欠发达区域发挥后发优势的路径选择与动力机制分析
——以新疆为例

2014-09-01 07:14闫海龙胡青江
决策咨询 2014年5期
关键词:后发优势新疆人才

闫海龙 胡青江

欠发达区域发挥后发优势的路径选择与动力机制分析
——以新疆为例

闫海龙 胡青江

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差异一直是掣肘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关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对于欠发达区域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科学跨越,这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新疆为例,指出在路径选择方面应走制度变革创新、技术引进创新、结构优化升级、资本汇集流动、人才引进集聚的后发赶超之路。在动力机制方面,从外生动力和内生动力两个方面梳理了新疆发挥后发优势的动力机制,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新疆发展实际的发展之路,为欠发达地区实现后发赶超提供参考依据。

欠发达区域;后发优势;路径选择;动力机制

“后发优势”是指后进国家由于落后以及后发展地位而具备的在生产要素利用和配置方面的有利形势,即后进国家拥有资源优化、技术跨越、制度捷径的有利形势,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形势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最终实现对先进国家的赶超,后发优势的存在是实现赶超的依据。从世界经济的演变来看,就是一部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发展史。但从历史发展的进程分析,只有少数国家实现了后来居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但未能缩短发展的差距,而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与世界发展的趋势相同,作为一国的落后地区,与国内发达地区甚至发达国家相比,同样具有后发优势。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新疆与东中部地区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包括对口援疆在内的一系列扶持援助,为新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赶超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因此,准确探寻把握新疆的后发优势,特别是充分利用新疆与先发地区的联系,借鉴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正确选择实现后发优势实现的途径,构建发挥后发优势的机制,全面推动新疆经济、社会、科技、人才等领域发展水平整体跃升,对于实现新疆经济社会甚至更广阔领域的赶超,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疆发挥后发优势的路径选择

在现实发展中,“路径依赖”不仅存在于技术演进和制度变迁中,也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思维、作风、行动等方方面面。特别是新疆这样发展相对滞后区域,“路径依赖”现象更加突出,这也是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转变的关键原因。随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开展,新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这为在新形势下破解新疆原有的“路径依赖”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要实现后发赶超和跨越式发展,除了激活政策创新外,新疆还需要从多方面破解历史长期形成的“路径依赖”,在制度变革、技术引进、结构优化、资本引进、人才集聚等方面闯出一条新路。

(一)走制度变革创新的后发赶超之路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与劳动、技术、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相比,制度因素是根本的。有效的体制制度能推动经济增长,反之亦然。制度变革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个欠发达的国家(地区)要摆脱落后的累积循环,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教育等全方位的制度变革。比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的“硅谷”和波士顿128公路地区均为当时有名的创新中心,它们同时经历了一场经济滑坡危机,但“硅谷”却繁荣至今,其原因就在于“硅谷”更加注重制度变革。可见,通过进行制度变革可以有效地提升自我的发展能力。

新疆作为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受众多因素的困扰,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在企业制度、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制度及社会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改革的力度。

因此,在发挥后发优势的路径选择上,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地学习并且效仿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的先进制度和成功经验。首先要通过借鉴学习其在市场建设、市场组织、市场开发、市场管理等方面现成的经验模式,走好别人成功走过的路。其次要认真吸取其它地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失败或失误的教训,不走别人曾经走过的弯路。第三是要充分结合新疆本地的实际和特点,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需要入手,在制度的移植、模仿过程中敢于创新、敢于突破,走别人未走过的路。具体到新疆来说,就是要坚决革除制度方面的发展障碍,不断地完善体制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则,按照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经济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松绑,为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创造条件。

(二)走技术引进创新的后发赶超之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永远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发挥后发优势的关键条件之一。技术创新的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通过国与国或地区与地区之间高新技术的相互自然渗透以及人为引进,进而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实现技术创新。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就目前新疆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规模小、技术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等特点,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反映科技水平的R&D和基础研究投入、专利数量的情况来看(见表1、2),新疆的R&D在GDP中所占比重较低,且基础研究在R&D中所占比例也很小;在专利方面,主要集中在 “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上。

表1 近十年新疆R&D和基础研究投入情况比较

资料来源:历年新疆统计年鉴

表2 近十年新疆专利申请和批准数量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历年新疆统计年鉴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经济发展战略地实施,中西部区域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产业的转移带动了技术转移,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新一轮对口援疆更是为新疆转移、吸收、利用先进技术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一是新疆可以吸收利用先发区域已有的技术成果,通过直接引进先进技术并对先进技术加以吸收和消化,实现先进技术在新疆地转移与扩散,缩短自我探索的过程,节约研究开发的时间和成本,使工业技术进步过程大大加快。同时,利用和发挥技术的后发优势,只需经历技术引进-技术模仿-技术创新的过程和阶段,对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来说,可以少走弯路并避免在未知领域探索的风险,更快地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如:日本没有经过西方蒸汽动力阶段,而是直接跨过了这个阶段,直接进入大规模水力电气阶段,使日本成功地在50年左右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现代化国家在200年才完成的历程。所以,在信息化成为现代社会主要特征的背景下,充分吸收利用先进国家或地区已有的成熟技术和高新技术,加速后发区域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步伐,是新时期发挥技术后发优势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是新疆要继续坚定不移的实行科教兴新战略,坚持技术创新,坚持科技创新。首先,要根据新疆的基础和优势,优先发展能够应用于优势资源转换的科学技术,重点推进科技兴工、科技兴农、科技兴贸,努力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科技优势;其次,要坚持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相结合,进一步扩大技术引进、模仿,同时加快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使新疆在技术后发优势的基础上显著提升新疆的整体竞争优势,逐步缩小同先发区域的差距。再次,还应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关键作用的领域,有重点地进行科技攻关和高技术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专利技术和技术标准,努力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科技要素流动和技术转移,充分利用各种科技资源,推进科技园区发展。最后,则是需要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技知识、推广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使现代文明成果更好地惠及各族人民群众。

(三)走结构优化升级的后发赶超之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其中所述的“重大的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的全局性的瓶颈,新疆亦是如此。因此,要想发挥新疆的后发优势,走结构升级优化的后发赶超之路,就必须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的结构瓶颈上。

新疆是典型的二元经济区域,发达地区与传统落后地区并存。因此,结构优化升级对新疆发挥后发优势不仅重要而且必要,由于结构优化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综合系统,本文将从产业结构优化的视角来分析结构优化问题,探索后发优势的适宜路径。

产业结构优化主要通过产业间比例变化、传统产业退出、新兴产业成长、产业内部分化等方式进行,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特定产业结构下各个产业充分发展,才能保证产业结构演进到更高级的阶段。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1978年至2011年,新疆三次产比重由35.8∶47∶17.2演变为17.2∶48.8∶34.0,产业结构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二、一、三”型渐渐地优化为现在的“二、三、一”型,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占重要地位的产业结构。但与同期全国水平相比,产业构成比例还不尽合理,以2011年为例,全国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0.0∶46.6∶43.4,新疆农业比重比全国重低7.2个百分点,而服务业比重则要高近10个百分点,可见新疆的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走结构优化升级的后发赶超之路还大有可为。(1)把发挥比较优势与提高竞争优势结合起来。通过积极实施竞争优势导向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一方面立足新疆的现实状况,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分工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力争在国内外市场的分工中获得有利地位。(2)通过利用发达区域已有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技术水平较高的现代产业部门,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后发赶超。(3)启动“千百亿工程”增强经济后发赶超实力,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现有产业和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四)走资本汇集流动的后发赶超之路

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必备的要素之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资本来源可以分两种方式:内部和外部。近年来,新疆资本市场获得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辖内上市公司规模继续扩大,发展质量有所提升,A股IPO企业新增5家,上市公司数量由34家增长至39家,总股本由169.9亿股增长至266.68亿股,增长56.7%。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有新突破,通过境内资本市场累计融资504.19亿元人民币,H股融资81.73亿港币。然而,与新疆后发赶超和全面建设小康的巨大资本相比,现有的融资规模还远远不足。创新投融体制,加快资本在新疆的集聚流动已迫在眉睫。要想在资本引进方面有所作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1)坚持政府设立资金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来疆投资。据住建部最新发布的一项报告,我国民间资本的规模远远超出此前业界预计,其中温州民间资本有4500亿到6000亿,山西有10000亿,而光鄂尔多斯就有2200亿,仅这三个地方加起来就有近两万亿元的民间资本。当前,新疆正在进行跨越式发展,对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民间资本的引进势必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这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2)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这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资本跨境自由流动;二是金融服务市场准入。对于前者可以有选择地、适度地放松某些特定类型的资本流动,刺激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对于后者是积极引进国际一流的投资银行与基金管理公司,以独资或其它方式参与新疆资本市场。

(五)走人才吸引集聚的后发赶超之路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才集聚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曾指出: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也曾指出,人力资本是比物质资本更重要的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由于经济落后、收入水平低及用人政策环境不完善等原因,多年来造成了大量人才“孔雀东南飞”及大学毕业生不回疆,人才流失十分严重。据统计,近20年来新疆人才流失达20多万人,其中高级教师、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骨干、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达10万人;新疆近年每年考入内地院校4万多名学生,毕业后大概只有27%的人返回。从这点来看,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不仅仅表现在资金、项目方面,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也十分凸显,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本发挥现实生产力的作用。因此,加强人才集聚是实现新疆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支撑,也是新疆实现后发赶超、科学跨越的关键所在。走人才吸引集聚的后发赶超之路,必须坚持引进吸收与自主培养并举,提高人才使用和发展机制的科学性,加速各类人才集聚,发挥人才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1)进一步优化法律政策环境。法律环境是人才集聚和持续成长过程中有效保障,要通过借鉴发达地区人才立法和相关政策制定,形成适应新疆经济后发赶超所需要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奖励、流动等相匹配的法律政策体系。(2)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才集聚上优势。在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上下功夫,尤其是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营造重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尽快培养“本土”人才,使新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尽快转化为人力资本。(3)要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千方百计引进和借用省外、国外高层次人才,以较为优惠条件鼓励高层次人才通过各种“柔性”方式来新疆工作。实行和完善特聘专家制度,采取特殊灵活政策,引进和借用省外、国外高精尖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家。实施人才流动机制,与省外、国外高等院校等联合办学和委托办学,加强产、学、研各方面人才的交流。培养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广纳四方英才,加速各类人才集聚,构建人才高地,适应新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4)对新疆不同地区人才集聚模式进行不同的选择。乌-昌-石-克区域,该区域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选择市场主导型人才集聚模式,吸引集聚人才。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该区域需政府在人才配置中的宏观调控,根据地区产业集群等,引导人才定向集聚。天山南坡产业带,可以采取混合的人才集聚模式,在优势产业方面,人才资源按照市场机制配置,政府扶持和市场主导两种模式同时进行。南疆三地州地区、沿边高寒地区,对该地区的人才集聚模式可以采取政府扶持性和单一计划型相结合。

二、新疆发挥后发优势的动力机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两个大局”发展构想的提出,东部地区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新疆由于在思想观念、历史传统、客观条件、发展基础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日渐扩大。新疆在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只有充分发掘自身后发优势与比较优势,才能缩小与东部的发展差距,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新疆后发赶超的动力机制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生动力,包括周边区域发展所形成压迫动力和市场动力;二是内生动力,包括新疆地方政府主导动力和全社会发展意愿动力。

(一)外生动力机制

1.周边区域发展的压迫动力

周边国家竞争压力增大。纵观与新疆相邻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个国家,能给新疆带来竞争压力的主要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三个国家。

俄罗斯:近年来受到油价上涨,欧债危机阻力消除、低失业率和实质薪资上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经济形势不断好转。2010年以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已经有负变正,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哈萨克斯坦:近几年来促进哈经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是国际商品市场的价格行情,石油产量的增加和二级银行放贷积极性较高等。上述因素将进一步促进哈经济的发展,增长率应在5.5%~6.5%之间。

蒙古国:主要是由于农牧业、矿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的产值均稳定增长,拉动了蒙经济高位增长。按生产法核算,2012年蒙国内生产总值139442亿图(按当年价格),同比增长25.8%。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2012年蒙国内生产总值为54927亿图,同比增长12.3%。具体产业增长为:农牧业产值增长21.3%,矿山开发领域增长8.9%,交通运输领域增长11.4%,批发零售、汽车、发动机维修服务领域增长9.2%。

表3 部分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对比

注:①按汇率法计算。②按购买力平价法加权。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EO数据库和新疆统计年鉴整理

通过表3可以看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三国中,蒙古国发展势头比较强劲。就其经济总量而言,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较为接近。随着周边国家经济复苏,势必在中亚市场竞争中,对新疆构成强大的威胁。而面对周边国家竞争压力的增大,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引领区——新疆,要想尽快形成比周边国家明显的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就必须实现后发赶超,发挥后发优势。新疆可以紧紧抓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利用与先发国家的“经济落差”与“科技落差”得到大量“溢出”,实现经济的迅速崛起。

邻近省区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剧。从行政区划上来看,新疆与内蒙古、甘肃、青海和西藏四个省(自治区)相邻。根据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格局分布来看,四个省区分别面向不同的区域,但各省区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竞争。面向中亚开放的沿边地区:新疆、甘肃、青海;面向南亚开放的沿边地区:新疆、西藏;面向东北亚开放的地区:新疆、内蒙古。

在这些与新疆相邻的省区中,对新疆构成竞争压力的主要是内蒙古。通过观察表4可以看出(西藏数据缺乏可比性,故剔除),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及占全国的比重在四个省区中位于第二位,然而实际增长率却一直处于最后一位,相比邻近省区发展速度较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相邻省区竞相发展的势头更加明显。基于邻近省区竞争压力,新疆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必须发挥后发优势,进行后发赶超,否则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压力,新疆经济发展开拓市场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表2 新疆与周边省省(自治区)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市场动力

市场动力机制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和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市场建立其内在的有机联系。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企业间竞争,价格涨落,利率高低等都会带动和制约整个社会机体的运行与发展。市场机制能够使投入产出间的关系达到最优,从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高效率是市场机制的基本目标。

在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均衡问题特别突出,北疆特别是天山北坡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远远高于南疆特别是南疆三地州。主要原因就是新疆在经济发展中没有或很少引入市场机制。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对于客观规律重视程度不够,大都由政府遵循计划对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情况进行安排。但是,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疆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新疆要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就必须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依靠市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市场进一步培育打造整体竞争实力。这就需要新疆在后发赶超过程中,除做好政府规划引导外,还应充分运用市场动力机制,打破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采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租赁制、独资、合资经营等形式,鼓励外资、内资、集体和个人投资经济建设,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依法维护投资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作到“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要转变思维方式更新观念通过有偿转让、拍卖、抵押等形式把可以投入到市场运作的基础设施、等都推向市场,盘活和优化存量资产,扩大经济建设资金来源。利用市场机制,解决好区域不均衡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增强其吸引辐射能力,推动新疆后发赶超。

(二)内生动力机制

1.地方政府主导动力

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说:“如果没有高瞻远瞩的政府的积极推动,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经济上取得进展”。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生产力作为社会变迁的根本推动力,而政府就是生产要素中的协调者和组织者。以凯恩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也证明,市场经济不是完全自由放任的古典市场经济,政府不同程度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疆作为一个欠发达区域,在发挥后发优势方面,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彰显的尤为重要。首先,作为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当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区域优势为基础,正确分析新疆的竞争力,把握眼下国际国内环境,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其次,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调控职能,加强对市场的培育和开发,弥补市场缺陷,保护后发优势与经济的发展,从而为后发优势的实现创造条件。因此,地方政府主导动力与新疆的后发赶超息息相关。

2.全社会发展意愿动力

依据后发优势理论的解释,发展意识主要是由经济发展差距决定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差距越大,欠发达地区人们的发展意识越强烈。只有当人们普遍感到生存的危机和生存条件的差异后,才会表现出强烈改革和发展意识,巨大的发展差距,会促使人们对自身进行深刻的反省,剖析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和开放在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种强烈的改革与发展意识——全社会发展意愿动力,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原动力。

但就新疆过去的几十年来说,发展滞后除地理区位和历史等原因外,思想封闭、发展意愿不强,等、靠、要的依赖性较强也是重要原因,全社会发展改革的意识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发挥,新疆的自我发展能力远远滞后于东部发达区域。近年来,特别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对口援疆工作深入开展以来,新疆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区内外人员的频繁流动、媒体信息的快速高效传播以及先进发达理念的传播等,都使得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区域经济差距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感知和认识,加快自我发展,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意识和思想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今,在全社会已经广泛形成了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思想并正在付诸行动,在“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新疆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追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已经成为新疆实现后发赶超最重要的动力来源之一。

[1] 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J].经济学(季刊),2003(3).

[2] 郭熙保,胡汉昌.后发优势研究述评[J].山东社会科学,2002(3).

[3] 雷明珠.后发优势与少数民族散居区的经济发展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

[4] 张筑平,杜小书.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辨析及启示[J].理论与当代,2012(10).

[5] 宋福范.错位发展:后发地区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J].开放导报,2014(1).

闫海龙(1980-),男,新疆吉木萨尔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新疆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城市经济。胡青江(1987-),男,河南项城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中亚经济。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242168, 201242171)以及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宏观经济预警系统研究基地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JEDU010612C1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后发优势新疆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全球教育同质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后发优势探究
周建平:中国空间站将有诸多后发优势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探析——基于后发优势理论
新疆多怪
利用后发优势 实现弯道超车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