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小儿共同性外斜视疗效观察

2014-09-04 03:20张岩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共同性正位斜角

张岩艳

手术治疗小儿共同性外斜视疗效观察

张岩艳

目的 探讨对共同性外斜视患儿进行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注意事项分析。方法 47例进行手术治疗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 对手术疗效及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7例患儿近期正位率为78.7%, 远期正位率为83%, 大部分视功能恢复。结论 正确掌握手术时机情况下, 对共同性外斜视患儿进行手术治疗, 可以矫正眼位, 恢复视功能。

共同性外斜视;小儿;手术治疗

共同性外斜视是常见的眼科疾病, 是较为常见的斜视种类之一, 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治疗不仅可以恢复美容还可以恢复双眼视功能。作者对共同性外斜视患儿进行手术治疗, 取得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2月在本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共同性外斜视患儿47例, 均经眼部的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均为首次进行斜视矫正术;排除垂直型斜视和A-V型斜视患儿。男19例, 女28例, 年龄3~14岁, 平均年龄(7.83±2.02)岁, 斜视类型:外展过强型15例, 集合不足型14例, 基本型18例;伴有屈光不正7例, 弱视6例。

1.2 斜视度检查及分型 所有患儿均应用三棱镜+遮盖法,检查近看距离的33 cm和远看6 m最大的斜视度。外展过强型:看远外斜角大于看近外斜角, 至少>15△, AC/A比值高。斜视角基本稳定;基本外斜型:看远外斜角等于看近外斜角,差异<10△, AC/A比值正常;集合不足型:看近外斜角大于看远外斜角, AC/A比值低;类外展过强型:最初检查看远外斜角大于看近外斜角, 经特殊检查后发现远、近斜角基本相等。

1.3 治疗方法 对视力不正常的患儿可用1%阿托品扩瞳验光, 以矫正屈光不正, 不能配合手术的患儿采取全身麻醉,能配合手术的患儿采用局部麻醉。手术量参照《眼科手术学》中的标准, 按三棱镜度数来计算, 外直肌缩短或后退1 mm矫正2~3△, 内直肌缩短或后退1 mm矫正3~5△[1]。基本型患儿手术采用单眼外直肌后徙和内直肌缩短术或双外直肌后徙术;外展过强型手术采用双直肌后徙术, 矫正不足的可加内直肌缩短术;集合不足型应用单眼外直肌后徙术和内直肌缩短术[2]。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斜视度在正位或<±10△为满意, ≥-10△为欠矫, ≥+10△为过矫。

2.2 疗效 术后1周随访正位37例, 欠矫3例, 过矫5例,正位率78.7%;3个月后随访正位39例, 欠矫7例, 过矫1例,正位率83%, 见表1。

表1 47例患儿术后随访情况[n(%)]

2.3 术后视功能改善情况 术后1年随访, 47例行同视机检查, 38例具有立体视, 恢复立体视病例中有4例为≥12岁的患儿, 其余34例均为<12岁。

3 讨论

共同性外斜视主要是由于来自集合和分开间张力不平衡所引起, 发病原因与解剖、神经支配和机械因素等均有一定关系。共同向外斜视如不及时治疗, 不但影响外观, 更重要的是会破坏视功能, 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目前手术治疗是共同型斜视的最佳治疗方法, 斜视要早发现早治疗[3]。手术治疗不仅可以恢复患儿的外貌, 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斜视的眼位矫正, 使患儿双眼视轴达到平衡, 最大力度的建立正常的视网膜对应关系, 以便更好获得双眼单视功能[4], 这对患儿以后的生长发育、学习、工作等都会带来极大的现实意义。

斜视手术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操作并不复杂[5], 但施术者一定要有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 手术应以正位和适度过矫为原则, 手术的时机及手术期间的细节问题对术后双眼的恢复影响很大, 因此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要对患儿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及做好术前的准备;有弱视的患儿, 应先治疗弱视, 再进行手术;正确计算术前基础手术量, 在手术中设置可活动的调节缝线, 并观察眼位, 调节手术量, 使患儿双眼活动正常, 眼位保持轻度过矫;能够配合手术的患儿, 尽量应用局部麻醉, 尽量使患儿减少调节和辐辏反射, 以免未达到手术量时而出现正位或过矫现象, 导致手术欠矫[6]。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在术后的近期疗效为78.7%, 远期疗效为83%, 与临床报导基本果符合。患儿的术后视功能有32例具有立体视, 占80.9%, 这可能与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均为年量较小的患儿有关, 也说明在儿童视觉发育的可塑阶段行斜视矫正术能争取到视功能治愈[7]。而成年人斜视手术后视功能恢复较差, 术后即使眼位矫正, 亦不能恢复正常双眼单视功能[8],只能改善外观达到美容的目的[9]。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时机目前尚无确切的规范, 但诸多研究显示, 待患儿双眼视觉发育完善时, 应尽早手术。临床具体的治疗时机及方法还应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视力、双眼视状况、斜视性质、程度等实际情况情况来决定。

[1] 陶耘, 张晓湄, 张永红, 等.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临床分析.临床眼科杂志, 2010, 18(4):365-367.

[2] 高丽.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共同性外斜视的效果对比分析.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 20(5):545-546.

[3] 邵新香, 刘丹.共同性外斜视不同年龄组的手术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6, 24(3):307-309.

[4] 靳洪娟.共同性外斜矫正术30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23):4668-4669.

[5] 郭雷, 陈蕾, 才娜.共同性外斜视不同手术量设计的远期疗效观察.国际眼科杂志, 2009, 9(6):1117-1118.

[6] 阮剑锋.共同性外斜视38例手术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4):76-77.

[7] 刘爱琴, 罗顺利.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126例.眼科新进展, 2007, 27(9):695-696.

[8] 焦贵昕.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矫正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12):47-48.

[9] 侯红云.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的分析研究.医学信息, 2011, (8):3856.

2014-04-10]

471000 河南省洛阳中建二局二公司职工医院

猜你喜欢
共同性正位斜角
“共同性扩大”: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演进规律再认识
肩膀硬成“铁”可尝试放松斜角肌
针刀治疗中斜角肌综合征的体会
以“倾斜角与斜角”为例谈概念教学
关于铁路货车制动管系漏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形成的共同性、差异性原因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共同性
思想、图像与风格——略论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金融委的意义在于为金融“正位”
建立平面斜角坐标系在向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