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B型利钠肽水平变化

2014-09-12 06:49张莹莹吕晓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肺源肺心病心脏病

张莹莹 吕晓红 丁 会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主要是由呼吸道细菌感染导致。降钙素原(PCT)是特定的系统性细菌感染的标记物,有研究显示PCT是快速诊断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一项指标,可用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1〕。脑钠肽又名B型利钠肽(BNP),具有利钠、利尿、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抗利尿激素等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2,3〕,常被用来作为评价疗效和判定预后的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2013年3~8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66例,男45例,女21例,年龄61~80〔平均(67±9)〕岁,诊断均符合2007年制定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分级方案。排除标准:①急、慢性左心功能不全;②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③肝、肾功能不全;④未按研究方案完成者。所有患者经抗炎、止咳、化痰、解痉、持续低流量吸氧、营养支持以及强心、利尿等改善心脏功能治疗约2~4 w,缓解期为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好转稳定2 w后。正常对照组为40例健康体检者,除外高血压、严重肝、肾、脑等疾病,男21例,女19例;年龄63~85〔平均(69.73±10.6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习惯、体重指数(BMI)、临床症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在治疗前对入选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血清PCT、BNP测定,然后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稳定或消失达2 w后即达缓解期时(同时要求抗生素停用达2 w后)再次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测定血清PCT、BNP作为自身对照。以痰中的呼吸道潜在病原菌(PPM)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将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细菌组)、无细菌感染组(非细菌组),其中细菌、非细菌组中分别按照心功能分级Ⅰ级分为细菌1、非细菌1组,心功能Ⅱ、Ⅲ、Ⅳ级分为细菌2、非细菌2组两个亚组。

1.2.1诱导痰的采集与处理 采用超声雾化吸入4.5%氯化钠的方法进行痰液的诱导。留痰后,挑取痰脓性部分涂片做革兰染色,镜检筛选合格标本(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多核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二者比例<1∶2.5)。

1.2.2细菌定量培养 标本在2 h内送检。细菌定量培养参考Pye等〔4〕的方法。

1.2.3血清PCT、BNP水平检测 采静脉血3 ml,1 2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并置于-20℃冰箱中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CT、BNP含量。

2 结 果

2.1患者的一般资料 细菌组患者痰涂片革兰染色找到细菌的百分率为72%。根据痰革兰染色诊断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59.9%,阳性预测值为46.2%、阴性预测值为80.6%。

2.2痰细菌学结果 66例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31例(47%)痰培养出PPM,其中22例(33%)痰中PPM浓度≥107CFU/ml。稳定期时13例患者的病原菌仍有存留,但细菌浓度〔2.8×106(1.3×106~1.9×107)CFU/ml〕较急性加重期时降低〔7.0×107(4.5×107~7.1×108)CFU/ml〕(Wilcoxon检验Z=-2.666,P=0.008)。见表1。

表1 66例患者病原学结果(n)

2.3细菌组、非细菌组、对照组血清PCT、BNP水平 细菌组急性加重期PCT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组,说明PCT水平与细菌感染相关,细菌2与非细菌2组急性发作期BNP水平均高于细菌1组与非细菌1组,说明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程度相关,细菌2组急性发作期BNP水平高于非细菌2组,说明伴随细菌感染时BNP上升更明显,BNP水平与细菌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细菌组与非细菌组加重期及稳定期PCT、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患者〔(0.09±0.23)μg/L、(21.34±3.22)pg/ml〕。见表2。

表2 各组PCT、BNP水平比较

3 讨 论

血清PCT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在体内外的稳定性均良好,体内半衰期为25~30 h,在细胞因子网络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健康人血清中PCT含量极低,大多低于0.1 μg/L,不易被检测到,在病毒感染和非特异性炎症时保持低水平,但当体内存在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大多会在12~18 h上升,表明细菌感染可导致PCT水平升高,可用于细菌及病毒感染的鉴别,同时指导其预后〔6〕。

BNP是一种主要由心室肌分泌的肽类激素,在心室室壁压力和张力增加时分泌增加〔7〕,本文中慢性肺心病各期患者血清BNP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表明BNP参与了肺心病的慢性病理生理过程;并且血浆BNP水平不单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关,同时与细菌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血清BNP水平变化对诊断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监测疗效、评价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以上研究说明,老年患者血清PCT水平与细菌感染有关,细菌感染者伴有心力衰竭时升高更明显;而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关,伴有细菌感染时上升更明显。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患者PCT与BNP水平变化可作为疗效评价和判定预后的指标。

4 参考文献

1孙学东,郑世良,徐伟华,等.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21-2.

2Suzuki M,Hamada M,Yamamoto K,etal.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 risk for incident hypertensive cardiovascular events〔J〕.Hypertens Res,2002;25(5):669-73.

3刘希增.杨洪兰,刘华恩.脑型钠利尿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7;47(10):13.

4Pye A,Stockley RA,Hill SL. Simple method for quantifying viable bacterial numbers in sputum〔J〕. J Clin Pathol,1995;48:719-24.

5戈海延,王丹华. 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 (7) : 1045-7.

6徐 宁,毛小琴,撒亚莲.PCT、CRP在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463-4.

7杨秀玲,刘新建,常 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变化及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5;45(5):50-1.

猜你喜欢
肺源肺心病心脏病
陈朝金教授运用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Smog in Los Angeles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肺心病中医病名的规范化
肺心合方联合耳穴压丸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