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患者30例口腔卫生状况

2014-09-12 06:49邵奕奕唐卫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口腔科口腔卫生味觉

邵奕奕 梁 俊 唐卫峰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口腔科,北京 100053)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社区老年人口中,老年抑郁症发生率为15%〔1〕。本文拟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口腔临床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口腔门诊接诊中现病史确诊为老年抑郁症的患者30例为病例组,年龄61~78〔平均(68.27±4.34)〕岁。符合CCMD-2情感性精神障碍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在60岁以上;排除心境恶劣及躯体源性抑郁症。男11例,女19例。同时按照1∶1比例选择30名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年龄62~79〔平均(68.67±4.79)〕岁,性别相同,受教育程度相近,居住在同一地区,未患老年抑郁症。两组患者的口内余留牙数均多于18个。

1.2问卷调查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由研究者采取面对面询问并进行临床口腔检查,内容包括:①人口特征(年龄、性别、民族、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等)。②个人行为特征,吸烟(每天吸烟1支,连续1年以上称为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③就医行为,即当老年人出现口腔问题后能否主动就医。④系统性疾病病史。

1.3临床检查指标 ①个人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2〕为6个代表性牙位牙面软垢或牙石计分之和,选数值较大的一个。OHI-S≥10为口腔卫生差,OHI-S<10为口腔卫生好。②牙齿磨耗程度,具体赋值为1=轻度即在牙釉质内,2=中度即牙本质浅层,3=重度即牙本质深层及穿髓。③牙周炎、缺失牙位、口内修复体及口腔黏膜状况等。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χ2分析。

2 结 果

2.1临床表现 病例组精神上表现为心情沮丧,精力疲乏,无法集中注意力和作出决定,情绪脆弱及波动性大,睡眠障碍,对活动缺乏兴趣和爱好,食欲减退,有自杀倾向。患者颌面部有固定表情,前额和口周很深的皱纹。9例患者(30%)主诉口干,黏膜和舌部烧灼感,全口牙疼,咬物无力,牙松动。而对照组只有2例(6.7%)主诉口腔不适,两组差异显著(χ2=5.46,P=0.02)。

2.2口腔检查 病例组牙周炎病情较对照组更严重;病例组中出现口腔黏膜充血和味觉障碍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大多数病例组的患者都是被动就医。食物嵌塞、吸烟、饮酒和系统性疾病的患病率在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n=30,n(%)〕

病例组龋均数为(0.77±0.82)颗,而病例组(1.60±1.13)颗(t=-3.268,P=0.002);病例组牙齿缺失数平均为(3.67±1.02)颗,而对照组为(2.53±1.72)颗(t=-3.102,P=0.003);抑郁症唾液分泌量减少,12例患者舌体稍大,舌边缘有齿痕,丝状乳头萎缩,但舌面光滑,在对照组则无此类现象。

3 讨 论

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发病期和治疗都可能发生口腔疾患。这些患者往往表现出口腔颌面部综合征,具有固定的表情,前额和口周很深的皱纹,并且伴随着精神反应迟钝〔3〕。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比如beck抑郁量表,米尼苏达多项人格分析量表)来测试因面部慢性疼痛、黏膜和舌部烧灼感的患者而求治的老年患者,其中40%符合老年抑郁症的诊断〔4〕。在长期接受抗抑郁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中龋齿的发病率较高。这可能有很多原因:例如患者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和希望,对口腔卫生漠不关心,因中央性血清素减少而导致的偏食碳氢化合物,因味觉障碍偏爱进食高糖饮食,因为抑郁本身就能使抗胆碱能活性提高,导致整个口腔和腮腺的唾液量减少。一些最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引起的唾液腺功能紊乱而导致口干、涎腺炎、龈炎、味觉障碍和口炎的发生。而且由于老年抑郁症患者容易忽视口腔卫生,患晚期牙周病危险性提高,口干、吸烟增多和免疫反应低下导致致病菌群增加。因此导致牙周附着的快速丧失〔5〕。

口腔科医生应该警惕并及时地发现具有抑郁症状的病人,并且引导他们去精神科就诊并接受治疗。同时根据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身特征,例如口腔卫生状况差,唾液分泌减少,口腔感觉迟钝,猖獗龋,晚期牙周炎发病率高,许多治疗老年抑郁症的药物会加重口腔干燥综合征,增加口腔疾病发生率等,有针对性地积极治疗口腔科疾病,并及时对其进行口腔卫生教育。

4 参考文献

1吕永良,吴爱勤.老年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5):306-7.

2卞有金.口腔预防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

3Gehricke JG,Shapiro D.Reduced facial expression and social context in major depression:discrepancies between facial muscle activity and self-reported emotion〔J〕.Psychiatry Res, 200;95:157-67.

4Lamb AB,Lamey PJ,Reeve PE.Burning mouth syndrome:psychological aspects〔J〕.Br Dent J,1988;165:256-60.

5Elter JR,Beck JD,Slade GD,etal.Etiologic models for incident periodontal attachment loss〔J〕.J Clin Periodontol,1999;26:113-23.

猜你喜欢
口腔科口腔卫生味觉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天南地北,令人难忘的“鸡”致味觉
口腔卫生师的职业与职责
修饰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味觉传感器的制备应用
Cecilia Chiang, pioneer of Chinese cuisine
门诊口腔科消毒效果与有效干预措施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下江西省口腔科专业住院医师KAP调查研究
口腔卫生师
护理专案在降低口腔科诊疗器械损坏率中的应用效果
味觉护肤——可以品尝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