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分析

2014-09-12 12:02李凝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3期
关键词:知识讲座心肌梗死心功能

李凝

临床研究证实, 对AMI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升存活率, 改善心功能,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对提高预后质量具有积极影响[1]。本次研究为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AMI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 选取12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61例行早期护理干预辅助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12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A、B两组, 每组61例。本次受试患者均通过心电图、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多项实验室检查, 存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汗、突发压榨性疼痛等典型临床表现, 确诊AMI。其中男69例,女53例;年龄33~68岁, 平均年龄(54.2±3.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B组患者仅给予心电监护观察等常规护理干预;A组患者在B组基础上予以完善的早期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AMI患者于治疗过程中易因疼痛、不安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对此医护人员需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工作, 通过耐心、温和的态度, 亲切、轻柔的语气同患者沟通交流, 以实际数据信息帮助患者建立治疗及康复信心, 提高依从性, 和谐医患关系, 为后续治疗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②吸氧指导:于患者住院期间严格控制氧流量, 初始流量为4 L/min,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调整为2 L/min。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以此为依据控制给氧时间, 以获取最佳治疗效果;③排便指导:便秘作为AMI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需由医护人员做专业排便指导, 以督促患者养成规律排便习惯, 定时给予卧床排便。对存在便秘症状的患者,及时给予开塞露, 将床头抬高20°左右, 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避免闭气用力;④健康基础知识讲座:于病情稳定患者间开展小型健康知识讲座, 向AMI患者和其家属普及疾病预防及应急自救措施, 使其更加透彻、深入地了解AMI, 于紧急情况下提高生存几率。

1.3 评估标准

1.3.1 SAS评分标准 采用四级评分:1分:无或鲜少;2分:偶尔;3分:经常;4分:总是如此。标准分=粗分×1.25(取整)。轻度:50~59;中度:60~69;重度:≥70。

1.3.2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 Ⅰ级:活动不受限制, 一般性活动无不良反应;Ⅱ级:轻度活动限制, 休息无自觉症状,一般性活动存在轻微不良反应;Ⅲ级:活动明显受制, 小于一般活动则出现临床症状;Ⅳ级:不可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存在自觉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情况 A组患者心功能评分Ⅰ级率为90.2%, 明显优于B组的60.7%(P<0.05);B组SAS评分结果及治疗时间均长于A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2.2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 明显低于B组的31.1%,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情况(n,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情况(n, ±s)

注:与B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 SAS评分情况(分) 治疗时间(d)ⅠⅡⅢⅣA 61 55a 5 1 0 33.2±2.7a 16.4±2.5 B 61 37 20 4 0 49.9±2.9 23.6±3.6 χ2/t 14.322 32.918 12.830 P<0.05 <0.05 <0.05

表2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急危重症[2], 致死率较高, 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多年临床研究表明[3,4], 对AMI患者除基础治疗干预外, 是否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是提升其预后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键。本次研究证实, 采取心理干预、吸氧及排便指导、健康知识讲座等早期护理干预的A组患者治疗时间、术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焦虑度均低于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B组患者, 且心功能改善情况良好, 治疗后达到Ⅰ级者55例, 其所占比例远超过B组, 说明早期护理干预确实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利于患者排遣不良情绪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对构建和谐友好医患关系、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获取最佳治疗效果等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 可有效改善心功能、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有临床推广价值。

[1]王爱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6):7-8.

[2]陈笑新,何菁菁,胡冠琼,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0):17-18.

[3]周雪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钠变化与预后关系及护理干预.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11):1001-1002.

[4]厉敏.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8(3):13-14.

猜你喜欢
知识讲座心肌梗死心功能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注册中心举办政务服务专题法律知识讲座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一六七团社区为育龄妇女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建水县总工会:举办女性大讲堂知识讲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图书销售排行榜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