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培养数学创新思维

2014-09-15 09:32陈步云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初中数学培养

陈步云

摘 要:科学创新,贵在置疑,创新往往是从“置疑”开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善疑多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问题,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76-01

创新始于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激发,优化问题教学。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上巧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的数学认知活动,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不断创新,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本人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在此谈一些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一、巧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习数学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应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向前推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领下,通过又合作、又独立的各种探究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如在讲“周长与面积”时,我向学生讲述了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一个人需要很多土地吗?》中的一则故事,将故事的结尾略去,变成一个问题:一个叫巴霍姆的人,想在草原上买一块地,卖地人说:“你如果愿出1000卢布,那么你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围成的地就都归你。不过你日落前必须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否则你的钱就算白花了。”巴霍姆觉得很合算,就付了钱。他想走出最远的路线,得到尽可能多的土地。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他就在大草原上奔跑起来。同学们,如果你是巴霍姆,你会怎样围地?这个问题需要用数学思维方法,足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和假设,经过小组的交流和教师的启发,学生们从中提炼出一个数学问题:周长一定时,什么图形的面积最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们构想出一个探究思路及其操作程序:用同一周长围成各种平面图形,通过测量和计算,比较它们之间的面积大小,确定出最大的图形,最终验证每组提出的假设。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创新活动就将成为无本之木。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动力,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有待于培养和激发。培养好奇心是重要的举措,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人们把这理解为科学家的谦逊,其实此语道破了发现和创造的天机:好奇心、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索。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位聪明的大臣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国王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个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若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至少要多少米粒?请估算,同学们,你想知道这个结果吗?只要你学好了有理数的乘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个故事能强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进行新的探索。

三、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亚里士多德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学生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解决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因小学已接触到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我提出问题:“给你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你有几种做法?”多数学生说“两个全等三角形拼起来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又有同学发现“一个三角形绕一边中点旋转,旋转前后的图形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这些特殊的四边形都可以由一定的三角形经过旋转得到……这样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经过学生自己探究而学会的知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握得准确而到位,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巧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亲历数学构建过程,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勾股数时,教师出示了这样几组勾股数,请同学们讨论这些勾股数的特征:3,4,5;5,12,13;7,24,25;9,40,41……

开始学生们只注意到:每组勾股数的前一个数都是奇数,后两个数是一奇一偶,之后陷入僵局。教师启发道:“一奇一偶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们发现是连续自然数。忽然一名学生发现后两个数之和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稍一顿,即抬头,急切地说:“这两个数的和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这个完全平方数就是前一个数的平方……”这样,在思考、观察中发现规律,灵感一触即发。学生们找到了勾股数的特征:即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分成两个连续的自然数,此奇数与这两个连续自然数就成勾股数。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初中数学培养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