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本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

2014-09-25 16:53王俊卿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校本课题教研

王俊卿

校本教科研是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育科学研究融为一体,是解决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惟一途径。学校要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思想,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与反思,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 校本教研为课题研究提供载体

教师做研究并不是搞发明,只是针对教育教学的困惑及问题找到合适的答案或办法。所以校本科研课题直接来源于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即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研究起点,解决这些问题是课题的归宿,以教师为校本教研的主体,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校本教研思路,体现在“一立足、三为本、多元评价”上。

“一立足”是立足课堂,让课堂成为科研的主阵地。着眼于课堂不断反思实践,将教师在教学过程和自我反思中发现的困惑和问题与年组成员进行交流探讨,把具有典型意义、有探讨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综合,确立为课题进行研究。

“三为本”,即把科研工作锁定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上。

1.校本培训应多元立体,百花齐放

校本培训是教师提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科研能力的保证。实现“立体式校本培训”要做到培训内容合理预设,量身定做,科学生成,如:根据需要举办专题讲座、教学质量论坛(通过分析性检测,讨论、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或个人特长项目培训(内容: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说课、评课、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主题班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等)。培训形式百花齐放,交叉确立。尝试采用同伴互助式的学习研究、智慧碰撞式的课题研讨、专业引领式的系列讲座、自主发展式的个别自学和资源共享式的校际联动等多种形式。

2.校本教研应以人为本,特色活动

学校的校本教研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行动研究法作为基本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我们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活动”,“走进名师工程活动”,“搭建‘读书实践、反思、论坛、展示”等系列活动。活动以调研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为线索,以研究者的身份开展教学,必须把教室作为教学的“研究室”,必须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从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入手,设计教学过程,变“学习型备课”为“研究型备课”,“变个体备课为群体备课”。通过课题研究,采取“同课异构”、“双备双上一一反思”的途径,本组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研讨课,要有集体备课记录和研讨记录。要求教师把教学中的得失及时记录下来,通过反思、提炼、交流,发掘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典型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在研究活动中,让不同的思想、观念、方法发生碰撞,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平台。

3.校本课程应科学探索,勇于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形成并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在经过认真思考和科学论证之后开发了校本课程“七巧板创意构图设计”,将科学、美术、艺术学科进行整合,引领全校师生与读写为友,与图画对话,与同伴交流。这一校本课程处处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时时都在滋养着儿童的精神世界,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事实证明,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所追求的。

“多元评价”即学校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学校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为学生建立科学的成长袋。其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质性资料,生成的各种作品,描述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反映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如:“成长快乐”、“七彩童年”、“闪光的脚印”等。

二、 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校本科研立足于学校实际,解决的是学校具有个性或特殊性的问题。也可以围绕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进行集中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把要解决的问题变为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将研究的成果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广泛的推广。

1.组织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上升为课题,发挥集体的力量联合攻关,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

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针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每学期结束都要将个人最困惑的问题提出来,找出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并撰写学期教学反思上交教研组,由教研组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并上升为课题。例如,科学学科中开展的省级课题《农村小学科学学具的开发与利用》和《小学科学DV实践与研究》,有助于科学教学在实验器材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从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分解课题为若干子课题,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研究

教师可以围绕课题,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的知识,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教学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利用课堂研究,教师能够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也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3.每一个课题都有具体的研究方案,有专人负责

研究人员不仅包括本学科教师,学校领导也应加入到课题研究中去,亲自部署、安排、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组成员共同编辑、整理、打印课题研究成果资料。学校应给予大力支持,这样就能调动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都参与的校本科研机制,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三、 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学校可以把学校特色与教育科研进行有机结合,以“特色学校、特长学生、特点教师”为宗旨,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要千方百计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同时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1.“书香溢满校园”的读书特色

以“书香溢满校园”为线索,把“读书工程”的读经典书—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图配文—演课本剧贯穿于此项目之中,将成果体现在校报上,师生共同参与其中。

2.“口头作文”、“图配文”校本的课程智能特色

“口头作文”“图配文”是学生会倾听、会说话、会交流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写好书面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以“素质为本,活动见长”的体艺特色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体育艺术2+1活动,开展“亚铃健身操”运动,开展古诗词吟唱、京剧进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机会,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开展“校园文化隐性”课程,陶情导行

一是创建读书长廊、感恩长廊、班级读书角、南侧生态园、教学楼植物实践基地,彰显人本主义。二是校内走廊、教室、校园音响系统增设人文提示,展示其细节育人情怀。

5.开辟“学耕园”劳动实践基地

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亲身体验种植、除草、灌溉、收获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6.创建“生态园”

学生们通过参观、喂养,搜集并交流和动物有关的资料,更加了解、爱护动物,促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同时学校应建立各种兴趣小组,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的个性特长明显发展,分析理解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也拓宽、深化了学生的学科课程学习,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断提高。

教育科研为学校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教育科研工作的力度,注重科学、规范的科研管理,立足校本研究,继续抓实生态课堂、有效教学工作,坚持走教育科研强校之路,力促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学校内涵的长足发展。

【责任编辑:白文军】

*该文为“国培计划(2013)”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对象课题:“校本课程‘七巧板创意设计”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本课题教研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