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语言规范应当与时俱进

2014-09-25 16:54曹国军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词形钱锺书现代汉语

曹国军

语文课本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标准范本,其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正是因为课本不同于一般的出版物,所以我国当前出版的中小学课本必须经审定通过才能发行。对课本在使用中发现的错误或不妥之处,编者会及时纠正,课本中一般也有相关的说明。本文拟从最新语言规范标准的角度考量有关小学语文课本,以“树阴”“丁冬”“钱钟书”等词的词形为例,谈谈依据最新语言文字规范对课本进行修订问题,以期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本文考察的小学语文课本是当前使用比较普遍的三种: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简称“苏教版”)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简称“北师大版”),所依据的版本均为近年来新近出版的版本。

一、 关于“树阴”的词形问题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树yīn”“林yīn路”“绿树成yīn”等词语中的yīn一般写作“阴”字,也有写作“荫”字的。据我们初步调查,三种教材出现的相关词语如下:

同是语文课本,有的用“树阴”,有的用“树荫”,如果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学生学到的词形岂不是不同?到底应该用“树阴”呢,还是用“树荫”?这就需要考察一下“阴—荫”系列词语的词形问题。我们可以溯源到古代汉语中语言的运用情况。《辞源》在“荫yīn”字头下设两个义项:一是树阴,二是日影。在“阴”字头下第五义项是“背阳曰阴”。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荫yīn”字头下第一义项是“树荫”。“阴”字头下第二义项里有:阴影、树阴,这个意义又写作“荫”。可见在古代汉语中,“荫yīn”主要指“树荫”,即树木枝叶在阳光下所形成的阴影;“阴”的意义之一是指“背阳”,在表达树林枝叶所形成的阴影这一意义时,“阴”与“荫”通用。因此,可以把“荫”看作是分担了“阴”(指“背阳”义)的部分意义。由于“荫”所指意义较专,又有形旁“艹”作为标记,在表达“树荫”等意义时使用“荫”较“阴”为多。1985年以前出版的现代汉语辞书也是把“树荫”和“树阴”处理成一对异形词。这样处理是既符合语言的历史,又符合语言的现实使用情况的。

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规定“荫”统读yìn,并特别注明:“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审音表》本是审定普通话异读词读音的一个规范文件,在这个具体问题上,却直接影响到了相关词的词形。语文课本使用“树阴”等词形正是严格遵守《审音表》规定的结果。但是《审音表》的这个规定存在问题,许多学者已经指出了这个审音失误,《审音表》的修订也已经启动,届时有望进行修改。

2013年6月,国务院发布《通用规范汉字表》(以下简称《字表》),字表研制组组长王宁主编的《通用规范汉字字典》(是解读《字表》的字典)设“荫yīn”字头,第一个义项为“树荫”,举例是“绿荫、绿树成荫”。由于《审音表》修订稿尚未发布,《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相当于提前修正了《审音表》的审音失误。

按照《字表》的最新汉字规范,“树荫”“林荫路”“绿树成荫”等词语不仅是规范的,而且是“阴—荫”系列词语的推荐词形。《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从2005年第5版开始恢复初版意见(1996年版曾为遵守《审音表》规定作过修改),并且明确这对异形词以“树荫”为推荐词形。《人民日报》一直没有遵守《审音表》的规定,因此也就没有受到这一审音失误的影响。检索2000—2013年的使用情况,“树荫”234例,“树阴”19例,“绿树成荫”496例,“绿树成阴”3例,使用多寡情况一目了然。

因此,在《字表》发布之后,我们建议课本一律使用“树荫”等用“荫”字的推荐词形。

二、 关于“丁冬”的词形问题

关于“丁冬”的词形,有两种课本涉及到,且词形有别,初步统计如下:

2011年6月24日的《齐鲁晚报》有一篇《泉水“丁冬”还是“叮咚”?》的记者调查文章。文章说,一位家长给儿子辅导功课,发现课本上写着“泉水丁冬”,家长认为应该是“叮咚”。记者就此咨询某市教科研中心主任,得到的回答是:小学课本里的“泉水丁冬”写法是正确的,从200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叮咚”就已经改为“丁冬”。我们调查发现,近年来关于到底是“丁冬”还是“叮咚”的争议多次见诸各地报纸,这些报纸的报道如出一辙,基本都是学生家长向报纸吐槽教材有错别字,记者进行调查,请教有关专家或教师,给出的回答基本一样:两个词都对,教学中应该按课本的写法。

人教版使用“丁冬”词形可能“事出有因”。上文报道说,从2001年版课本开始,“叮咚”改为“丁冬”,说明以前用“叮咚”,后来专门改为“丁冬”的。为什么要改?原来是受到《现汉》的影响。《现汉》1978年第1版收“丁东、丁冬”,不收“叮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2年的增补本(第4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初版于2001年,为了遵守《现汉》的语言规范,于是就用了“丁冬”。但是《现汉》多年来在这组异形词中推荐“丁东”,摒弃“叮咚”的作法没有得到语言社会的认可,于是从2005年第5版开始收入“叮咚”,并作为这组异形词的推荐词形。

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1]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都把“叮咚”作为推荐词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举例是“泉水叮咚”,并且在“丁冬”和“丁东”两个词条后面都明确标注:现在一般写作“叮咚”。“叮咚”作为一个拟声词,所用的两个汉字仅仅是模拟的声音,所以就有了三个不同的词形,但这三个词形在使用频率上是有高低之分的。下面是2014年3月19日我们在几个语料库中检索的相关数据: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这组异形词中,语言社会是倾向于选择“叮咚”和“叮叮咚咚”的。从造词理据上看,三个词形也有高下之分。“叮咚”作为一个拟声词,使用“口”作形符,更方便我们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课本在使用“丁冬”词形上本来是要向《现汉》推荐的规范看齐的,却不知《现汉》在这个问题上的修订、更新情况,结果死守着十几年前的旧规范,造成课本和现实语言运用的脱节,引起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困惑,给课本的权威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建议课本使用“叮咚”这一推荐词形。

三、 关于“钱钟书”的词形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9页出现了“钱钟书”。钱钟书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取名时本为繁体的“錢鍾書”。1964年发布的《简化字总表》把“鐘”“鍾”二字合并简化为“钟”,于是“錢鍾書”写成简化字就是“钱钟书”。据说钱先生本人生前明确反对把他的名字写成简化字的“钱钟书”,因为简化字的“钟”不能准确表达他取名的本意。据《钱钟书传》记载,钱钟书周岁“抓周”时抓到的是书,故取名“鍾書”,是“钟情于书”的意思。繁体字“鐘”指钟表、钟点,“鍾”指钟情、钟爱,本是用法不同的两个字,汉字简化后都成了“钟”,在表意上有时可能会产生误解。用简化字书写的“钱钟书”就有可能被认为是“錢鐘書”,这可能就是钱先生反对使用“钱钟书”的原因。

为了尊重钱先生的意愿,他本人的著作出版时一般都避免使用“钱钟书”这样的署名。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围城》署名“钱鍾书”,采用繁简夹杂的方式,1991年版改署名为“钱锺书”。《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以“钱钟(鍾)书”设条,2009年版改为以“钱锺书”设条。

近年来,学界一般倾向于使用“钱锺书”。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11日刊登“中国社科院召开纪念钱锺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报道,钱先生曾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中国社科院主办的报纸,使用“钱锺书”是可以代表学界意见的。2013年5月,一家拍卖机构在网上公开拍卖钱先生的私人书信,其夫人杨绛先生发表声明反对拍卖,声明中使用的是“钱锺书”,媒体报道时也多使用“钱锺书”。但长期以来,“锺”字由于在字典中查不到,因而广受诟病,造成很多误会和不便。

2013年6月发布的《字表》收“锺”字,位于三级字表,排序7679,并在附录的“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后加注:“鍾”用于姓氏人名时可简化作“锺”。《现汉》[3]在第6版也首次收入“锺”字。至此,“锺”字正式成为规范汉字的一员,在作姓氏人名使用时是个规范汉字。依据最新的汉字规范,参考当前学界一般意见,钱先生的名字写作“钱锺书”更为妥当。因此建议课本可考虑将“钱钟书”改为“钱锺书”。

四、 关于课本修订与语言规范更新的思考

语文课本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母语的标准范本,这就决定了它的语言文字使用必须高度规范。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先后制定、推行了一系列语言文字标准、规范。为了促进汉语规范化,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老一辈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主持编写了著名语文辞书《现汉》,它是一部指导我们规范运用现代汉语的重要文献。这些有关语言文字的法规标准是指导我们编写语文课本、规范课本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依据。

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制定规范标准是让这个工具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语言规范的标准也会不断修订。为了适应当前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汉字规范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1年启动了《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工作。经过多次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等环节,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字表》,《字表》是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制定和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字表》对以往的汉字规范进行了全面整合,集众多字表于一表之中,调适了各规范之间相互矛盾的地方,用一个字表覆盖了以前多个字表的功能,使当今的汉字规范有了明确、统一的标准,是当前汉字规范的最新标准。《字表》在整合原有汉字规范的基础上对原有规范作了不少修订、完善和更新。比如,新收录了“闫、缐、飏、锺”等226个类推简化字,把“皙、瞋、噘、蹚、凓、勠”等6个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把“昇、脩、邨、龢、喆、淼”等39个异体字在特定用法上调整为规范字[4]。《字表》的这些修订对语文课本的修订有着最新的指导意义。现再举两例加以说明。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9页有“juē嘴”一词,课本用的是“撅”字。《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把“噘”作为“撅”的异体字淘汰了,所以“juē嘴”的规范写法就是“撅嘴”。现在《字表》收入了“噘”字(位于二级字表,编号5910),并且加注:“噘,义为噘嘴。不再作为‘撅的异体字。”依据这个最新规范,课本中的“撅嘴”应改为“噘嘴”。

再如,我国古代发明活字印刷的毕昇,以前由于把“昇”作异体字淘汰了,所以只能写成“毕升”。现在《字表》收入“昇”字,规定可用于姓氏人名,那么如果语文课本涉及这个人名,就只能使用“毕昇”了。

在《字表》发布后,我们强烈建议各个版本的语文课本都进行一次集中检查、修订,重点关注《字表》对原有规范的修订更新情况,使课本的语言文字运用达到最新的规范标准。课本修订时,可一并参考其他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最新版本,如《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都在2011年发布了最新版本。顺带说明,课本修订如果参考《现汉》,一定要使用最新版本。近年来《现汉》每隔几年就修订一次,现在的最新版(2012年第6版)修订时就充分吸收了《字表》的成果,其推荐规范也是当前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行健.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2] 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语文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 王宁.《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责任编辑:陈国庆】

近年来,学界一般倾向于使用“钱锺书”。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11日刊登“中国社科院召开纪念钱锺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报道,钱先生曾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中国社科院主办的报纸,使用“钱锺书”是可以代表学界意见的。2013年5月,一家拍卖机构在网上公开拍卖钱先生的私人书信,其夫人杨绛先生发表声明反对拍卖,声明中使用的是“钱锺书”,媒体报道时也多使用“钱锺书”。但长期以来,“锺”字由于在字典中查不到,因而广受诟病,造成很多误会和不便。

2013年6月发布的《字表》收“锺”字,位于三级字表,排序7679,并在附录的“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后加注:“鍾”用于姓氏人名时可简化作“锺”。《现汉》[3]在第6版也首次收入“锺”字。至此,“锺”字正式成为规范汉字的一员,在作姓氏人名使用时是个规范汉字。依据最新的汉字规范,参考当前学界一般意见,钱先生的名字写作“钱锺书”更为妥当。因此建议课本可考虑将“钱钟书”改为“钱锺书”。

四、 关于课本修订与语言规范更新的思考

语文课本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母语的标准范本,这就决定了它的语言文字使用必须高度规范。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先后制定、推行了一系列语言文字标准、规范。为了促进汉语规范化,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老一辈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主持编写了著名语文辞书《现汉》,它是一部指导我们规范运用现代汉语的重要文献。这些有关语言文字的法规标准是指导我们编写语文课本、规范课本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依据。

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制定规范标准是让这个工具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语言规范的标准也会不断修订。为了适应当前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汉字规范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1年启动了《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工作。经过多次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等环节,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字表》,《字表》是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制定和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字表》对以往的汉字规范进行了全面整合,集众多字表于一表之中,调适了各规范之间相互矛盾的地方,用一个字表覆盖了以前多个字表的功能,使当今的汉字规范有了明确、统一的标准,是当前汉字规范的最新标准。《字表》在整合原有汉字规范的基础上对原有规范作了不少修订、完善和更新。比如,新收录了“闫、缐、飏、锺”等226个类推简化字,把“皙、瞋、噘、蹚、凓、勠”等6个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把“昇、脩、邨、龢、喆、淼”等39个异体字在特定用法上调整为规范字[4]。《字表》的这些修订对语文课本的修订有着最新的指导意义。现再举两例加以说明。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9页有“juē嘴”一词,课本用的是“撅”字。《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把“噘”作为“撅”的异体字淘汰了,所以“juē嘴”的规范写法就是“撅嘴”。现在《字表》收入了“噘”字(位于二级字表,编号5910),并且加注:“噘,义为噘嘴。不再作为‘撅的异体字。”依据这个最新规范,课本中的“撅嘴”应改为“噘嘴”。

再如,我国古代发明活字印刷的毕昇,以前由于把“昇”作异体字淘汰了,所以只能写成“毕升”。现在《字表》收入“昇”字,规定可用于姓氏人名,那么如果语文课本涉及这个人名,就只能使用“毕昇”了。

在《字表》发布后,我们强烈建议各个版本的语文课本都进行一次集中检查、修订,重点关注《字表》对原有规范的修订更新情况,使课本的语言文字运用达到最新的规范标准。课本修订时,可一并参考其他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最新版本,如《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都在2011年发布了最新版本。顺带说明,课本修订如果参考《现汉》,一定要使用最新版本。近年来《现汉》每隔几年就修订一次,现在的最新版(2012年第6版)修订时就充分吸收了《字表》的成果,其推荐规范也是当前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行健.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2] 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语文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 王宁.《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责任编辑:陈国庆】

近年来,学界一般倾向于使用“钱锺书”。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11日刊登“中国社科院召开纪念钱锺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报道,钱先生曾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中国社科院主办的报纸,使用“钱锺书”是可以代表学界意见的。2013年5月,一家拍卖机构在网上公开拍卖钱先生的私人书信,其夫人杨绛先生发表声明反对拍卖,声明中使用的是“钱锺书”,媒体报道时也多使用“钱锺书”。但长期以来,“锺”字由于在字典中查不到,因而广受诟病,造成很多误会和不便。

2013年6月发布的《字表》收“锺”字,位于三级字表,排序7679,并在附录的“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后加注:“鍾”用于姓氏人名时可简化作“锺”。《现汉》[3]在第6版也首次收入“锺”字。至此,“锺”字正式成为规范汉字的一员,在作姓氏人名使用时是个规范汉字。依据最新的汉字规范,参考当前学界一般意见,钱先生的名字写作“钱锺书”更为妥当。因此建议课本可考虑将“钱钟书”改为“钱锺书”。

四、 关于课本修订与语言规范更新的思考

语文课本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母语的标准范本,这就决定了它的语言文字使用必须高度规范。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先后制定、推行了一系列语言文字标准、规范。为了促进汉语规范化,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老一辈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主持编写了著名语文辞书《现汉》,它是一部指导我们规范运用现代汉语的重要文献。这些有关语言文字的法规标准是指导我们编写语文课本、规范课本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依据。

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制定规范标准是让这个工具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语言规范的标准也会不断修订。为了适应当前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汉字规范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1年启动了《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工作。经过多次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等环节,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字表》,《字表》是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制定和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字表》对以往的汉字规范进行了全面整合,集众多字表于一表之中,调适了各规范之间相互矛盾的地方,用一个字表覆盖了以前多个字表的功能,使当今的汉字规范有了明确、统一的标准,是当前汉字规范的最新标准。《字表》在整合原有汉字规范的基础上对原有规范作了不少修订、完善和更新。比如,新收录了“闫、缐、飏、锺”等226个类推简化字,把“皙、瞋、噘、蹚、凓、勠”等6个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把“昇、脩、邨、龢、喆、淼”等39个异体字在特定用法上调整为规范字[4]。《字表》的这些修订对语文课本的修订有着最新的指导意义。现再举两例加以说明。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9页有“juē嘴”一词,课本用的是“撅”字。《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把“噘”作为“撅”的异体字淘汰了,所以“juē嘴”的规范写法就是“撅嘴”。现在《字表》收入了“噘”字(位于二级字表,编号5910),并且加注:“噘,义为噘嘴。不再作为‘撅的异体字。”依据这个最新规范,课本中的“撅嘴”应改为“噘嘴”。

再如,我国古代发明活字印刷的毕昇,以前由于把“昇”作异体字淘汰了,所以只能写成“毕升”。现在《字表》收入“昇”字,规定可用于姓氏人名,那么如果语文课本涉及这个人名,就只能使用“毕昇”了。

在《字表》发布后,我们强烈建议各个版本的语文课本都进行一次集中检查、修订,重点关注《字表》对原有规范的修订更新情况,使课本的语言文字运用达到最新的规范标准。课本修订时,可一并参考其他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最新版本,如《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都在2011年发布了最新版本。顺带说明,课本修订如果参考《现汉》,一定要使用最新版本。近年来《现汉》每隔几年就修订一次,现在的最新版(2012年第6版)修订时就充分吸收了《字表》的成果,其推荐规范也是当前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行健.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2] 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语文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 王宁.《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词形钱锺书现代汉语
钱锺书的幽默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最短的情书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飞行专业英语陆空通话词汇认知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