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回归生活

2014-10-14 16:02谢代琼
文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作文教学

谢代琼

内容摘要:针对初中作文的盲区和误区,作文教学如何采取应对策略呢?让学生回归生活就是一条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学生作文 回归生活

随着现代各种教育资源的丰富和普及,作文教学却愈发呈现出盲区——未走进生活、误区——照本宣科;学生作文大多数是从书籍或网络上抄、套、仿。何以谈独抒性灵、别有创新!怎样改变当前作文的现状,让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标新立异呢?

笔者通过不断的努力,探讨出一套让学生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体系,自认为是最基本、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下面谈谈具体策略:

一.建构作文“生活化”的指导思想,明确“生活化”的基本内涵。作文教学“生活化”是指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指导作文,把具体的生活现象用作文抽象化,使心灵的感情用文字具体化。体现文章源于生活而超越于生活的思想。教师应该以此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生发感悟,放开思想,大胆作文。

二.建构系统的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引领学生积累,形成写作的素材库;学会甄别选择素材,运用于写作。

1.作文课前准备的“生活化”

a.教师:立足生活,改造教材,创造生活化的写作情景是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指导的前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培养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十分重要。因此,教师每堂作文课前应设计一些在生活中寻找与作文训练目标相关联的素材。如学生熟悉的某场景、人物事件等,用以沟通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本次作文的联系,瞄准写作目标、内容与生活的最佳联结点,以此让学生有效摄取写作题材,并进一步诱发他们已有的真切体验为起草作文蓄势,避免写起来时的茫然与盲目。

b.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罗丹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就可见,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有了发现,才能观察,才有体验感悟。生活经历就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也是教师宝贵的作文教学资源。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就无法建构起作文与生活、写作技能与情感态度的联系。所以,学生的阅历应该是丰富的,观察积累也应该是持之以恒的。为此,我强调他们走进自然、融入社会生活,并将见闻感受用日记的形式积累;引导他们在日记中建立多个“文本文档”,让记录分门别类。例如:1关注环境—观察自然环境,以因物起兴敞开心扉抒写性灵;观察社会环境,可以洞悉风俗人情、世态炎凉。2、关注身边事件—从小事发掘大意义。3、关注社会热点—成为写作的背景或材料,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环境、自然灾害等。4、关注地域文化、特定地域的历史事件、遗迹、历史环境、人物、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风情民俗等等,都是可供开发利用的地域文化资源。5、关注生活的细节—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可以是人物言行方面的,也可以是神情、心理方面的,还可以是环境方面的。6、关注内心体验—包括细心观察、用心感悟;因物起兴、即景生情,以及从中提炼出的深刻哲理、理性精神等,甚至滋生出的美词妙句。

2.课堂作文教学“生活化”

对于写作指导课,我一般会创设“生活化”教学的两环节教学模式:1、激活生活经验,置疑导入——按作文的目标,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解决。2、创设表演性的生活情境,拟定写作意旨——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合作探究人、事现象本质→体验成功。作文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发,深刻理解和感悟。

3.课后延伸“生活化”

教师必须有计划、有序列的又是系统地布置课外实践性作业,既让学生搜集资料又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学以致用。

总之,实施“生活化”的作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从书本、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写作训练体系,做到作文时的“象”、“文”、“道”和谐统一,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作者单位:湖北荆州市公安县夹竹园初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作文教学
谈尊重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