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忽视串讲法

2014-10-21 20:02余颖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初中阅读教学语文

余颖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以来新型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传统教学方法被忽视,串讲法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被误解甚至被鄙弃。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有用武之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应该冷落了串讲法。本文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初中阅读教学中串讲法运用进行了研究。旨在消除阅读教学对串讲法的误解,发现串讲法的可用之处,从而推进阅读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串讲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串讲法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串讲法一直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但是课改后串讲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的主导地位不断受到挑战,甚至有人主张废除串讲法。然而离开串讲法的课堂,许多学生无法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尤其是文学性较强的课文的教学中,教学收效甚微,不利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一、认识串讲法

(一)串讲法的基本概念

串讲,就是顺着课文中各部分的顺序,讲解词句,串通文意。是自汉代以来讲解文言文的一种传统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文”“道”也结合得比较紧,学生容易听懂。

(二)串讲法的历史发展

串讲法,起源于东汉的讲经活动。汉代的学生所学书目是先秦的古典书面语言,和汉代的口语存在很大差别。教师需逐字逐句解释这些古典书面语,这就是今天语文教学中的串讲法的雏形。

中国近代语文教学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课本中只有文言文。教师传承前辈的教学方法逐字逐句的串讲,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几乎都在使用串讲法,串讲法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现代语文教育,大兴语文课程改革,大量语文教学方法涌入课堂,教师也开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很多教师不再运用串讲法,新老师不会运用,甚至不知道串讲法。

二、串讲法的运用模式

所谓串讲法,就是“讲”和“串”结合的教学方法。讲,就是讲解学生不能够完全明白的字、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串,就是把句子的意思串通起来,让上下文相互连接。串讲法的运用,就是按照一定的步骤把“讲”和“串”结合起来。

(一)串讲法运用的基本模式

串讲法的运用,基本模式分为四个步骤,“读——讲——串——评”。

读,即读原文。初步感知文意,可以由教師范读或学生试读。短篇课文可先通读全文,长篇课文课分段读,读一段讲一段。让学生从朗读的语音、语调、停顿中初步感知文意。

讲,就是讲文章中的难懂的字、词、句。尤其是文言文中有很多古今异义的字词。这一步是串讲的主题,可由教师讲解,也可由学生利用注释试讲,要讲清楚字词句在语境中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串,就是串通文意,是串讲法的核心步骤。用现代汉语把上下文串通起来。遇到单独较大、篇幅较长的文章,还可以串讲一层归纳一层,串讲一段归纳一段。

评,就是评价总结。在文字、词、句串讲完毕后,根据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评讲一下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对于重点语句,要弄清这一句或几句在整个段落或者是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最后要对全段、全文进行分析总结。

(二)串讲法运用的变式

串讲法的基本运用模式“读——讲——串——评”四个步骤不是机械的,传统经验中的串讲,就有不同的串法。

顺串,就是讲一句串一句,逐词逐句的讲解串联。适用于较难、结构较复杂、学生理解障碍较多的句子,教师需按顺序依次串讲。

译串,就是首先把需要讲解的词语分别讲解,然后用翻译的方式把全文串联。适用于结构与现代汉语相似、理解难度不大的句子。

倒串,也是边讲边串,但是从句子中间或者句子的末尾的某个词开始向前串联讲解。这是为了讲解方便,或者是抓住某关键词,从而突出全句的意思。

局部串联,就是先作局部串联,然后再串全句。适用于阅读障碍多的长句子,可以分散句子的难点,方便学生理解。

补充串联,当句子中没有什么障碍时,只需要在串连中加入适当的补充,不需要具体讲解,学生也可以理解。

近年来,串讲法又有了新的改进。比如,罗大同提出:“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串讲可以‘句为单位,师生轮流完成。也可以‘步为单位,将每句的三步分别由老师和学生轮流完成。”

三、串讲法的适用范围

串讲这种方法和其它教学方法一样,也有局限性,不是任何课文都可以串讲的。要不要串讲,要看是什么文章,也要看学生是什么情况。教师选择适合串讲的文章进行串讲,不需要串讲的课文坚决不串讲。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初中语文教材和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看,笔者认为以下几种课文的教学可运用串讲法。

(一)文言文

文言文不同距今年代久远,是一种定型化的书面格式。与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一些生僻难懂的字词,都是初中生理解的障碍。古人讲究文辞精炼,往往寥寥数语却包含了深厚的思想感情。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串讲,帮助学生分析疑难词句,疏通文意,从而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教师在教授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的文言文时,串讲法无疑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二)杂文、外文翻译

初中语文课文中的杂文,尤其是鲁迅杂文,语言比较艰深难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理解困难。外文翻译的原作者为外国人,他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往往存在偏差,而且课文有的年代久远,具有特定的时代印记。由于语法上的差异,翻译后难免出现难以理解的语句。学生对这种内容晦涩曲折、时代背景、文化背景陌生的文本解读教困难,就需要教师使用串讲法进行教学。

(三)旧体诗词

诗歌常常使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修辞方式。诗句往往表达了深层次的情感,初中学生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教师可以使用串讲法,串述诗词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再让学生结合背景体会诗词所蕴含的的感情。教师可与学生一起,一句句的分析其中深意,在教师的串讲和提示下,让学生充分理解诗词的内涵。

总之,在教学改革的今天,串讲法仍然有用武之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应该冷落了串讲法。要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在吸收传统方法,结合现代实际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阅读教学方法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大同.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串讲法[J].武汉: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0.(3).

[2]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索[J].语文教学.1983,(9).

[3]程端礼.中国古代教育参考资料[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4]冯起德, 陈刚.试谈于漪的文体教学[J].教学通讯(文科版).1982,(10)·

猜你喜欢
初中阅读教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