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分析

2014-10-24 00:49余天会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保山6780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3期
关键词:全血糖化肾小球

余天会(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保山 67800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为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极易导致患者因肾衰竭而死亡。由于DN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当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肾损伤已具有不可逆性[1]。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是反映机体糖代谢水平的重要指标,可用于监测近3个月机体平均血糖水平,对轻型及隐型DM均具有极高的灵敏度[2]。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能够敏感地反映近端肾小管功能损害程度,是反映肾脏及营养性疾病发展、转归的敏感指标。本研究分析了2型DN患者外周血HbA1c和RBP水平,以探讨其水平变化在2型DN早期肾损伤中的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于本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2型DN患者51例纳入实验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29~75岁,中位年龄47.6岁,均符合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排除合并泌尿系统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慢性肾炎等可引起蛋白尿的疾病患者。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者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31~78岁,中位年龄51.6岁。年龄和性别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仪器与试剂 JCA-BM6010/C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免疫比浊法HbA1c、RBP检测试剂及校准品、质控品(四川新成)。

1.3 方法 采集DN患者和体检健康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2mL标本注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管,3mL注入不含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所有标本均无溶血、黄疸和脂血。抗凝标本采集后6h内完成HbA1c检测;未抗凝标本3 500r/min离心10min后分离血清标本,6h内完成RBP检测。标本检测前进行仪器校准及质控品检测,质控品检测结果均在控制范围内。所有操作均严格遵照试剂盒及仪器说明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HbA1c和RBP检测结果比较 实验组HbAlc和R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HbA1c与RBP水平相关性分析 综合分析DN患者及健康者外周血HbA1c及RBP水平,结果显示HbA1c水平增高,血清RBP水平也随之增高(P<0.05),见表2。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HbA1c和RBP检测结果比较(x±s)

表2 不同HbA1c水平DN患者及健康者RBP水平比较±s)

注:与 HbA1c≤6.5%组比较,*P<0.05;与6.5%<HbA1c≤9.1%组比较,#P<0.05。

HbA1c(%) n RBP(mg/L)≤6.5 42 53.2±7.52>6.5~9.1 19 82.6±7.52*>9.1 32 109.8±11.36#

3 讨 论

DM发病涉及遗传、生活和环境等因素,以高血糖和糖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较高的患病率[4]。目前,对DM诊断常用检测指标的灵敏度较低,难以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治[5]。DM患者若未在疾病早期接受干预性治疗,极易导致病情持续性进展,出现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也易出现脏器、系统损伤,如肢体坏疽、多发性神经炎和肾衰竭等。对DM患者而言,早期发现肾损伤并及时接受干预性治疗,对避免病情加重、降低DN发病率尤为重要。

HbA1c是连接有己糖的血红蛋白,其外周血水平不受进食时间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能够准确反映机体糖代谢状况及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DM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6]。RBP主要通过与甲状腺素结合前清蛋白形成复合物而实现细胞运转。血清RBP主要由肾小球滤过,其中99.77%被近曲小管吸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导致血清 RBP水平增高[7]。本研究结果显示,DN患者全血HbA1c水平和血清RBP水平均健康者(P<0.05),说明DN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HbA1c和RBP水平异常,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为DN患者的诊断提供可靠信息,二者联合检测对DN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健康者红细胞半衰期为60d左右,因此全血HbA1c水平相对血清葡萄糖水平更为稳定,前者不仅可以反映一定时间段内血糖水平的变化,还可鉴别应激性血糖水平升高和DM性血糖水平升高[8]。当机体血糖水平升高时,血红蛋白受非酶糖基化反应速率加速的影响,发生不可逆的糖基化,生成大量的HbA1c,其生成量与血糖浓度呈正比。DN患者早期即可同时存在肾小球病变和肾小管损伤,部分患者肾小管损伤甚至早于肾小球病变[7]。血清RBP作为反映肾小球损伤的敏感标志物,已成为2型DN诊断、病情判断、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HbA1c水平的增高,血清RBP水平也随之增高(P<0.05),说明HbA1c水平升高加重了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而RBP浓度变化可较为灵敏地反映肾损伤程度的变化。因此,联合检测全血HbA1c与血清RBP对2型DN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临床价值[9]。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全血HbA1c与血清RBP有助于2型DN的早期诊断,也是监测患者肾损伤程度变化的重要指标,对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54-1055.

[2] 李雁,李融.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动态血糖的关系[J].山东医学,2010,50(45):52-53.

[3] 美国糖尿病协会.2010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J].糖尿病天地:临床刊,2010,4(2):56-65.

[4] 马强,吴永贵.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4,18(6):30-33.

[5] Ko GT,Chan JC,Yeung VT,et al.Combined use of a fasting plasma glucose concentration and HbAlc or fructose mine predicts the likelihood of having diabetes in high risk subjects[J].Diabetes Care,1998,21(8):1221-1225.

[6] 温绍霞,周军.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随访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2):1510-1511.

[7] 张彩霞,李莺.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联合检测对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意义[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3):729-730.

[8] 俞斌.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探讨[J].医学新知杂志,2012,22(4):290-291.

[9] 苏猛,张桂红,朱海燕.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6(32):2620-2621.

猜你喜欢
全血糖化肾小球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