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的教学策略

2014-10-27 02:33张晖
地理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环流板书情景

张晖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人对事物的兴趣往往在3分钟内产生,如果期间尚未引起兴趣,就很有可能放弃,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大脑对激素分泌的耐受性提高。笔者对所教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如果在每节课前3分钟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主题后,学生的眼神变得明亮,表明已抓住其注意力,否则就要再想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可见,设计好情景导入非常重要。

教学实践中发现,以前常结合时事以某地区地震、卫星发射等新闻截图视频作为情景导入,教师在选择视频时,往往找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画面以突出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性,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学生会很专心看视频,注意力集中;缺点是学生看完视频后更关心视频中的新闻事件,就新闻事件展开议论的兴趣高于对通过新闻事件展开进一步地理探究的兴趣。因此,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很快,但转移也很快。因此,高一地理课的情景导入必须要有,关键是怎么设计。笔者尝试在进行情景导入时,设计一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把现象成因作为问题进行引入。如在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问题导入设计成“一年为什么有四季,一天为什么有昼夜?”第二章第一节的问题导入为“风是怎样形成的?”第二节的问题导入是“降水的水源从哪里来?”第三节的问题导入是“地表不同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第三章第一节的问题导入是“在地球表面为什么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使学生更加关注现象产生的原因,而非现象本身;对地理的学习更加深入,更好地达成课标要求;能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情景导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理论结合实际,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二、设计问题链条,增强知识联系

在高中地理必修1中,有的章节需要历时近三周完成,而地理学习一周只有两个课时,所以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对上一节的内容已比较生疏,知识间容易形成断层。因此,可用设计问题链的方法,增强知识间的联系。以第二章第一节为例,这节知识分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三个部分,完成这节知识的教学,要用6~7节课,历时3~4周。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做到前后知识的衔接,对整节知识有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以前两个标题为例在教学中笔者设计如下问题链:为什么同一季节天气不同,气温不同(大气受热过程)——风是怎样形成的(热力环流)——仅考虑热力环流原理,在地球表面高低纬间,近地面的风向是怎样的(单圈环流)——实际生活中,为什么赤道地区的风并不是来自极地(风的形成)——赤道地区的风主要来自哪里(三圈环流)——为什么南亚、东南亚、东亚地区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风向也发生变化(季风环流)——研究大气环流的意义是什么(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这样设计问题链的优点在于:①利于形成学习知识的线索。问题链就是知识学习的主线,它能把课本中各个标题较好地串起来,使它们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变块状知识为带状知识。②利于形成由浅及深的思维过程。问题的提出随着产生地理现象的条件不断叠加,在做加法的过程中,使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产生的自然地理现象更加复杂,也更趋向与现实生活一致。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及由浅到深的思维过程。③利于掌握和理解难点知识。产生实际地理现象的条件在叠加过程中,形成知识上的梯度,从而做到对难点知识的分解,分解后的难点知识再分散到不同的课时,学生学习的难度就更小了,而知识间又是递进关系,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重复用到前几节课的知识,可使难点知识不断熟化,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已学知识,学习与应用相结合,不断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用板书式小结,落实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小结可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所学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采用结构式板书进行小结,能更好地反映教学活动、思维过程,体现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对章节知识的整体把握。

因果关系式板书能清晰反映思维顺序和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图1为第一章第三节的板书,它体现了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导致形成黄赤交角,引发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进一步在地球表面形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产生实际生活中的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板书体现了知识间的“四层”因果关系。

文字结构式板书能构建知识网络,提炼课本内容,课上可作为小结板书,课下还可以作为学生复习依据,如第三章第二节中,学生可以在文字结构式板书“地带性规律”(图2)里补全不同地带性的规律,以巩固所学知识。

图文结构式板书能体现地理图形语言特点,利于图文对应,使记忆内容更加简洁。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的板书(图3)体现三方面内容:在以水的三态变化为内因及以太阳辐射和重力为外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三种水循环方式,在其影响下,对地表的干湿冷热、水资源的更新、地表物质能量的转换和输送产生了影响。▲

■endprint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人对事物的兴趣往往在3分钟内产生,如果期间尚未引起兴趣,就很有可能放弃,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大脑对激素分泌的耐受性提高。笔者对所教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如果在每节课前3分钟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主题后,学生的眼神变得明亮,表明已抓住其注意力,否则就要再想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可见,设计好情景导入非常重要。

教学实践中发现,以前常结合时事以某地区地震、卫星发射等新闻截图视频作为情景导入,教师在选择视频时,往往找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画面以突出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性,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学生会很专心看视频,注意力集中;缺点是学生看完视频后更关心视频中的新闻事件,就新闻事件展开议论的兴趣高于对通过新闻事件展开进一步地理探究的兴趣。因此,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很快,但转移也很快。因此,高一地理课的情景导入必须要有,关键是怎么设计。笔者尝试在进行情景导入时,设计一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把现象成因作为问题进行引入。如在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问题导入设计成“一年为什么有四季,一天为什么有昼夜?”第二章第一节的问题导入为“风是怎样形成的?”第二节的问题导入是“降水的水源从哪里来?”第三节的问题导入是“地表不同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第三章第一节的问题导入是“在地球表面为什么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使学生更加关注现象产生的原因,而非现象本身;对地理的学习更加深入,更好地达成课标要求;能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情景导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理论结合实际,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二、设计问题链条,增强知识联系

在高中地理必修1中,有的章节需要历时近三周完成,而地理学习一周只有两个课时,所以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对上一节的内容已比较生疏,知识间容易形成断层。因此,可用设计问题链的方法,增强知识间的联系。以第二章第一节为例,这节知识分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三个部分,完成这节知识的教学,要用6~7节课,历时3~4周。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做到前后知识的衔接,对整节知识有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以前两个标题为例在教学中笔者设计如下问题链:为什么同一季节天气不同,气温不同(大气受热过程)——风是怎样形成的(热力环流)——仅考虑热力环流原理,在地球表面高低纬间,近地面的风向是怎样的(单圈环流)——实际生活中,为什么赤道地区的风并不是来自极地(风的形成)——赤道地区的风主要来自哪里(三圈环流)——为什么南亚、东南亚、东亚地区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风向也发生变化(季风环流)——研究大气环流的意义是什么(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这样设计问题链的优点在于:①利于形成学习知识的线索。问题链就是知识学习的主线,它能把课本中各个标题较好地串起来,使它们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变块状知识为带状知识。②利于形成由浅及深的思维过程。问题的提出随着产生地理现象的条件不断叠加,在做加法的过程中,使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产生的自然地理现象更加复杂,也更趋向与现实生活一致。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及由浅到深的思维过程。③利于掌握和理解难点知识。产生实际地理现象的条件在叠加过程中,形成知识上的梯度,从而做到对难点知识的分解,分解后的难点知识再分散到不同的课时,学生学习的难度就更小了,而知识间又是递进关系,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重复用到前几节课的知识,可使难点知识不断熟化,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已学知识,学习与应用相结合,不断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用板书式小结,落实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小结可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所学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采用结构式板书进行小结,能更好地反映教学活动、思维过程,体现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对章节知识的整体把握。

因果关系式板书能清晰反映思维顺序和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图1为第一章第三节的板书,它体现了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导致形成黄赤交角,引发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进一步在地球表面形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产生实际生活中的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板书体现了知识间的“四层”因果关系。

文字结构式板书能构建知识网络,提炼课本内容,课上可作为小结板书,课下还可以作为学生复习依据,如第三章第二节中,学生可以在文字结构式板书“地带性规律”(图2)里补全不同地带性的规律,以巩固所学知识。

图文结构式板书能体现地理图形语言特点,利于图文对应,使记忆内容更加简洁。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的板书(图3)体现三方面内容:在以水的三态变化为内因及以太阳辐射和重力为外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三种水循环方式,在其影响下,对地表的干湿冷热、水资源的更新、地表物质能量的转换和输送产生了影响。▲

■endprint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人对事物的兴趣往往在3分钟内产生,如果期间尚未引起兴趣,就很有可能放弃,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大脑对激素分泌的耐受性提高。笔者对所教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如果在每节课前3分钟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主题后,学生的眼神变得明亮,表明已抓住其注意力,否则就要再想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可见,设计好情景导入非常重要。

教学实践中发现,以前常结合时事以某地区地震、卫星发射等新闻截图视频作为情景导入,教师在选择视频时,往往找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画面以突出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性,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学生会很专心看视频,注意力集中;缺点是学生看完视频后更关心视频中的新闻事件,就新闻事件展开议论的兴趣高于对通过新闻事件展开进一步地理探究的兴趣。因此,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很快,但转移也很快。因此,高一地理课的情景导入必须要有,关键是怎么设计。笔者尝试在进行情景导入时,设计一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把现象成因作为问题进行引入。如在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问题导入设计成“一年为什么有四季,一天为什么有昼夜?”第二章第一节的问题导入为“风是怎样形成的?”第二节的问题导入是“降水的水源从哪里来?”第三节的问题导入是“地表不同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第三章第一节的问题导入是“在地球表面为什么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使学生更加关注现象产生的原因,而非现象本身;对地理的学习更加深入,更好地达成课标要求;能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情景导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理论结合实际,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二、设计问题链条,增强知识联系

在高中地理必修1中,有的章节需要历时近三周完成,而地理学习一周只有两个课时,所以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对上一节的内容已比较生疏,知识间容易形成断层。因此,可用设计问题链的方法,增强知识间的联系。以第二章第一节为例,这节知识分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三个部分,完成这节知识的教学,要用6~7节课,历时3~4周。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做到前后知识的衔接,对整节知识有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以前两个标题为例在教学中笔者设计如下问题链:为什么同一季节天气不同,气温不同(大气受热过程)——风是怎样形成的(热力环流)——仅考虑热力环流原理,在地球表面高低纬间,近地面的风向是怎样的(单圈环流)——实际生活中,为什么赤道地区的风并不是来自极地(风的形成)——赤道地区的风主要来自哪里(三圈环流)——为什么南亚、东南亚、东亚地区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风向也发生变化(季风环流)——研究大气环流的意义是什么(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这样设计问题链的优点在于:①利于形成学习知识的线索。问题链就是知识学习的主线,它能把课本中各个标题较好地串起来,使它们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变块状知识为带状知识。②利于形成由浅及深的思维过程。问题的提出随着产生地理现象的条件不断叠加,在做加法的过程中,使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产生的自然地理现象更加复杂,也更趋向与现实生活一致。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及由浅到深的思维过程。③利于掌握和理解难点知识。产生实际地理现象的条件在叠加过程中,形成知识上的梯度,从而做到对难点知识的分解,分解后的难点知识再分散到不同的课时,学生学习的难度就更小了,而知识间又是递进关系,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重复用到前几节课的知识,可使难点知识不断熟化,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已学知识,学习与应用相结合,不断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用板书式小结,落实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小结可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所学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采用结构式板书进行小结,能更好地反映教学活动、思维过程,体现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对章节知识的整体把握。

因果关系式板书能清晰反映思维顺序和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图1为第一章第三节的板书,它体现了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导致形成黄赤交角,引发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进一步在地球表面形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产生实际生活中的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板书体现了知识间的“四层”因果关系。

文字结构式板书能构建知识网络,提炼课本内容,课上可作为小结板书,课下还可以作为学生复习依据,如第三章第二节中,学生可以在文字结构式板书“地带性规律”(图2)里补全不同地带性的规律,以巩固所学知识。

图文结构式板书能体现地理图形语言特点,利于图文对应,使记忆内容更加简洁。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的板书(图3)体现三方面内容:在以水的三态变化为内因及以太阳辐射和重力为外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三种水循环方式,在其影响下,对地表的干湿冷热、水资源的更新、地表物质能量的转换和输送产生了影响。▲

■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流板书情景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楼梯间 要小心
谜底大揭秘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变压器并联运行在旁路带电作业中的应用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