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在儿童期的调查研究分析

2014-11-15 10:49陈彦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维甲酸阿糖胞苷

陈彦明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属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出现几率较小的一种类型, 以骨髓中各种不正常粒细胞变多、临床用凝血异常性出血为表现特点, 粒细胞白血病基因以及维A酸受体α基因互相融合而形成的PML/RARα基因是APL的发病基础, 同时也是分子靶向治疗的前提和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60例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35例, 女性患者25例。60例患者中, 5岁以下患者18例, 5~10岁患者22例, 10岁以上患者20例。

1.2 方法

1.2.1 检验技术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最短性的形态学特点就是细胞大小差异, 同时其外形表现没有规律, 胞浆形态丰富, 充满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容易看见Auer小体存在。染色质较粗, 有2~5个核仁, 通常存在一型M3是变异型, 主要特点是外周的粒细胞核表现为双叶、多叶或者是肾形。大部分没有或者仅有少量的嗜天青颗粒。临床表现的典型性免疫学特 点 是 :CD33+、CD13+、CD9+、HLA-DR-、CD34-、CD7-、CD14-, 儿童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CD2+以及CD34+相比成年人会更高一些。图1为一个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图。

图1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象

1.2.2 诱导治疗 所有患者确诊之后全部使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以及复方黄黛片或者联合使用, 直到病情缓解。全反式维甲酸的使用剂量为30~40 mg/(m2·d), 在治疗的过程中, 无法全反式维甲酸的患者, 多加入使用复方黄黛片。三氧化二砷的用量为5 mg/(m2·d), 另外添加进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做静脉滴注。连续使用28~50 d。每周对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做一次常规检查, 临床表现有腹泻、腹痛患者, 可以使用泼尼松5 mg/(m2·d), 3次/d, 并且可以用碱化水化、保肝以及输注进红细胞悬液等方式做支持性治疗。

1.2.3 缓解后治疗 待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之后开始做巩固方案的治疗, 化疗的方案选择柔红霉素加阿糖胞苷、弥陀蒽醌加阿糖胞苷、高三尖松脂碱加阿糖胞苷, 严格的依照药物的具体用量和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每2个月进行1次, 每次持续半个月。最少进行3疗程的强化治疗。序贯化疗之后使用三氧化二砷做15~20 d的连续治疗, 全反式维甲酸使用20~30 mg/d, 之后对上述的治疗方案做重复, 2个月1次。患者有所缓解之后, 对于所有髓内复发的病例, 使用三氧化二砷进行二次的诱导缓解, 并且给予其甲氨蝶呤、地塞米松以及阿糖胞苷的治疗。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60例患者中, 56例患者实现了血液学缓解,缓解率为93.3%, 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为(30.2±4.3)d。另外4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 进行诱导治疗后2周患者恢复正常。连续进行半个月的诱导治疗后, 所有患者出现白细胞升高的情况, 其平均峰值在52.9×109/L。

2.2 不良反应 在本次接受诱导治疗的过程中, 有28例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 20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转氨酶升高, 在进行保肝治疗之后, 患者的转氨酶全部降低至正常水平, 另有1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 对其只是用全反式维甲酸做诱导,停止使用三氧化二砷, 并且做保肝利尿对症治疗之后, 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正常。见表1。

表1 各种不良反应症状(n, %)

3 讨论

白血病是一种异质性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病程经过凶险, 患者通常会因为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颅内出血而导致死亡[1]。

在临床治疗中, 使用全反式维甲酸的概率较高, 临床效果也相对突出, 可是全反式维甲酸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 会造成可逆性肝损害、高甘油三酯血症、肌痛等, 发病的几率儿童和成人类似。而在临床使用过程中, 减少全反式维甲酸的初始剂量会不会降低其造成的副作用还不是十分清楚。治疗儿童急性粒白血病有一定的特殊性:①儿童口服药物相对困难[2]。可以选择试用脂质体全反式维甲酸的复合药剂, 但是目前还没有对儿童治疗的具体疗效的临床报道。②能够在静脉使用三氧化二砷, 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其对心脏造成的毒副影响。③全反式维甲酸对10岁以下的儿童有更重的神经毒性, 有较高的头痛以及假瘤性脑病出现率, 使用时能够减少全反式维甲酸的使用量, 改用地塞米松有效减轻临床症状, 如有必要, 可以选择停用。全反式维甲酸对儿童造成神经系统的毒性主要原因是因为成年人和儿童对全反式维甲酸在末端的器官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别, 在维持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的开展眼科治疗[3]。

总之, 现如今在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还没有特别突破性的治疗方案, 可是就目前的治疗情况分析, 还是有很多值得深入探究的内容, 会让更多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儿得到康复治愈的机会。

[1]向阳,王晓波, 孙淑君, 等.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93例疗效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9, 30(7): 440-442.

[2]陈丽韵, 李爱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1, 34(6): 494-498.

[3]向阳, 王晓波, 孙淑君, 等.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93例疗效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9, 30(7):440-441.

猜你喜欢
三氧化二砷维甲酸阿糖胞苷
三氧化二砷三元复合物纳米递送系统的构建及评价
三氧化二砷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三氧化二砷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大剂量阿糖胞苷在小儿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应用IA方案和DA方案诱导缓解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三氧化二砷抗肿瘤临床运用进展
服用维甲酸的年轻人要避孕
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多态性对非洲人群急性白血病患者阿糖胞苷耐药性的影响
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2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