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调查分析

2014-11-15 10:49陈丽李万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血液学硬化缺血性

陈丽 李万奎

传统观念认为脑梗死多发生于老年人, 但近年来有大量文献报道青年人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1]。青年脑梗死是指15~45岁的青年人发生的缺血性脑血管病[2], 严重危害了青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因此研究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对防治青年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关于青年脑梗死并无统一报道, 尤其对青年脑梗死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至今未见报道, 研究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对本院收治的85名青年患者及随机选取同期的85名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及相关血液学指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5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85名青年脑梗死患者, 其中男51例, 女34例, 平均(31.30±11.04)岁。并随机选取同期的85名老年患者作对照,其中男45例, 女40例, 平均(60.20±11.54)岁。所有患者经过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 在影像学上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青年及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相关血液学指标, 采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损伤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青年及老年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青年脑梗死患者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相比, 患者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NIHSS评分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无论是青年脑梗死, 还是老年脑梗死, 其发病的局部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青年脑梗死发病的整体症状要比老年性脑梗死的发病症状明显较轻。青年及老年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定详见表1。

表1 青年及老年脑梗死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定(±s, n=85)

表1 青年及老年脑梗死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定(±s, n=85)

注:与老年组比较 aP<0.05

序号 检查项目 年龄(岁)NIHSS评分1意识水平 <45 0.080±10.33≥45 0.833±1.030 2凝视 <45 0.600±0.966≥45 0.667±0.985 3视野 <45 0.500±0.972≥45 0.583±0.996 4面瘫 <45 1.100±0.994≥45 1.083±0.996 5上肢运动 <45 1.600±1.429≥45 1.833±1.267 6下肢运动 <45 1.700±1.494≥45 2.000±1.414 7共济失调 <45 0.600±10.33≥45 0.833±0.937 8感觉 <45 0.800±0.788≥45 0.920±0.793 9语言 <45 0.500±0.972≥45 0.750±1.055 10 构音障碍 <45 0.800±0.918≥45 1.583±2.574 11 忽视症 <45 0.600±0.843≥45 0.583±0.900总分 <45 7.688±5.351a≥45 12.689±6.311

2.2 青年及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液学相关指标分析 青年脑梗死患者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液学指标相比, 青年患者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 (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H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同型半胱氨酸(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CY的持续升高, 可能与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青年及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液学相关指标分析详见表2。

表2 青年及老年脑梗死的血液相关指标分析(±s, n=85)

表2 青年及老年脑梗死的血液相关指标分析(±s, n=85)

注:与老年组比较aP<0.05

相关指标 年龄(岁) 数值GLU (mmol/ L) <45 7.430±4.878≥45 9.692±5.716 CHOL(mmol/ L) <45 6.359±1.538≥45 5.131±1.828 TG(mmol/ L) <45 2.631±1.363≥45 2.486±1.621 HDL (mmol/ L)<45 1.631±0.694≥45 1.149±0.698 LDL (mmol/ L)<45 3.131±1.169≥45 3.815±1.539 HCY (μmol/ L)<45 17.131±5.771a≥45 8.833±4.948

3 讨论

青年脑梗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成为青年人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年脑梗死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近年有关资料显示, 亚洲人群平均发病率约为3%~5%, 而国内报道为4.4%~15.9%[3]。

在脑梗死发病后, 各个临床神经缺损症状在青年和老年患者中,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青年患者的整体症状都明显好于老年患者, 可能与青年患者脑血管弹性较好, 血液黏稠度相对较低, 脑侧枝循环更易开放及形成等有关[4]。老年患者常伴随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长期可导致动脉硬化的形成, 导致颅内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颅内血管供血代偿能力下降, 也是其症状较重的原因之一。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5], 高脂血症是脑卒中的一重要危险因素。TG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进程, 高水平CHOL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LDL水平升高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HDL水平明显下降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长期反复损伤会引起血小板黏着、聚集、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等一系列反应, 最终导致动脉血栓形成。本研究资料中, 青年脑梗死组促动脉粥样硬化因子TG、CHOL增高, 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HDL降低, 这可能是青年脑梗死患病率较高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微循环障碍, 从而促发缺血性脑卒中。另外, 糖尿病可引起脂代谢紊乱, 从而引起血脂增高,而高血脂是造成脑动脉硬化的主要条件[6]。因而, 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Aronow等[7]研究显示血浆HCY水平轻至中度增高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高HCY主要引起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加, 增加凝血因子活性, 降低抗血栓因子活性, 促进血栓形成, 并且高HCY还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因此, 高HCY血症也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高危因素[8]。

综上所述, 脑梗死发病的年龄构成上已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发病明显增多,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对人体的危害较重, 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有关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目前尚缺乏大型的临床研究, 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需今后继续进行大样本临床研究来证实, 为青年脑梗死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1]王普清,罗韵文,张贵斌,等.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7,14(6):368-370.

[2]Putaala J, Kurkinen M, Tarvos V, et al.Silent brain infarcts and leuk oaraiosis in young adults with first-ever ischemic strike.Neurolgy,2009,72(21):1823-1829.

[3]Razzaq A A, Khan B A, Baig S M.Ischemic st roke in young adalt s of south Asia.J Pak Med Assoc, 2002,52(9):417-422.

[4]马兰,张一娜,李颖.雌激素对大脑皮质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中国临床康复, 2004,8(7):1280.

[5]刘清华,蒋雷,金军华,等.载脂蛋白A 1 和高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实验观察.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6,15(1):33-35.

[6]Cem to P, Grasso M, Lmperiale D, et al.Stroke in young patients:etiopathogenesis and risk factors in different age classes.Cerebrovasc Dis, 2004(18):154-159.

[7]Aronow W S, Ahn C, Gutstein H.Increased plasma homocysteine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new atherothrombotic brain infarction in older persons.Am J Cardiol,2000,(86):585-586.

[8]Bos MJ, Van Goor ML, Koudstaal P J, et al.Plasma homocysteine is a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 in young patients wuth an ischaemic stoke or TIA.J Neurol 2005, 252(3):332-337.

猜你喜欢
血液学硬化缺血性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基于血液学细胞形态学技能学习的轻游戏教学软件开发探索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富硒女贞子对山羊生产性能、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