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8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临床体会

2014-11-15 10:50孔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肺性纳洛酮肺心病

孔娟

肺心病并发症中, 肺性脑病属于其比较严重的一种, 可直接造成肺心病患者死亡, 对人类身体健康构成威胁。纳洛酮通常主要使用在急性酒精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镇静安眠药中毒以及戒毒等治疗过程中, 但是不少临床报道其治疗肺性脑病效果良好[1]。本院近来对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纳洛酮治疗, 临床效果明显, 现对其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85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其中A组42例, 男22例, 女20例;病程1~25年, 平均病程(10.25±2.68)年;根据病情划分:轻度22例, 中度10例,重度10例;B组43例, 男21例, 女22例;病程1~27年,平均病程(10.36±2.32)年;根据病情划分:轻度25例, 中度13例, 重度5例。A、B两组资料经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进行常规治疗, 主要开展祛痰、脏器功能保护、提供氧气与兴奋剂、抵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等多方面治疗, 同时开展面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作为辅助治疗。B组以A组为基础, 增加纳洛酮治疗, 取剂量为0.8 mg的纳洛酮加入浓度为5%的500 ml葡萄糖中(如果患者血糖过高, 更改使用500 ml生理盐水), 进行静脉滴注, 速度保持为0.4~08 mg/h。对比A、B两组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判标准 显效:治疗1 d内患者意识恢复, 呼吸稳定, 临床症状缓解;血SaO2与PaO2无异常, 心电图呈现正常心律, X线病灶吸收明显改善;有效:治疗2 d内患者意识恢复, 临床主要症状改善, 血SaO2与PaO2上升显著, 心电图心律失常改善显著, X线病灶吸收出现一定的变化;无效:治疗2 d后患者依旧昏迷, 血SaO2与PaO2保持原状,心电图没有出现改变, X线病灶完全没有被吸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处理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见表1。A组总有效率为83.33%,B组总有效率为97.67%, 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可以发现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对比, 见表2。

经过治疗后, AB两组患者血PaO2、SaO2以及PaCO2均有所改变, 其中B组变化比A组明显, 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对比(±s)

注:a, 与治疗前比较, P<0.05;b, 与A组治疗后比较, P<0.05

组别 时间 PaCO2(mm Hg)PaO2(mm Hg)SaO2(%)A(n=42)B(n=43)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71.56±10.96 55.25±11.54a 71.21±10.85 38.85±11.32ab 48.65±7.95 60.56±10.35a 47.85±8.45 88.75±14.25ab 72±2.6 80±2.8a 73±3.2 95±4.6ab

2.3 不良反应分析 B组患者纳洛酮累计使用剂量最大达22.8 mg, 最小达4.2 mg, 1例患者出现恶心反胃现象, 1例患者出现呕吐现象, 2例患者血压上升, 没有发现严重反应现象。

3 讨论

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症, 其主要因为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致使患者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 由此形成神经精神症状以及意识障碍,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的发病机制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 但是专家们一直认为酸中毒、二氧化碳潴留以及低氧血症对脑细胞与脑血管造成伤害是其发病机制所在, 二氧化碳潴留以及缺氧可对脑血管造成影响,使其不断扩大, 由此减少血流阻力, 血流量提高[2]。另外酸中毒以及缺氧还破坏血管内皮细胞, 影响其通透性, 使其呈现上升的趋势, 造成脑间质水肿现象的形成, 缺氧会降低红细胞当中的ATP生成, 致使Na+-K+泵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使细胞内水与Na+含量上升, 产生脑细胞水肿现象。上述提到的现象均能够致使脑组织充血, 影响颅内压, 使其不断升高,对脑血管造成压迫, 加重脑部缺氧缺血状况, 情况过于严重时, 还会形成脑疝。而纳洛酮属于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 不仅可以形成兴奋呼吸与中枢神经的作用, 同时还能够对中枢迷走神经产生抑制作用, 在缓解大脑皮质氧供应情况的同时,还可影响神经细胞, 使其呈现提高的趋势[3]。另外, 还有报道指出, 纳洛酮可以降低血液黏滞度以及氧自由基损伤程度,并且提高脑部供血量。本研究中, 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由此可说明纳洛酮治疗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 效果优秀。

综上所述,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纳洛酮对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进行治疗, 一方面可以显著增加抢救成功率,另一方面还能够缓解呼吸抑制, 促使患者迅速恢复意识, 临床疗效明显, 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1]张雅萱, 张艳霞, 马宪.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疗效观察.河南医学研究, 2011, 12(02):256-257.

[2]赵立强, 焦丽强.丹红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纳洛酮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所致迟发性脑病中的作用.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3,23(09):156-157.

[3]赵成继, 李华, 赵文亮.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5(33):78-79.

猜你喜欢
肺性纳洛酮肺心病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关注肺性脑病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分析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全面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