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局麻在脊柱后路手术中应用的性价比分析

2014-11-15 10:50邹昌骝林明霞邓超敬勇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麻药罗哌卡因

邹昌骝 林明霞 邓超 敬勇君

局麻历史悠久, 1884年Koller首次把可卡因作为表面麻醉剂应用于眼科手术, 继而是Einhorn于1905年合成了可行注射的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 至今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局麻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 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 可阻断各种不良神经反应的传导, 减轻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以及恢复快且完全等优点[1]。但由于局麻的局限性, 很难满足现代外科手术的要求, 一般仅用于体表小手术的麻醉。本研究探讨局麻在脊柱后路手术中应用的性价比状况,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并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012年6~10月择期行脊柱后路切开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 男45例, 女15例, 年龄20~58岁, ASAⅠ或Ⅱ级, 心、肺、肝、肾功能及精神状况未见异常,无局麻药过敏史, 术前1个月未使用过阿片类和精神类药物,随机双盲均分为J组30例和Q组30例。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监测BP、ECG、SpO2及BIS。J、Q组都采取丙泊酚、瑞芬太尼TCI血浆浓度靶控分级诱导,记录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瑞芬太尼浓度及BIS值。气管插管后改俯卧位, 手术中以丙泊酚、瑞芬太尼TCI血浆浓度靶控全凭静脉麻醉维持, 术中根据需要追加肌松剂, 由不知分组情况的同一麻醉医师管理麻醉并记录各项观察指标。J组手术医师在切皮前以0.75%罗哌卡因10 ml+生理盐水50 ml稀释成0.125%罗哌卡因60 ml逐层浸润麻醉, Q组直接切皮手术, 两组都根据手术需要调整麻醉深度。术毕缝皮时停止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1.3 监测指标 记录麻醉分级诱导时意识消失的血浆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浓度、BIS值, 记录手术时长、全麻药用量、手术出血量、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拔管后5 min对镇痛药的需求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身高、体重、年龄以及麻醉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意识消失时血浆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浓度及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J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Q组, 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Q组, 手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Q组, 麻醉药品费用明显少于Q组。见表2。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P>0.05

组别 男/女(例) 例数 身高(cm)年龄(岁)体重(kg)手术时长(min)J组 23/7 30 163±8.7 40.6±8.5 63.5±8.3 116.2±25.3 Q 组 22/8 30 161±9.5 41.1±8.6 61.8±8.5 114.5±24.2

表2 两组麻醉药用量、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及药品总价格比较(±s)

表2 两组麻醉药用量、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及药品总价格比较(±s)

注:药品价格均以广东省药品招标采购平台公布价格为准。与Q组比较, aP<0.05

药品总价格(元)J组 30 940±50a 920±60a 8.2±1.4a 10a 200±60a 5.3±3.6a 636.07a Q 组 30 1430±240 1560±180 12.4±2.5 0 370±70 18.2±6.3 1048.60组别 例数 丙泊酚用量(mg)瑞芬太尼用量(μg)顺苯磺阿曲库铵用量(mg)罗哌卡因用量(mg)出血量(ml)术后拔管时间(min)

3 讨论

局部浸润麻醉是指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麻药, 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 可起到一定程度术后镇痛的作用;同时肌纤维痛觉神经末梢少, 只要少量局麻药便可产生一定的肌肉松弛作用, 增强肌松剂的肌松效应。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低毒的酰胺类局麻药, 与布比卡因比较, 具有心脏和神经毒性低、收缩局部血管减少出血等优点[2], 常用于各类外周神经阻滞, 有研究显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其感觉恢复时间在2 mg/ml浓度中为418 min, 而5 mg/ml浓度中>692 min, 最长镇痛时间超过12 h, 且没有明显毒副作用, 注射剂量可以高达225 mg。罗哌卡因的皮肤镇痛时间平均4.4 h,可能与罗哌卡因能引起血管收缩有关, 这也有利于减少手术创面出血。脊柱后路切开内固定手术一般采取全麻, 由于手术创伤较大, 出血量较多, 对肌松程度及控制性降压的要求较高, 麻醉深度要求较深, 全麻药用量较大, 因而脊柱手术后全麻苏醒也相应延迟, 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 手术后由于脊柱手术的疼痛较强所以对镇痛药的需求增加。而将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麻用于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 局部镇痛效果确切, 手术期间镇痛效果好[3], 因而只需要维持较低的全麻药用量, 从而节省了全麻药用量, 进而患者苏醒时间缩短。由于罗哌卡因镇痛时间较长, 术后患者对镇痛药的需求也相应减少[4]。

综上所述, 罗哌卡因局麻复合全麻应用于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可显著减少全麻药用量, 减少手术出血量, 缩短手术后拔管时间, 减少患者术后对镇痛药的需求, 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与王宇等[5]报道相似, 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在医疗价格相对较高的时代, 作为医生虽然无法改变现状, 但是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力所能及地避免过度医疗, 降低患者的费用, 增加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度, 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韦仕毅, 麦春华.局部麻醉在中老年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3(01):39-40.

[2]Leone S, Di Cianni S, Casati A, et al.Pharmacologytoxicology, and clinical use of new long acting local anesthetics, ropivacaine and levobupivacaine.Acta Biomed, 2008, 79(2):92-105.

[3]刘德生, 赵文娟.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在高海拔地区老年人全麻及术后镇痛中的应用.陕西医学杂志, 2013(04):431-432.

[4]梁春齐, 向宏富, 田志海, 等.局部浸润罗哌卡因对病人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医学临床研究, 2005, 22(1):70-71.

[5]王宇, 崔宇, 刘斌, 等.罗拍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切口浸润对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开颅术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 29(3):216-218.

猜你喜欢
麻药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脱单
麻药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