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减少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

2014-11-15 10:53韩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生期家属产后

韩新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 常表现为情绪低落、自卑、抑郁以及头痛、失眠、身痛等[1],情况严重的甚至出现自伤或自杀, 严重的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对此, 在产妇围生期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中, 选取了122例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 在围生期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2年2月~2013年8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22例, 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1例。其中对照组产妇中, 年龄为20~32岁,平均年龄(27.1±3.7)岁, 孕周为37~43周, 平均(39.1±1.2)周, 阴道分娩24例, 剖宫产37例;观察组产妇中, 年龄为22~34岁, 平均年龄(28.2±3.5)岁, 孕周为38~44周, 平均(39.41±1.6)周, 阴道分娩22例, 剖宫产39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以及分娩方式等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所选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0~34岁。②产妇孕周均≥37周, 无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③所有产妇均无心理疾病史、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疾病史[2]。④所有产妇及其家属对本次调查均知悉, 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孕妇入院后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 对妊娠期间孕妇健康、保健及护理知识进行讲解, 同时在分娩后对产妇及胎儿进行健康检查和护理指导。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括产前心理护理、产中心理护理和产后心理护理。其中, 在孕妇分娩之前积极和她们进行交流沟通, 了解其心理状态, 对于一些初次分娩, 怀疑自己不能胜任母亲以及存在紧张、恐惧、忧虑等负面情绪的产妇进行开导, 协同其家属帮助她们树立其正确的生育观念和做母亲的信心。产妇分娩前通过语言或肢体语言等化解其紧张心理, 在待产期间由丈夫及其家属陪护, 给予她们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待分娩后指导其掌握相关的育婴知识、喂养方法以及母婴交流方式等[3],同时产妇家属要多陪同产妇, 与她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为其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当其精神状况或心理状况不佳时要及时的沟通和化解。

1.4 观察指标 在产妇入院时、分娩前和分娩后30 d时,采用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产后抑郁评分, 评分范围在0~30分。其中EPDS评分<9分为无产后抑郁症;9分≤EPDS评分<12分为轻度产后抑郁症;EPDS评分≥12分为重度产后抑郁症。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产妇分娩后30 d进行随访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EPDS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出现产后抑郁症4例, 发生率为6.6%, 低于对照组的14.8%(9/61)。其中观察组轻度抑郁症3例, 重度抑郁症1例,对照组轻度抑郁症7例, 重度抑郁症2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EPD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EPDS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b P<0.05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分娩前 分娩后30 d对照组 61 8.24±2.42 9.55±2.72 7.24±2.13观察组 61 8.65±2.36b 9.66±2.15b 5.36±2.11a

3 讨论

临床上,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其主要在孕妇分娩后4周内发生, 产妇在身体、心理以及情绪、角色转变上出现的一系列变化, 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据相关调查研究, 孕妇在妊娠期间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均急剧提高, 而在分娩后雌激素显著下降,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 生理上的波动可导致其机体功能的紊乱而诱发抑郁[4]。

此外,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自身心理调节情况、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也具有密切关系。所以, 在围生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帮助产妇掌握婴儿喂养、母婴沟通、产后保健的知识, 树立起正确的育婴观念和胜任母亲的信心;另一方面, 指导产妇通过合理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调解, 身体恢复后注意适量运动,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产妇家属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给予产妇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关怀和理解, 最终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更好的进行产后休养和婴儿抚育, 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徐丽娟, 冯莹莹, 任重贤, 等.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 23(1):101-102.

[2]吴素红, 何峰云, 陶丽玲, 等.两种护理模式对改善孕妇抑郁症疗效的比较.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12):66-67.

[3]朱小琴.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1, 17(14):111-112.

[4]冷辉, 王义芝.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睡眠情况及泌乳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8):111-112.

猜你喜欢
生期家属产后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独生女围生期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
互动式孕晚期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认知、围生期指标与分娩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