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分析

2014-11-15 10:53郭红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康复急性

郭红梅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疾病, 多见于老年患者人群, 患病率高, 特别是急性脑卒中还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有研究表明,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标准服务, 能够有效地促进急性患者康复, 调节心理状况, 缩短住院时间[1]。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 观察组参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康复护理,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路径,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依照传统护理路径实施康复护理, 包括健康宣教、嘱咐用药以及必要的心理干预等, 观察组参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康复护理, 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1.2.1 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 抽调脑血管医师、麻醉医师、康复护理人员, 并进行明确细致的分工。之后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家属要求搜索医学数据库关于急性脑卒中护理相关资料, 以患者为中心制定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路径,随后编制临床护理路径表格, 内容包括病情评估、处置与手术、药物、护理及健康教育、康复活动等。

1.2.2 具体护理内容 ①入院时, 向患者或家属简要介绍住院的环境、医疗设施的操作方法及住院期间的一些注意事项;②对住院的患者, 指导其平卧位休息, 并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饮食方面, 前12~24 h绝对禁食, 对意识清醒患者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吞咽困难者取坐位或高健侧位, 定时做好生理护理, 预防压疮;③鼓励患者进行肢体功能主动锻炼、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出院前指导患者做好出院后的自我家庭护理, 包括饮食、生活、活动锻炼、用药的注意事项等, 强调坚持肢体和语言功能康复训练以及定期复查。

1.2.3 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 参照之前编制的护理路径表,护理人员根据表格严格执行表格内容, 对已执行项目划钩、签名, 期间密切观察实施过程中患者反应及病情变化, 在护理路径表上进行记录反馈;小组副组长对护理路径表的实施情况及实施效果反馈进行检查、评估, 监督表中内容的落实情况, 对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及时调整。患者出院前, 要对疗效与设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成效指标进行对照, 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并做好记录分析。

1.3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评价指标 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ADL评分、遵医性、护理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与行传统护理路径的对照组等指标上对比, 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后ADL评分、遵医性、护理满意度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表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干预患者心理状况和疾病认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详见表1。

表1 两组在护理后ADL评分、遵医性、护理满意度等3项指标比较情况[(±s), n (%)]

表1 两组在护理后ADL评分、遵医性、护理满意度等3项指标比较情况[(±s), n (%)]

组别 例数 ADL评分 遵医性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 40 63.25+17.58 37(92.5)35(87.5)对照组 32 41.62+18.23 26(81.3)25(78.1)P<0.05 <0.05 <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治疗效果和预后普遍较差的一种病症, 患者日常生活和预后与护理有直接的关系, 护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死亡率和致残率[2]。因此, 如何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来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最大限度改善生活质量, 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一直是护理界研究的热点。

临床护理路径是医护人员对待定的诊断和手术最具体的、有预期结果的照顾计划, 中心是以患者为本, 追求整体护理和循环护理, 这一全新的护理思路已在一些大医院得以推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实质上来看, 临床护理路径将医、护、技、后勤等多部门纳入到护理流程中, 通力协助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医护, 加速患者康复, 减少了住院天数,从而降低了医疗费用, 患者因此从中得到实惠, 满意度相应得到提高。另外, 从护理人员角色转变来看, 临床护理下,护士的主体性得到强调, 以往的被动护理转为主动护理, 以往的单一执行医嘱变为有目的、有预见性地实施护理, 参与权和自主权得到尊重和发挥, 这样护士能更多地参与到护理实践中, 因尊重和参与带来的工作满足感和荣誉感转化为良好的服务质量, 进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不过, 从执行性和目的效果来说, 临床护理路径建基于护理人员良好的素质和执行力之上, 在整个临床护理流程中, 护理人员的素质及对计划的执行性决定了路径实施的质量和最终的效果[3]。因此, 对护理人员来说, 不仅要掌握扎实护理知识技能, 还要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如营养学、卫生管理学、心理学等, 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确保执行流程护理临床的能力。

综上所述, 在急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起到促进康复、改善预后的作用, 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可作为临床护理类似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首选护理模式。

[1]宋晓, 刘娜.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 2013(8):123-124.

[2]何桂霞.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 16(11):105-106.

[3]李银玲, 刘秀芳.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基层医学论坛.2012, 16(24):3202-3203.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康复急性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