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盟 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

2014-12-13 03:42
北京观察 2014年12期
关键词:调研组资源科技

文 本刊记者 郭 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要防止政府的“有形之手”过多地干预资源配置,而更侧重于营造政策环境的“无形力量”。

小小的一枚“纽扣”,装在腕带上,形似防水手表;别在夹子上,化身不显眼的衬衫夹。这枚仅重3克的小“纽扣”,其实是世界上最小的运动监测器:不仅可以监测多种运动量,计算出卡路里消耗量,还能监测睡眠质量。

这款名叫“水滴”的运动监测器,是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最新的技术产品。而该实验室,则是国内首个依托创新联盟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产业技术联盟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企业之间和与其他创新资源的联合,协同创新而产生较大的合力和影响力。北京市的产业技术联盟多是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成立。其主要作用是改变了上下游企业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利用高校院所和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重要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实现了重大共性技术突破,特别是在开辟市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促进“产学研用金”各创新环节衔接和一体化方面发挥了开拓性的作用。

为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创新发展,发挥联盟集群作用,市政协科技委员会与部分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及市科研机构组成联合调研组,围绕我市产业技术联盟创新发展开展调研。6月至9月,调研组开展了13次活动,参加调研人数达320人次。先后听取了科技部、市科委、首都创新大联盟等有关情况通报;深入6个产业技术联盟调研、与40个产业技术联盟成员单位座谈;部分调研组成员赴广东和浙江省进行调研,集委员、专家、学者各方智慧,为首都产业联盟的高效发展和城市产业功能的转型升级,建言献计。

打破创新孤岛

当前,北京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在产学研用结合新机制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创新资源往往是分散的、片段化的,容易形成一个个“孤岛”。

比如,科技成果往往存在于高校、院所里,如何通过凝聚各种创新要素打通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再比如,以往企业技术创新往往侧重于单一技术或单一产品,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更新,打通产业链条可能显得更为重要。

通过三个多月的调研、座谈,调研组认为:近年来,北京市的产业技术联盟,在建立与激发各创新主体活力和有机联络、发挥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只要你手机上下载了相关应用软件,就可以在LED光源定位系统指引下,找到商场的各个商铺,同时还能了解相关打折信息。”首都创新大联盟首届理事长、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简称CSA)秘书长吴玲向记者展示LED照明智能化控制的神奇。

2004年,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在其推动下,国内半导体照明企业和科研单位以“抱团取暖”的方式,建立国内首个依托联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研发共性关键技术。该联盟成立十年来,成员由发起时的43家发展到现在的453家。这个曾组织了水立方LED景观照明、人民大会堂半导体照明节能改造等LED照明示范工程的产业联盟,以应用促发展,通过模式和技术创新,让我国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在国际上赢得一席之地。

“企业自带干粮(人、项目、资金),盘活研究机构的人才和设备等资源,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及行业的需求,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吴玲表示,联盟不仅仅是市场的结盟,而是从产、学、研、用各环节,联盟都重新梳理、整合,把创新资源围绕技术创新“用活”了。例如,科技部973、863等支持补贴,与发改委、财政部、市科委的支持配套在了一起。依托联盟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半导体所、高校、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牵手,共享超过1亿元的科研、检测设备。在规格接口、新型封装等4个共性项目中,近20家企业“自带干粮”联合投入6000多万元,形成32项共享专利。

半导体照明联盟,是北京100余家优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一个缩影。这些联盟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科技服务业等七大领域。联盟成员单位超过7000家,其中企业成员约65%,科研院所及大学占23%,金融、技术中介等其他机构约占12%。它们正在成为本市科技创新体系中一支发展潜力巨大的生力军。

2014年2月,在京的23家产业技术联盟发起成立有68家联盟参加的首都创新大联盟,即“联盟的联盟”,在国内尚属首例。

高效集成 抢占高端

何谓产业技术联盟?它因何而起?又具有怎样的市场推动力?

“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是一个由市场主导、遵循市场规律的行为,是由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所决定的。”作为科技创新领域的知名专家,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从产业技术联盟的成长之路入手,站在产业国际化的高度,揭示产业技术联盟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他分析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国内的一些企业或掌握了核心技术或形成了优势产业,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和行业声音。此时,如果继续“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很难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行业领军企业为进一步拓展集成产学研各方优势资源,寻找新的“创新源”,在市场机制引导下,与同为“巨人”的龙头企业建立产业技术联盟。

“联盟成立的过程,就是一个各方创新资源顺应市场、立足高端、高效集成的过程。”马一德解释说,两个同样拥有发展经验、共同的科技资源、先进的研发技术和高端发展目标的“巨人”企业握紧拳头,再联合具有研发攻关优势的高等院校、国家级实验室,具有组织优势的行业协会,共同享受公共科技资源和已有研发成果,共用现有设备、仪器,共同推进成果转化和制定行业国际标准。“联盟的目的是抢占高端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打造‘巨无霸’型企业或产业集群,提升在本行业的话语权和竞争力,成为行业真正的引领者和领导者。”

近年来,以闪联产业联盟、长风联盟、半导体照明联盟、籽种产业联盟为代表的一批首都产业技术联盟,为北京市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比如,非晶节能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非晶上下游产业链开展联合攻关,采用国产非晶带材制造的非晶配电变压器已成功挂网运行。首都籽种联盟组织10家作物和蔬菜育种单位,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新品种产业化示范、合作推广重大成果等,累计示范推广玉米、小麦、蔬菜等新品种45个、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由音视频avs联盟创制的视频编码标准已在全球20多家芯片厂商中应用,我国20多个省市和古巴、斯里兰卡、老挝等5个国家采用播出的数字电视节目已超千套。

通过考察、座谈,市政协调研组认为:立足高端的产业技术联盟,有助于整合北京乃至国内外的各类科技资源,高效集成产学研各方的优势,加快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有助于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形成,也有助于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抢占产业制高点,对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产业的技术联盟一定是放在国际视野下、国际行业市场竞争下来定位的。它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改变和企业发展模式的改变,其目的是使国内企业能够走向国际,带动国家创新战略的实现。”马一德说。

结合北京市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工作形势,调研组提出:应明确科技创新驱动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上下工夫、做足文章。同时,要勇于突破区域内省市行政区划界限,在京津冀范围内乃至全球大尺度范围内集成创新资源,扶植和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联盟,依托产业技术联盟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做强一批新兴、优势企业,带动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无形力量”关乎成败

北京的产业技术联盟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虽然总量居全国前列,但距离真正的“抱团创新”和国际化水平还有相当距离。

“‘强强联合’和国际化目标是产业技术联盟的本质属性,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北京市产业技术联盟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马一德直言不讳:“产业联盟的‘经’让一些小企业给念反了。”他举例说,两家小企业实现“小小联合”,形成了所谓的联盟,得以共享的资源是客户群和营销网络,没有进行科技创新和抢占高端市场,此种联盟变成了营销的联盟,或者叫内部小垄断的联盟,这就是“小儿科”了。“还有一种,一些小企业为了套取政府的扶持资金或科研经费,借产业联盟之名,行骗取政府资金之实。”

对此,调研报告中也实事求是地进行了反映:目前多数产业技术联盟还处在“抱团取暖”阶段,即联合申请项目和开发市场,以项目为纽带的短期联盟较多,而战略性的创新联盟偏少,且各层次、各专业的产业技术联盟鱼龙混杂、作用良莠不齐,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一些联盟存在“联而不合,结而不盟”的问题。政府鼓励联盟的多样化自主发展是正确的,但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不够健全,方式单一。政府支持方式主要侧重在项目经费上,政策支持的导向、深度、类别和层次缺少细分。针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方面的产业技术联盟的支持政策,更凸显出缺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要防止政府的“有形之手”过多地干预资源配置,而更侧重于营造政策环境的“无形力量”。

调研组认为,产业技术联盟的最大优势在于协同创新和自主利用市场配置资源。北京目前发挥产业联盟通过市场资源配置、发挥作用重视不够。“北京市科技创新工作分散在不同的委办局,虽然各部门对产业技术联盟的管理思路不同,但都侧重于‘管’,放手让产业技术联盟承担一部分政府职能不够。政府主管部门对产业技术联盟开放程度的研究不够,政策分散且不统一,相关服务措施跟不上。”

“政府的‘有形之手’不能伸得太长,要‘浇园子’,立足于服务,让市场‘看不见的手’发挥资源配置作用。”马一德指出,联盟的发展是一个由市场主导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做的就是树立服务理念,营造一个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把北京的各种优势科技资源,如大专院校、实验室、企业研发机构等在市场上开放,把优势资源都亮出来,然后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来自我寻找“有用”的优势资源进行对接和联盟。“优势创新资源的整合需要市场机制来引导,而不是靠行政命令捆绑起来。”

对此,调研组建议:政府要树立服务理念,注重政策效果。尽快建立服务产业技术联盟的统一管理平台,改变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局面,从政策法规到项目、资金等各种管理制度统一。同时,政府要积极营造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环境,支持其自主自律。发挥市场配置科研资源的主导作用,政府应与企业和产业技术联盟实现动态对接。对应用性的产品创新技术,由参与市场竞争的产业技术联盟或直接由企业主导。支持和鼓励首都创新大联盟牵头组织企业“抱团出海”,共同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技术转移、各类国际合作与竞争。

猜你喜欢
调研组资源科技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给资源分分类
中组部、人社部调研组到福建省开展仲裁机构队伍建设工作调研
资源回收
全国人大调研组来鲁调研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以调研促发展 建立研究性教学评价组织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