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实际当中如何起到更好的作用

2014-12-26 17:47罗布占堆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实际生活品德与社会作用

罗布占堆

摘  要:实际上,《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置主要就是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做到学习致用。因此,在针对于《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如何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受益。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实际当中如何起到更好的作用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实现学生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社会课程;实际生活;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46-01

《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并且对学生的教育性较大,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实现自身良好的发展。而教师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中,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下面针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实际当中如何起到更好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

为了进一步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由于《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主要起到的是教育的作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及自身理解能力的不同,一些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知识能够进行充分的理解,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知识无法理解,并且无法应用到实际当中,进而也无法充分的发挥《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作用[1]。因此,教师的课堂指导工作非常重要。例如,在讲授与友谊有关的知识时,教师主要需要学生理解何为同学之间的情谊,并且与同学朋友之间相处时如何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但是,一些学生由于社交面比较窄,在班级中与其他同学沟通不到位,无法理解同学朋友的相处之道,进而也无法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针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与其他同学交往,并且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样学生才能够理解友谊的内涵,并且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帮助、互相谅解,在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在与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能够主动道歉等等。教师通过科学的指导,不仅充分的发挥出《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的作用,还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收获颇丰,实现了学生的良好发展[2]。

二、要求学生进行课外实践

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课外实践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理解知识的内涵,并且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相关知识。而为了通过采用课外实践的方式发挥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作用,教师需要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授的知识制定好课外实践的计划,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3]。例如,学生在学习完公共生活讲道德相关方面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这样一个计划,在学校内,要求学生在公共场所讲道德,并且将别人不讲道德的行为记录下来,与自身的行为做对比,找到自身在公共道德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且进行改正。学生通过按照教师制定的实践计划,在校园内发现了乱吐痰、大声喧哗、随地扔垃圾等不道德的行为,而学生通过结合自身的行为,将自身具有的不道德行为进行改正,实现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其次,教师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实践中,并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学生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学生在遇到困难之后,无法继续进行课外实践,进而也无法将学习到的《品德与社会》相关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自然也无法发挥这一课程的作用。因此,教师通过参与到学生的实践中,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有助于学生顺利的完成实践内容,实现《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作用的发挥。

三、要求学生对身边小事进行反思,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对身边的小事进行反思,并且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例如,学生在过马路看到有人闯红灯的时候,学生应该进行自我反思,自己在过马路的时候是否出现过闯红灯的情况,闯红灯的危害有哪些等等,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能够将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有关于交通安全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充分的发挥了《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的教育作用[4]。此外,学生还应该用平时学习到的知识教育他人,例如,生命教育,一些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过度饮酒等,当学生发现此类同学的时候,应该用教师教授的相关知识去教育这类同学,使他们知道生命的珍贵,教育其爱惜自己的生命等等。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对身边的小事进行反思,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实现《品德与社会》一门课程的教育功能。

《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应用性,在实际中应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充分的发挥这课程的教育作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相关知识的内涵,并且通过应用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进而科学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  莹.梁雪斌.张淑清.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2] 姜东旭.浅谈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不足及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

[3] 霍素辉.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探析[J].科学之友,2010(08)

[4] 吴润贵.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创新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5)

猜你喜欢
实际生活品德与社会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数学概率统计在实际生活重要领域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