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减负增效

2014-12-26 18:46吴明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小学教学兴趣

吴明华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质量”的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教学;课堂;减负增效;兴趣;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70-01

对老师来讲,“减负”不是提倡“放羊”式的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增大启发力度,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活泼;“减负”也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求改革考试的内容与方法,使考试不再变成“学生的敌人”;“减负”不是不布置课外作业,而是要制止繁琐重复的、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题海。课本上安排的作业,不但不能减,而且要按要求完成。怎样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这才是“减负”的实质内容。

一、充分准备,积极备课。

1、是备教材。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

2、是备学生。教师要要用心去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手段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特点和差异,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问题。

3、是备教法。教法应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教学手段多种形式并进,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的目地。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科学性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注意双边活动来引起学生注意。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第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综合利用。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适当地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另一方面更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继承和创新。

在一节课时间内,运用辅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处,绝不能搞花架子。运用好的教学手段,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智力,而不能把它们变成课堂教学上的娱乐,或分散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注意力。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演示方法和学生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形象演示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教师点拨等等,并长期成为一种教学思路、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

三、激发兴趣,丰富活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像低年级数学教学老师适时恰当地选用多种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可以运用多种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游戏、小组竞赛等等,增强课堂气氛的生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孩子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给学生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感受参与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2、丰富学科活动。同样改错的题目,老师语言改变一下,学生的兴趣就不一样。如果你说:“请同学们看题目,说说这几题有错吗?错在哪里”?学生会无精打采地回答你。如果换一种说法,这样说:“同学们,下面是小明做的题目,小明可是个马大哈,看谁是“火眼金睛”,能发现问题,并把它改正过来”。这样的语言显得童趣横生,学生充满信心,学习兴趣就会提高。

四、精心设计作业类型

1、精练在数量上。作业设计量要少而精,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

就“量”而言,认真多做题,确有提高成绩之效。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会事倍功半。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做到作业布置的重点和难点到位,到点,可做可不做的基础题,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最好不重复布置,有效地避免无效作业。

2、精练在内容上。作业设计内容要几经思考,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尽量避免烦琐的运算。

作业设计可以体现十性:

1、趣味性: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诱发兴趣。

2、针对性:把握重点针对难点,有的放矢。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重复,有梯度。

3、阶梯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4、灵活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正向、逆向思维,要求写解题计划,应用题改编。

5、对比性:加强联系比较异同,突出本质。与例题类似的基础性作业,拓展题。

6、变式性:条件变化结论发散,触类旁通,应用题改编,条件重组。

7、实际性:面向全体照顾个别,难易适中。可设计A、B、C三类作业A必做,B、C选做。

8、实践性:联系实际手脑并用,培养能力。此项为综合实践课作业,包括资料搜集、小组交流合作,汇报,集体评价。

9、综合性:新旧联系知识技能,综合检测。重点放在新旧单元转换,或复习课,考察对概念间的灵活运用能力。

10、创造性:激发思考启迪思维,发展智能。采用鼓励性评价,发现优点,并提出更高要求。

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到“减负”的真正含义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我们就会在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和肯学习的路上,勇往直前地走下去,而且会越走,路越宽。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小学教学兴趣
轻摆渡,济江川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