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图表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4-12-26 19:25张永成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历史教学

张永成

摘  要:从事近十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从教以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究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最大限度的掌握和理解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途径很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图表教学成为我应用最多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图标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86-01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落实,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成为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攻克的一个关键课题。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已经不仅仅是记住几个重要时间、事件就行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和谐发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他们乐学、会学、学会,从而实现教和学的双赢,在长期的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探索出了图表式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方法。

所谓图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表和图表展示的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将历史知识整合起来,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记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我们现有教材中的图表比如地图、人物图、形势图、数据表格等应如何利用,以便让它们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能;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如何制作、绘制新图表,创设图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教材中的图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起来,不用老师要求他们,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而教材中的图表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教学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二课《古代中国的艺术》一课“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一子目时,我让学生先观察教材中秦始皇二十六年诏铭和王羲之书《丧乱帖》等几幅书法作品,欣赏其各自的艺术特色,然后问:“你们喜欢哪一种书法艺术?”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来了,你说喜欢篆体,我说爱好草书,他说会写楷书。七嘴八舌,各种书法艺术的特色以及书法艺术的演变也就清晰明了了。来激发学生识记的兴趣。在这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找准教材中每一幅图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点。只要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他们乐学,课堂就成功了一大半。

二、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帮助学生识记各知识要点

汉字作为抽象的文字符号,由它组成的一个个知识点不具备什么显著特征,学生不容易记忆,即使好不容易记住了,也很容易忘记。因此,我要求学生在看正文内容勾画标记的同时,注意他的周边环境,例如注意文字的上面有幅什么图,左边或右边有幅什么图?或者说他在什么图的上面或下面?这样,利用学生感兴趣较易掌握且印象深刻的图表为标记,来帮助学生记忆抽象的知识点,效果较好。

三、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三节《专制下的启蒙》一课,如果单纯让学生依据正文内容记住几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和影响,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想记,这时我们就可以领着学生观察教材中洛克和卢梭的形象插图和课后自我测评中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列表,要求学生分析表格探究:从表格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得出了启蒙运动时期各主要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能通过比较分析进行区分和甄别。

教材中现有的图表便于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而要使学生由点到面整合所学知识点,对知识进行内化重组,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就需要学生在利用好教材中的图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自己制作绘制新图表,培养阅读理解比较综合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如果是新授课,我的做法是:

1、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图表。上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深入透彻的钻研教材,找准内容的关键词,按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删繁就简,提纲挈领的设计出一个具有科学性、简易性、条理性的图表。

2、课上自学感知,认真思考图表。课堂上,首先要求学生依据目标自学教材,在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整合重组,然后试着把知识要点用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教师在本环节可以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积极思维,自己建构知识框架。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表达,一定能答出最佳的结论。

3、课时合作探究,合力接受图表。新课标要求让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获得发展。在本环节中让学生针对导学案上的表格框架,通过合作探究,小组内合作探究,小组间合作探究,所有小组相互展示。使学生在情感上相互支持和互动,在认知上相互启发和生成,取长补短,接受老师所制作的图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这时教师也可参与到大交流中去,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一起分享体验与感受,并可以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作一引导点拨,深化,也可以接受学生的一些好的见解补充到自己绘制的表格中,实现师生双赢,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课后练习作业,尝试制作图表。整体课的最后就是巩固和归纳知识点了,所以,在最后的环节中,师生先利用图表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温各知识点。然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作业的形式,自己动手制作图表,巩固本节课图表中的内容。作业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也基本上掌握了。

不过,图表式教学法也不是万能的,如果只是让学生得到图表中几个干巴巴的线索、结论不符合新形势下历史教学的要求,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让课堂具有启发性、生动性。另外,图表式教学删繁就简,提纲挈领,容易造成思维定势,难免会遗漏一些知识点,因此,要让学生在掌握图表的基础上认真阅读理解教材。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历史教学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