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与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比较

2015-01-24 08:00王立娟丛喜达关天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外膜冠脉造影

王立娟 丛喜达 关天明

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与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比较

王立娟 丛喜达 关天明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与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结果。方法 选取45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狭窄的冠心病患者, 进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检查, 比较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与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结果。结果45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狭窄的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发现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18例, 占40.0%;2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占60.0%;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7例患者存在内膜钙化, 占15.6%;14例患者存在钙化斑块, 占31.1%;25例患者存在纤维斑块, 占55.6%;8例患者左主干存在斑块, 狭窄面积为(36.5±6.8)%, 占17.8%。结论 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在显示斑块性质与形态结构, 特别是钙化斑化等方面敏感性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较冠状动脉造影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病变, 故可指导选择合适技术治疗特定的疾病, 达到更优的治疗效果。

冠状动脉;超声显像;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 而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事件、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依据[1], 但冠状动脉疾病不仅由于管腔疾病, 还可因血管壁异常引发, 故测量病变部位的内径与未受累及的血管的内径亦显得尤为重要[2]。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 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在检测冠状动脉病变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本文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狭窄的45例冠心病患者, 旨于比较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与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狭窄的45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17例, 年龄53~73岁, 平均年龄(58.9±7.3)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1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排除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禁忌证、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性慢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对患者的53根血管进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

1.2 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检查 采用Seldinger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使用美国GE公司的VIVI7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10 MHz。进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时患者取平卧位, 检测颈内动脉、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的交界处、动脉窦部的中膜厚度。依次观察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 观察动脉内膜有无增厚、是否光滑、斑块存在的范围、大小与形态。

1.3 斑块性质与面积判断标准 依据超声的回声特性判断斑块的性质。纤维斑块:回声与周围组织与血管外膜一致,后无声影;软斑块:回声较周围组织或血管外膜弱;钙化斑块:回声较周围组织或血管外膜强, 后有声影;混合斑块:无血栓, 同时存在纤维斑块、软斑块、钙化斑块其中两种或三种。斑块面积为总截面积与管腔面积的差值。狭窄率(%)=斑块面积/总截面积×100%。

2 结果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指使用导管插入冠状动脉的开口, 注射入造影剂, 显示出冠状动脉病变与走行心血管造影方法, 旨于显示冠状动脉的分支、掌握其解剖情况, 包括冠脉起源与分布, 解剖结构, 功能异常等[4]。冠状动脉造影经过不断发展, 逐渐成为诊断、介入治疗冠心病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5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发现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18例, 占40.0%;2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占60.0%;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7例患者存在内膜钙化, 占15.6%;14例患者存在钙化斑块, 占31.1%;25例患者存在纤维斑块, 占55.6%;8例患者左主干存在斑块,狭窄面积为(36.5±6.8)%, 占17.8%。的特异性、最基本的评估指标, 为评价冠状动脉解剖的金标准。但冠状动脉造影不可提供斑块主要成分与病变的详细形态学特征的相关信息, 而这些信息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尤为重要。部分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显示狭窄不明显,血流供应良好, 但斑块属于不稳定斑块, 可自发破裂[5]。发生斑块破裂与形成血栓, 患者则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心源性猝死。此外, 患者经冠脉成形术后, 出现残留狭窄, 较高程度的狭窄与出现再狭窄具有正相关。研究表明, 管腔的大小并不可准确预测冠脉病变。仅有14%的患者发生冠脉病变时管腔狭窄≥70%, 大部分的冠状动脉事件发生于无血液动力学意义的冠脉病变部位。此外, 冠状动脉造影对形成血管壁夹层与内膜撕裂的检出率较低。当从冠状动脉造影所得到的信息不足以指导治疗与解释临床症状时,可借助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加以补充。正常冠状动脉在血管超声上的图像应为单层的圆形横断面结构, 无斑块形成与内膜增厚。当存在内膜增厚于冠脉血管近端时, 图像呈从近端到远端血管腔逐渐变小的三层结构。三层结构主要取决于中层与外膜间存在足够的声学界面、内膜的厚度>160 μm。冠状动脉病变包括形成夹层、形成血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瘤样扩张, 其中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为最主要的病变。依据回声的强弱, 分为:①纤维斑块:粥样硬化斑块回声与血管壁外膜一致;②软斑块: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弱于血管壁外膜的回声;③钙化斑块: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强于血管壁外膜,且后方存在声影;④形成夹层:血管壁环形撕裂无回声, 宽>0.5 mm, 撕裂的斑片随心动周期飘移;⑤血栓:超声诊断血栓较为困难, 在较好的图像中呈现粥样斑块的表面或血管腔内闪烁中低度回声团块;⑥向心性斑块与偏心性斑块:向心性斑块病变占整个血管管周, 偏心性斑块表现为血管周围的部分被斑块所占据;⑦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假性瘤样扩张表现为斑块破裂, 而真性瘤样扩张表现为扩张节段的血管管腔大于邻近节段;⑧血管壁内出血与血管壁内血肿:斑块内不存在回声区。

临床上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主要运用于以下情况:①指导选择治疗方案, 确定斑块的组成特征、病变形态、狭窄程度;②冠状动脉造影不可确诊的疾病, 如临床症状提示为冠心病,但冠状动脉造影未显示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狭窄;③随访性研究;④评价临床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表明,45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狭窄的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发现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18例, 占40.0%;2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占60.0%;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7例患者存在内膜钙化, 占15.6%;14例患者存在钙化斑块, 占31.1%;25例患者存在纤维斑块,占55.6%;8例患者左主干存在斑块, 狭窄面积为(36.5±6.8)%,占17.8%。可见, 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可弥补冠状动脉造影的不足。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不仅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管腔,还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管壁的结构。

综上所述, 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在显示斑块性质与形态结构, 特别是钙化斑化等方面敏感性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较冠状动脉造影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病变, 故可指导选择合适技术治疗特定的疾病, 达到更优的治疗效果。

[1] 甘小惠, 阚静, 徐海梅, 等.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的护理配合.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757-758.

[2] 冯瑞, 雷家俨, 黄玮, 等.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优化临界病变易损斑块诊治的研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6):565-568.

[3] 王耀明, 曹亚船, 万卫星, 等.川崎病亚急性期心肌灌注显像与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3,33(5):351-353.

[4] 肖飞, 徐卫亭, 李渊, 等.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预测价值的临床探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3):475-477.

[5] 刘梅, 施有为, 张晓红, 等.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特征.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4):382-38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62

2015-03-26]

516081 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心血管内科(王立娟),放射科(丛喜达 关天明)

猜你喜欢
外膜冠脉造影
尼莫地平调控IRS-1对人脑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①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血管外膜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及PCI后再狭窄中的作用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