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16年管理创新回眸

2015-01-27 18:08郝秀兰朱小玲
中国医院 2015年2期
关键词:重庆市公立医院重庆

■ 郝秀兰朱小玲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16年管理创新回眸

■ 郝秀兰①朱小玲②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的创始人卢作孚先生曾经讲到:“做事有两要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位20世纪的中国民族实业家,在抗战初期中华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率领他的船队成功实施中国“敦刻尔克”宜昌大转移;这位抱有富强中国宏愿的实践家,最早在重庆北碚开展一系列乡村建设实验,将当年的穷乡僻野建设成为闻名遐迩的花园城区;这位被毛泽东称为中国实业史上四个不能忘记的人之一,正是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开拓精神, 1927年创建了当年的峡区地方医院,如今的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岁月走过80余载的沧桑更迭,先生的精神始终在他创建的医院薪火相传。重庆九院人秉承先人的开拓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谱写了难忘而辉煌的历史篇章。

有益尝试吹响改革创新集结号

1998年“1+1大于2的探索”,使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简称:重庆九院)与重庆北碚区第一人民医院成功进行了卫生资源重组和管理创新的有益尝试。创建了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重组的合人、合财、合物、合功能、合心的“五合”理论。这不仅引来了首届和第四界全国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会在该院召开,而且促进了在全国推广该院的改革经验。为此,中国权威的医院管理杂志——《中国医院》专门对张培林院长进行了高端访问。与此同时,张培林院长多次受邀在全国作专题报告。“五合”理论已成为商学院医院管理经典教材。医院参与国家科委立项的“中国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科研课题研究,部分内容被国务院新医改方案采纳。由此,吹响了九院改革创新的集结号。

十多年来,肩负“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人民健康服务”神圣使命的重庆九院,秉承“情系民生,追求卓越”的办院理念,改革创新步伐从未停止,改革创新领域不断扩围,改革创新举措密集出台。医院用改革创新引领医院发展,走出了一条创新求差异,发展可持续之路。

自加压力踏上改革创新探索路

点击九院创新发展的信息库,有这样一组信息特别醒目: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这所1927年由著名爱国主义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创办的辖区地方医院,抗日战争时期,江苏医学院搬迁至此,曾经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抗战救国,为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80多年来,医院传承情系民生,追求卓越的医院精神,不仅为一方百姓的健康服务,而且在困境中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

面对体制、机制矛盾错综复杂,面对医院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窘境,医院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院长张培林的带领下,找准医院所处的中等资产、中等技术、中等规模的现状,以问题为导向,干群同心,抓住改革的“三要素”——“看准时机,及时出手,操作有方”,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自加压力,踏上改革创新探索路:

——探索“低成本支撑下中等医院差异化高速发展”模式。

1997年,作为重庆直辖后卫生改革产物之一,九院由重庆市管下放到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北碚区管。下放当初,九院面临“无品牌、无人才、无资金”的状况。医院夹在政府行为、道义行为与市场行为之间,在政府的公益性愿望与实际“市场性”现状中矛盾运行,对内还要搞好“发展医院、稳定员工,完成公益任务”的平衡,这是摆在重庆九院人面前严峻的课题。

1998年,以张培林任院长的新一届医院领导班子走马上任。面对艰难困境,是循规蹈矩等待还是敢为人先创新?不等、不靠、自加压力剖解难题是九院人的选择。

十多年来,九院以超凡的远见和胆识,借助于长江上游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医学重点研究室——医院成本控制研究室这个平台,在医院成本控制研究室的创建者和领军人物张培林院长的率领下,以医院全面成本控制管理研究为基础,以差异发展战略为导向,深化“低成本支撑下中等医院差异化高速发展”模式的研究,在个人分配机制、健康教育模式、BSC(平衡计分卡)管理运用、“三甲”医院兴办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极富远见的改革探索,逐步形成了适应国情、市情、区情极具特色的系统理论认识和改革管理体系,从而引导医院的战略决策执行和医院的管理创新,不少医疗卫生改革为全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创立有特色的“公立医院奖金模糊弹性发放”机制。

面对医院经济底子薄,人才队伍弱的种种困难状况,如何把重组后“1个院本部、3个分院”的医疗资源最大限度的盘活?如何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潜能?医院开始了争议不少的“在纪委监控下的奖金模糊弹性”发放机制的改革探索。所谓“模糊”:即奖金属于私人秘密,不应互相打听。收入高的不被嫉妒,收入低的不被鄙视,保有尊严。所谓“弹性”:即院内拉开绩效工资档次,从起初的3倍到目前的5倍;激励分配遵循“二八原则”向一线科室优秀员工和骨干倾斜,引导员工从追求分配额度上的平均到追求“机会均等公平”,在医院营造人人可争当先进的团队氛围。

经过16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独具九院特色的分配机制。它不仅成为推动重庆九院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还为之后的吸引人才,完善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全国推广具有西部特色的“九院健康教育”模式。

如何增加患者对医院的认同感?如何把医院的优势科室、优秀医师向公众介绍?这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一两次宣传介绍就能实现的,需要有医患间、医院与民众间长期互动的双赢机制。医院决策层把创新的思维和目标放在搞好健康教育上。在克服医院内部有人认为搞健康教育是“不务正业”,是“哗众取宠”等阻力的情况下,把医院健康教育作为医院战略发展的突破口,实现健康教育不仅要完成政府倡导的民众素质健康服务任务,最为重要的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无技术优势,成本付出较少的情况下,为医院品牌提升起到放大器和扬声器的作用。

医院在实践中总结的医院健康教育 “一、二、三、四”模式:“贯彻医院与健康教育所携手抓健教工作一条主线;抓好医院与全社会的健康教育与促进两方面工作;坚持有利于缓解医患卫生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改善医院环境、有利于促进医院文化建设三个理念;医院健教工作形成全框架的网络系统、医院健教工作向社区、学校、农村、特殊领域等社会各层面渗人、医院健教工作在社区形成干预机制、健教工作与医院综合改革发展同步”,继而开展的健康教育效果与成本控制关系研究、“三甲”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临床路径”的研究,形成了颇具西部特色的九院健康教育与促进模式。

正是这一“健教模式”,使重庆九院在全国实现“三次率先”:率先提出“一二三四”的医院建教模式在全国推广;率先进行健康教育效果与成本控制关系的研究;率先提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临床路径”的理念。2003年医院荣获 “卫生部健康家园全国示范单位”称号;2005年全国医院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在该院召开;同年医院获得“市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2006年儿科在“医患携手、共赢健康”大型公益活动中被评为“大医精诚”先进集体;2010年医院获全国健康教育处方“一等奖”;张培林院长也连续三届荣任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首创中国公立医院“平衡计分卡战略绩效管理系统”。

如何解决好成本支撑并兼顾有所作为的医疗活动?如何循证决策和量化、推进复杂的医疗工作?如何克服现行诸多上级规定和检查标准将质量与成本分离思考的缺陷?又是公立医院生存、发展中出现的体制性与机制性困惑。

重庆九院为了实现有限的成本可支撑医院持续快速发展,又在保障医院各学科良性发展,避免单纯以经济指标考核科室所带来的:患者费用不合理增长、学科建设发展迟缓、民众满意度不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度较低等影响。于是,医院从2004年起,率先在全国公立医院中引入国际一流的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BSC)。通过对财务维度、流程维度、患者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战略分析,确立了系列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及医院管理年、质量年、财务管理年的要求,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以平衡计分卡理念指导下的医院、科室(临床、医技、行政职能)绩效考评体系。

2013年,按照新“三甲复审”的要求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医院创新性地提出了“质量、安全、成本、考核一体化”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理念,医院将质量与安全考核与医院多年实施的平衡计分卡管理工具相结合。考核部门不仅有相关的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还增加了医院成本控制研究室、财务科等成本和绩效管理的部门。从财务、患者、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相互关联、逻辑支撑对科室进行规范化建设和评价。将上级的规则、制度有效地体现在流程和客户维度中,将兼顾成本可支撑体现在财务维度中,将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人力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体现在学习与成长维度中。

每个考核周期形成的质量与安全考核结果,与成本可支撑的经济考核结果综合统计,形成临床医技规范化科室评比结果,最终评比出临床医技规范化科室一二三等奖;行政职能科室也按照综合质量与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指标量化,评比出职能科室的规范化科室一二三等奖。由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经医院办公会审议通过后,按各科室相应的获奖等级兑现绩效奖金。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成为近几年推动九院高速发展的主要软实力之一,还与重庆市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和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密切合作,创建了《中国公立医院战略绩效管理系统》,在理论研究及实践上实现了:

“一个参与”:重庆九院作为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唯一的代表,参与了全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办法”的修定工作。

“两个培训”:重庆九院两次举办反映该院“质量、安全、成本、考核”一体化的特色管理的全国培训班。即:2015年承担《公立医院规范化科室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全国继教培训;2009年该院还举办了全国《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管理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培训班。

“三大理念”:克服质量管理将质量与成本分离思考的缺陷,在质量持续整改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质量的改进,又要与成本可支撑相结合,把“两张皮”合为“一张皮”;将质量与安全的考核“目标、任务、发放、考核”一体化;在质量管理中,努力探索成本的真实性。

“四个创新”:开发了国外管理工具与中国公立医院管理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构建了中国公立医院新型的战略规划和具体执行的绩效管理系统;建立了中国公立医院兼顾平衡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新医改形势下的公立医院创新管理的一种新方法。

“五个提升”:提升了医疗行为与成本可支撑之间的量化管理水平;提升了多目标管理的科学性,避免综合目标考核指标不成体系无限增加;提升了平衡医院学科发展管理的可操作性水平;提升了公立医院量化管理的可控水平;提升了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和品牌效应。

2007年和2009年,医院两次成功主办全国医院院长与财务科长专题研讨培训班。2006年和2010年该系统的实践研究成果分别荣获“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六批全国招标课题三等奖”和首届“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

——在中国西部首创“三甲”医院兴办社区卫生服务。

差异化发展之路就是拓开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重庆九院还将管理创新的触角延伸到“三甲”医院兴办社区卫生服务这个点上。从1999年开始,九院先后投入数千万资金,兴办了管理十余万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相应的卫生服务站。

医院独创的“定人、定时、定点、定方式”的“四定”管理模式,有效利用“三甲”医院的技术、物资、管理等优势资源向社区延伸,为辖区十余万居民提供高水平的优质服务,但只收取一级医院的低廉费用,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重庆九院还持续进行相关的政策与实践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促进“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的“要强制、要投入、要培育、要联动、要配套”的“五要”理论。

这些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使重庆九院成为中国西部在“三甲”医院兴办社区卫生服务的试验田,2002年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研究基地在此基础上建立,其改革创新经验多次在全国相关大会交流;2004年重庆九院兴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称号;2011年按照新的标准再次评审为“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中央巡视督导组领导来院对此给予高度肯定。

不懈探索烙下改革创新发展印

辛勤耕耘的春日,换来硕果累累的秋天。一系列的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不仅使重庆九院在中国卫生经济领域多有建树,对医院的高速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引领作用:

——医院实现了“三大发展”和“三个定位”。

短短16年,九院就由区管医院发展成为了重庆北部区域医疗中心;由“二甲”医院发展成为了“三甲”医院;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部医院发展为在多项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卫生系统前列的西部名院。

实现了“三大发展”:即医院的“综合医疗技术实力在重庆北部保持领先;儿童孤独症的治疗在中国西部领先;卫生经济的某些改革举措在全国领先”。

医院荣获了一系列国家、市级殊荣: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白求恩精神示范医院、全国百佳患者满意公益医院品牌、全国医院文化先进单位、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医院、全国百佳学习型组织、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国家、市、区级荣誉称号共100多项。

张培林院长作为重庆九院人的代表,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对重庆市“十二五”卫生规划中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得到重庆市委采纳。

——在重庆成为品牌,在西部成为特色,为全国医疗卫生改革做贡献。

2014年,医院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之邀,参与全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办法的制定,为全国医疗卫生重大改革建言献策。

2013年,“供需方视角下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的对比研究”,成功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全国仅有一个医院中标;

2013年,第一部由张培林院长主编的“质量、安全、成本、考核一体化”的系列丛书——《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管理中的理论与实践》成功问世;

2013年,重庆市总工会向全国总工会申报了“全国劳模张培林创新工作室”;

2011年,重庆市卫生经济学会会长由重庆九院的张培林院长担任,秘书处设在医院成本控制研究室,成为重庆卫生经济与国内国际交流的窗口;

2010年,荣获首届全国医院科技创新三等奖和全国百家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奖;

2010年,承担重庆市医改试点重大课题“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补偿机制研究”,进行了近2000项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提出了公立医院改革的11项刚性支出、三角形稳定关联运行机制等理论,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2007年,创建了重庆市医学重点研究室——医院成本控制研究室,院长张培林任主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临新一轮战略发展机遇期,重庆九院以改革姿态进入新常态,正沿着科研创新之源,奋力将历代拓荒者凿开的发展之渠,拓展得更加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Historical review on 16 years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Chongqing the 9th people's hospital

/HAO Xiulan,ZHU Xiaoling// Chinese Hospitals. -2015,19(2):14-17

2015-01-12] (责任编辑 张宝库)

①中国医院杂志社,100078 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放群公寓6号楼402室

②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400700 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村69号

朱小玲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E-mail:cq9hosp@vip.163.com

猜你喜欢
重庆市公立医院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