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代煎制剂质量评价方法探讨

2015-01-27 18:08范晓良陈芳阮伟峰
中国医院 2015年2期
关键词:煎药指纹制剂

■ 范晓良陈 芳阮伟峰

医院代煎制剂质量评价方法探讨

■ 范晓良①陈 芳①阮伟峰①

代煎制剂 质量控制 质量评价

医院代煎制剂质量好坏直接关系中药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本文针对医院代煎制剂现状,从煎煮加工前人员、设备、环境等硬件条件,加工过程中煎煮时间、次数、用水量等工艺参数及加工后质量控制技术等多方面进行质量评价方法的探讨,并提出看法,以求进一步确保医院代煎制剂质量稳定、有效。

Author's address:Jiaxing Hospital of T.C.M Affiliated to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No.1501, Zhongshan East Road, Nanhu District, Jiaxing, 314001, Zhejiang Province, PRC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文化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人们对中医药治疗的接受程度日益增加,医疗机构中药代煎工作日益繁重,代煎制剂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医疗机构承担的代煎制剂常包括中药汤剂、膏剂或其他类型医院制剂,应用于临床的最终环节,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中药的疗效及用药安全;做好代煎制剂质量控制,可为医院制剂在临床实践与研究、中药复方标准化研究、物质基础研究和中药新药评价等方面奠定重要的地位和基础。故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标准医院制剂”质量控制方法实有必要[1]。

1 加工前的质量评价

1.1 硬件保证

1.1.1 药材质量。中药代煎制剂质量与临床疗效直接取决于中药饮片的质量好坏,我们不能因为操作流程的不透明性,或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劣质药材,在采购环节应尽量选择优质的道地性药材。有人研究比较了山东产和四川产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前者的绿原酸含量高达5.87%,而后者的含量仅为0.125%[2];言丽娜[3]对茅苍术和北苍术煎煮后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发现道地药材茅苍术煎煮后有效化学成分含量较高,明显优于非道地药材北苍术。因此,道地的中药饮片可确保有效成分含量,并进一步保证可靠的临床疗效。

1.1.2 贮藏条件。中药的储藏条件对饮片质量影响很大,特别是由于中药所含成分的性质各异,如果储藏、保管不当,可产生不同变异现象,使药材质量受到影响,降低或失去疗效。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中药材的保管应注意以下几点:(1)有计划进药,避免积压,根据本院用药实际做到购销有计划;(2)保证药库通风良好,可使药材保持干燥,如雨季等特殊时期应采取适当的干燥方法(如石灰干燥);(3)注意放置方式,堆积存放会妨碍药材内部热量散发[4]。

1.1.3 设备与人员。作为现代科技产物,自动煎药机的引入对保证中药煎剂质量意义重大。相对传统煎药方法,自动煎药机具有数据可控,时间少等特点[5],但目前大多煎药机采用高压密闭系统,改变了原本的煎药环境,与传统煎药方法相比可能存在有效成分溶出差异,因此,配制更加智能、方便的常压型煎药设备更能保证中药传统煎煮的特色。另外,煎药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同时加强中药煎药室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从而为代煎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人员、管理、制度方面的保障。

2 加工过程中的质量评价

2.1 浸泡时间

中药煎药的浸泡时间随中药品种、质地、性能而各有不同。中药煎煮前浸泡环节对药物成分煎出率影响较大,且不同浸泡时间对煎出率影响有差异,因此,药材具体浸泡时间应根据主药材性质、体积大小而定[6]。

2.2 加水量

物质成分在溶剂中溶出的过程中,增加溶剂的量有利于物料中成分的溶出,但对于中药煎煮过程而言,过多的增加水量会造成浓缩成本增加和病人服药剂量过大。

2.3 煎煮次数及时间

根据浓度差和浸出原理,在煎煮过程中当浓度达到一定时即停止溶出,只有更换或加入溶剂形成新的浓度差,才能继续溶出。目前大多医疗单位代煎制剂一般为两煎,一煎和二煎的煎出率分别达到30%和40%-50%,而三煎、四煎时煎出率仅为20%左右[7],考虑煎煮时间过长,人力、物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笔者认为两煎为宜。

煎煮时间的确定,应基于决定药材药效的化学物质特性。

2.4 药材的特殊处理

中药的特殊处理主要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兑服等。

3 加工后的质量评价

目前,对医院代加工制剂煎煮后的质量控制主要集中以汤剂煎煮后药液浓缩量、药液相对密度、药液色泽、某些特殊现象等作为评价指标(如膏剂熬制时出现“挂旗”,一般认为收膏已成),这些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制剂过程的煎煮质量,对保证制剂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这些指标的控制仅是依靠个人经验的判别,且目前医院煎药室人员资质良莠不齐,经验积累差异较大,缺少统一可控、可评价的量化指标。因此,利用可靠的技术判断方法,评价并规范加工工艺程序,降低操作选择的随意性,可有效提高中药煎煮水平,保证质量稳定[8],如多指标成分的同时测定、指纹图谱技术、中药药效学的研究等可从更高层次上保证复方制剂的质量。

3.1 多指标成分测定

医院代煎制剂成分复杂,如仅对其中一个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进行质量控制难以反映整个制剂的质量,因此,建立多种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同时测定方法,可有效提高对制剂质量的控制水平。目前,通过建立多组分定量测定的方法,构建多指标测定体系的技术已较成熟,已不乏相关文献报道[9-11]。笔者认为,该法作为医院代煎制剂的质量控制技术可有效保证制剂发挥稳定的临床疗效。

3.2 指纹图谱技术

中药指纹图谱是指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化学信息以图形的方式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12],是一种综合分析多种成分的有效手段。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关于植物药物质和植物药产品的质量控制部分鉴别项下就包括指纹图谱[13];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草药评价指南中要求对于有效成分不能鉴别的植物药制品和最终产品,可提供特征成分或混合成分色谱指纹图谱鉴别来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14];我国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颁布了《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15],并在一些产品上得到了应用[16-18]。笔者认为,采用指纹图谱技术对医院代煎制剂进行质量控制,从某种角度体现了中医药模糊性的整体理念,对于某些协定方剂,可用于批件差异的评估。

4 讨论

笔者认为,从煎煮加工前的人员、设备、环境等硬件条件保证,到加工过程中煎煮时间、次数、用水量等多因素的控制,最后结合多指标成分测定,指纹图谱技术等现代质量评价方法,多管齐下,可使代煎制剂的质量稳定可控。

另外,针对目前医院代煎制剂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1)在《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基础上,权威部门应进一步明确高温高压技术的应用是否会影响代煎制剂疗效,如高压煎药机的运用;(2)建议开展现代代煎技术的同时保留传统煎药方式,不仅可以弥补煎药机“一锅煎”等缺点,也可保证某些需特殊煎煮的中药制剂质量,更可作为医院一种中医药文化进行宣传;(3)引入GMP规范制度或开展具有GMP认证资格的第三方外包代煎模式,也是提高中药代煎制剂质量的措施之一。

[1] 李春来,李伟东,蔡宝昌.汤剂煎煮的规范化研究方法探讨[J].中成药,2012,34(1):125-129.

[2] 吴俊芳.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8):2045-2045.

[3] 言丽娜.ICP-MS和AAS法研究中药材中元素指纹特征[J].亚太传统医药,2008,4(1):26-29.

[4] 张庆启.医院药房中草药的科学储藏与保管[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554.

[5] 龚建华.传统煎药与现代自动煎药机煎药的疗效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2C):156-157.

[6] 马永才.中药汤剂煎法应精确化[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4):21.

[7] 陈永青.中药煎煮的方法应用与探讨[J].中医中药,2010(20):145-146.

[8] 钟国庆.医院制剂难以开展方法学验证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中国药事,2010,24(9):871-872.

[9] 曹瑞,谢锦艳,柴江.HPLC法同时测定维血宁中3种化学成分的含量[J].中医药导报,2014,20(1):84-88.

[10] 范晓苏,庞倩,徐远金.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双内标法同时测定复方杏香兔耳风胶囊中的10种有效成分[J].色谱,2014,32(3):216-223.

[11] 陈菲,张奉苏,刘训红.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同时测定樟芝菌粉中6个核苷类化合物及其指纹图谱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3,33(12):2097-2103.

[12] 周玉新.主编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技术[M].l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3]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Botanical Drug Products(Draft Guidance)[S].2000.

[14] WHO.Guidelin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Herbal Medicines[S].1996.

[15] 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的通知[J].中成药,2000,22(10):671.

[16] 杨军,马静,李学林.不同厂家参麦注射液特征指纹图谱的比较[J].中国药房,2011,22(7):633-635.

[17] 赖珊,杨立伟,欧国,等.毛冬青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药材,2009,32(7):1132-1134.

[18] 武彦舒,张倩,金城,等.清开灵注射液生物热活性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9,44(6):471-474.

Discussion on quality assessment of decocted preparations in hospital

/ FAN Xiaoliang, CHEN Fang, RUAN Weifeng// Chinese Hospitals. -2015,19(2):65-66

decocted preparations, quality control, quality assessment

Quality of decocted preparations in hospital is directly related efficacy and drug safety of T.C.M.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on hardware environment (personnel, equipm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rocess (boiling time, frequencies, volume of water) and quality assessment techniques after decoct preparations. Suggestions are also put forward to assure the quality of decocted preparations.

2014-05-26] (责任编辑 鲍文琦)

①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314001 嘉兴南湖区中山东路1501号

范晓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临床药师、中药师

E-mail:fanxiaoliang1022@163.com

猜你喜欢
煎药指纹制剂
像侦探一样提取指纹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智能化煎药中心设计探讨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机煎药与传统人工煎药的对比
唯一的指纹
可疑的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