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索

2015-01-31 03:29张剑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讲授西医科学

张剑鹏 郭 晶 王 卫

(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训教学部,天津 3001 93)

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索

张剑鹏 郭 晶 王 卫*

(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训教学部,天津 3001 93)

西医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生应掌握的专业基础课,在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的学习与教学中存在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及课程设置上的问题与不足,由此对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的教学内容与特点、方法与效果做了一些探讨,应用典型病例、多媒体教学、逻辑推理、CBL与PBL、误诊案例等教学方法,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法

西医内科学作为一门临床专业课,是各临床医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课程之一,目前中医院校临床专业5年制本科、7年制本硕连读均已开设西医内科学[1]。通过对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的教学内容、授课方法及学习效果的探讨,发现授课中应用典型病例、多媒体、逻辑推理、CBL与PBL、误诊案例等多种方法结合的教学模式,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的意义与不足

随着社会与医学的进步,人们对疾病诊疗的要求明显提高,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现各中医医院日常诊疗中也体现着西医的思维模式与治疗手段,这就给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疾病带来了发展与机遇。学贯中西医学,这是中医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所以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毕业生为能顺利从事临床工作,适应当前医疗行业的特点,学习与掌握西医内科学等西医临床专业课是非常必要的。虽然现今的高等中医院校已将西医内科学设置为重要的临床专业课,但在其教学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

1.1 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 相对于西医院校,各中医院校开设的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教师授课时间不足,难以充分讲解,学生学习时间不足,难以充分理解,且中医院校中的西医与中医课程之间一直存在思维方式、课程设置、学习时间与任务等的矛盾。大部分学生西医基础知识较薄弱,应掌握的相关知识一知半解,为应付考试强记知识点,不能理解、推导、运用,在后期西医内科学的学习中显示出明显的不足,也为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1.2 西医内科学课时较少 尽管西医内科学的教学课时在很多院校有所增加,但相对于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仍显紧张[1]。很多疾病的讲授受到一定限制,不能充分进行理论讲授后的临床案例讨论,及疾病诊治新进展内容的延伸,开展实训技能培训的困难更大,学生临床实训时间不足,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

1.3 学生思维僵化且重视不足 中医课程很多需要学生熟记经典,同时前期西医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中各科目之间不能联系、推理,使学生形成了背诵知识点的习惯。而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很多内容不需强行记忆,应用思维与推理的学习方法,掌握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4]。教学中也发现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只是单纯记忆知识点,不能理解并灵活应用在临床课的学习中,不能够相互联系,推导贯通。而且大多中医院校学生忽视西医课程的重要性,学习心态以应付考试为目的。

1.4 授课教师经验和技巧不足 目前多数高校西医内科学的授课教师为附属医院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他们的优点是可以利用临床经验来指导教学,并讲授较多前沿知识,但他们临床工作繁重,缺乏有效的备课时间,同时他们在授课技巧上显得相对不足。而专职教师因脱离临床多年,有授课技巧及充分备课时间,但临床经验不足,前沿知识相对缺乏。这使得二者矛盾突显,既有临床经验,又具备授课技巧的教师凤毛麟角。

2 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讨

西医内科学的教学重点多为各系统的常见病,课堂上大多采用千篇一律的讲授方法,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利于知识的学习及掌握。因此,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效果,并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各知识要点,为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2.1 典型病例开篇,适当回顾基础知识 在疾病讲授之前,可将临床工作中该疾病的典型病例作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根据现有知识,进行病例分析。在病因病机的讲授中,适当回顾相关基础知识。教师讲授应培养学生由病理生理引申出症状,病理解剖引申出体征、疾病特点及药理知识引申出治疗的思维方法,养成推理扩展的学习能力,满足临床需要[1]。

2.2 应用多媒体形象展示疾病的诊疗过程 目前医学院校年招生人数多,限制了通过临床实训及临床见习来学习掌握疾病的方法,因此,为达到良好的临床教学效果,应充分利用多媒体[1]。首先课件应利用图片展示疾病的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使学生感觉如同自己亲自接诊病人,给病人做体格检查;还可使用相关软件展示如心脏血流、瓣膜关闭等内容,让学生印象深刻,便于理解、记忆;视频资料呈现内镜下的操作、各种穿刺、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急救操作及手术过程等更是直观,让学生身临其境,感觉自己在现场观摩学习或是直接操作者,这使得学生在疾病的学习中更有立体感,一个病人从入院接诊到病房检查、化验、治疗、出院等,均涵盖其中。为了不过多占用课堂时间,授课教师需充分备课,选取恰当资料用于课堂教学。

2.3 应用图表简化疾病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是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因其所涉及知识面广,知识储备要求高,学生普遍感觉易混淆、难记忆。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应用图表法简化疾病鉴别诊断的知识要点,将鉴别点清晰列举,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掌握主要鉴别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4 课终提问及回顾复习,加强记忆,及时发现问题每一个疾病讲授内容结束时,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简要叙述该疾病知识要点,强化对课堂内容的记忆,同时根据回答问题时显示出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强化,最后教师做回顾性总结。

2.5 在CBL基础上应用PBL教学,模拟临床大查房 将CBL及PBL模式应用于西医内科学的教学中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文献检索、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传统教授法过多注重于教师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接触临床时感到无所适从[2]。我们在对疾病知识的讲授后选取典型病例,进行讨论(CBL),模拟临床工作中的大查房,对该病人的诊疗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点评(PBL),让学生亲身体会、参与其中。

2.6 引入最新进展内容及医疗纠纷案例 在授课过程中,可适当增加疾病诊疗方面的新方法、新观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不会因为陈旧而脱离临床实践。并可讲述一些该疾病的误诊案例或者医疗纠纷案例,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

2.7 注重教师及学生思想的转变 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思维,实现由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向“启发式”教学方式转变[2]。同时,教师应了解东西方文化思维差异,授课时不能仅局限于西医内科学的教学而应力争做到中西汇参。在强调西医治疗的同时指出效果较好的中医中药治疗,体现中医优势所在。中西医结合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长处,将西医先进的研究成果与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相结合,做到衷西参中,达到相辅相成[3]。学生也应从思想上重视西医课程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打破思维定式,中西并重,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由院系或学校组织交流会,请临床医师到学校讲课,传授临床经验,专职教师讲授授课方法及交流授课经验,做到优势互补。

2.8 有目的地开展选修课,弥补必修课学时限制 形式上,可办成讲座式,突出疾病的系统性、内容的逻辑性,课上适当补充近年最新医疗动态和科研成果,在临床诊治思路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病案分析能力,充分体现西医内科学的临床实践性,还可拓宽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思考,体现了基础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良好结合。其他西医基础课也可效仿,弥补必修课学习中的不足。

2.9 建立全方位的考核办法,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课程考试题库,进行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监控[3]。同时,我们应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养,故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不应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考核,还应包含能反映其对知识的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办法,包括重视平时成绩的考核,要求课堂提问、病案分析讨论、课后作业等都记入平时成绩。增加临床病例考查及临床技能考核,尽可能模拟临床真实情况,从全方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作出综合评定,检验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及分析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西医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生应掌握的重要基础课程,有自身的难度性及条件的局限性,这对学校、授课教师、医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尤其在中医院校。所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转变思维模式,在当前形势下有其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1]潘涛,张宗明.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29-2630.

[2]赵长普.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1,27(13):333-334.

[3]张新霞.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24):70-71.

[4]彭贵军,吴耀松.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9-50.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on Course of Western Medicine in Universiti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ZHANGJianpeng1, GUOJing2,WANGWei3
(Department of clinical trainingteaching, Tianjin university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Tianjin 300193,China)

The Western medicin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urses that the medical students of every clinical major should master. But many shortcomings still exist in studying and teaching.So we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contents,methods and effect of the Western medicine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using the teaching method such as typical cases,multi-media, CBL and PBL and so on,can increas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students and raise the teaching effect.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stern medicine;teaching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4.087

1672-2779(2015)-04-0164-02

苏 玲 本文校对:蒋 如

2014-12-10)

*通讯作者:wangweitcm@163.com

猜你喜欢
讲授西医科学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科学拔牙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