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1∶1政策的“退场”应该缓行

2015-01-31 13:21□梁
职教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退场资源配置升级

□梁 卿

普职1∶1政策的“退场”应该缓行

□梁 卿

根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源于1980年代的高中阶段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规定将延续至2020年。但在现实层面,一些人认为这一政策应该“退场”,理由在于,这一政策不仅没有充分依据,而且造成了许多负面效应,同时也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那么,在新的背景下,普职招生1∶1的政策真的不需要坚守吗?

先看看质疑性观点。在理想的情况下,一项政策的出台应经过充分论证,有充分可靠依据。普职1∶1的政策也应如此。但从公开信息看,这一政策的依据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强调决策科学化的条件下,普职1∶1政策在理论上是可疑的。然而,强调任何一项政策都应有可靠且充分依据是一种理性主义的逻辑。政策制定并不遵循这一逻辑。从这个角度看,人们不能因为普职1∶1政策没有可靠依据就否定或怀疑它。有人认为,这一政策导致了一些负面后果。例如,剥夺了一些学生攻读普通高中的机会、造成地方数据造假等。其实,这些“负面后果”并不能归罪于普职1∶1政策。原因在于,决定学生能否在普通高中学习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地方在中职招生数据上“被迫”造假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总之,不良后果的罪魁祸首并非普职1∶1政策。有人认为,形势的巨大变化要求废除普职1∶1政策。这种变化的形势包括但不限于:许多职业开始要求从业人员是高职学历起点、中职教育开始以升学为主、资源配置开始以市场起决定作用等。事实上,在这当中,“中职开始教育以升学为主”是对形势的误判。许多职业虽要求从业人员是高职学历起点,但这不能证明普职1∶1不再必要。因为高职兼招普高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如果有人认为普高生源上比中职生源质量好,那只能说是传统的分数思维在作怪。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点而言,许多人认为,既然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职业教育的招生就应交给市场而不是政府。因此应废除普职1∶1的政策。看似有理实则不然。第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基本精神是,在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市场应起决定作用,而不是说在所有领域的资源配置上,市场都应起决定作用。第二,即使市场在职教领域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政府也应进行调控。政府部门对普职招生比进行限定,可以视为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对职教领域资源配置进行的调控。总之,人们提出的质疑普职1∶1政策的理由站不住脚。

窃以为,对普职1∶1政策存废问题的讨论,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比例上,而应聚焦于其实质。从历史的角度看,国家出台这一政策是为了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因此高中阶段普职招生1∶1政策存废之争的实质是:在新形势下,是否还应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很多人认为,在“四化”联动背景下,产业结构将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对中职层次人才的需求将会萎缩。因此,应取消高中阶段普职招生1∶1的规定。这种观点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概念逐步普及的条件下,越发显得有道理。但也仅仅是“显得”有道理而已。原因在于:第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虽然对人才素质有更高要求,但这种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目前,我们只是迈出了一小步而已。第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的确需要素质更高的技术技能人才。对此,国家开出的药方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什么叫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从形式上讲,中职毕业后接受高职教育算得上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而普通高中毕业后接受高职教育则不是。这意味着,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条件下,仍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

从政策角度讲,一项政策是否该退出,除了要看新形势,还要对政策的实际效应进行评估。只有当一项政策的负面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应废除这一政策。普职招生1∶1政策也不例外。就目前情况看,能够确定的是,在职业教育饱受歧视的背景下,这一政策确保了中职教育规模,为中职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至于这一政策是否导致了其他正面或者负面效应,目前并不明朗。

综上所述,主张普职1∶1政策退出的理由不能成立,产业转型升级仍然需要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普职1∶1政策的实际效应尚不清楚。在这样的条件下,普职1∶1政策的“退场”应该缓行。(作者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责任编辑 秦红梅

猜你喜欢
退场资源配置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退好人生的每一个“场”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职业打假者还不到退场的时候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你会怎样对待“沉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