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以重庆高职人才培养为例

2015-01-31 13:21梅象华
职教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教育课人文素质

□梅象华

浅析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以重庆高职人才培养为例

□梅象华

高职院校主要为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但基于某些主观和客观原因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等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才培养的规律应遵循专业技能与品德教育双管齐下,才符合社会对人才德才兼备的要求,逻辑上也应把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平衡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但现实中天平总是偏向前者。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课教师在此背景下就有必要进行新颖的教学尝试,找寻符合培养高职人才人文素质要求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课;人才培养;人文素质

重庆是传统的重工业基地,依托汽车、摩托车产业的发展以及新兴的电子工业产业的引入,结合中央把第三个国家级开放新区“两江新区”设置在重庆市,已然为重庆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个大的社会和历史发展背景下,重庆除了拥有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外,仍需要更多的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重庆配置了一批在全国有名气的高职院校,为重庆和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实践型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传统和新兴工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需求。

高职院校基本上是培养工业和经济发展应用性人才或者说主要是工科应用性人才,客观上学生来源中理科背景较多,主观上重理轻文的观念作祟,对于教与学矛盾双方的主体而言,学校往往忽视了人才培养中的人文情怀和基本道德素养上的教育,理科背景的学生对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也没有引起重视是不争的事实。学校和学生本人都非常注重自身“硬”本领的锻炼即专业技能上的培训,这是学校就业导向和学生本人就业压力使然,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等人文素养的“软”本领上自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可避免地会侧重于学生硬技能的开发而忽视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其原因:第一,高职一般以工科应用型高端人才培养为目的,生源多来自于理科和中职学生,学校发展方向和学生自己定位都是为一线工业企业服务。在实用主义导向下,学生在“硬”技术和“软”实力两方面发展不平衡。而且,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暂,在三年有效时间内仍需有许多时间在企业内实习,专业技能培养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人文情怀、人文精神和法律素养方面的培养自然得不到全面系统发展。第二,高职院校以工科居多,教学实践上注定了素质教育课的教师在队伍配置和教学资源配备上不能与专业学科相提并论,素质教育课没有实训和实验基地及相应课程安排,也没有更多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锻炼和调查,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甚至某些本来应有的思政教学承载功能被辅导员和班主任对学生“政治教育”所占据。第三,工科学生长期对人文课程不感兴趣。高职学校生源除统一高考外,还有很大比例是通过单招进入的,这些学生知识功底差,人文素质更是缺失,许多学生对哲学、历史和文学等学科内容知之甚少,连喜闻乐见的古诗词有些都不知道。思政课老师们若能够对这门课程讲出新意、课堂更加生动以吸引工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压力应该还是存在的。工科学生在众多“一切为了就业”的导向说教中静下心来思考理想信念和人生品质的培养问题,也是非常难的事情。第四,学校教学行政部门受制于全校整体划一的对老师的考查和考核模式,不能单一地对高职院校中素质教育课或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较为灵活的管理。在高职工科学生居多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得到有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是每个素质教育课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进行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探讨,使工科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也能逐步认识到人文情怀、道德素养和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一、人生规划应作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开端

针对刚入校的高职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由于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更没有本科院校学生有自信和抱负,往往一入校就对未来茫然。鉴于此,在思政课开始就给学生发送调查问卷,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解答,如:你进入高职的原因:兴趣、分数、家长压力和其他原因;你进入高职时的心态:无奈、迷茫、心满意得和无所谓;你正式入学后,如何打算:得过且过、卧薪尝胆、但求无过和奋斗一番。在几百个学生问卷回答中,对于第一问题,大部分同学答案都是基于分数的水平在于专科线上,没有考取理想大学源于高考低分数上,多多少少表现出对高中学习生活中没有认真对待学习而致使分数不能达到更高而深感自责和愧疚;对于第二问题,大部分同学选择“无奈或者迷茫”两个选项,“无奈”是基于分数较低只能上专科层次的学校,“迷茫”是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有的甚至有些恐惧感;对第三个问题“但求无过或者奋斗一番”,因为前述基于分数没有进入自己更加理想的大学深造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 “奋斗一番”,也有部分同学因为“无奈”而选择“但求无过”,在态度上表现为亦步亦趋和随波逐流。

在新学期开始就做这样的问卷调查,对该调查进行归纳和总结,分别对同学们不同心态作以解读。首先,能引发同学们对人生意义和自身定位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带着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定位自身发展方向两个问题来随着老师教授课程进展而逐步清晰,老师也会将学生们的类似问题来贯彻整个课程始终,及时地加强对学生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的导向教育和引导,激励同学们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和确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其次,起到让同学们在心理上宣泄和释怀的目的。无论你入学时候是茫然、无奈或者内心陷入愧疚和自责之中,那么从现在起,就应该树立目标,为未来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同学们通过问卷回答和随后学生们的讨论及老师的分析,实际上起到了给予他们心理疏导的作用,让他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不再沉溺于对过去高考的失利和自责中。如果将人生历程比作长跑比赛,那么每个人都会因一时的懈怠和懒惰而落后,高考只是前面的比赛暂时性的落后,在更长路上更严酷的竞争,机遇总会留给有准备和付出的人。第三,通过问答和讨论,让同学们每个人都认真思考自己未来,起码会潜意识上会想一想自己的未来人生规划。鼓励工科高职学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从高考的失利中走出来,做好规划,重视品德和技能两个方面学习。

二、案例导入是贯穿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方式

案例教学方法无论在思想品德教育还是法律基础部分,都是贯穿教授课程始终的,尤其是法律基础部分内容讲授。列举经典案例为学生们讲解某个原理,工科学生人文知识缺乏,但是逻辑思维能力强,法律案例讲解既能吸引学生对案件逻辑推理也能通过案例的分析传递人文思想。

在讲授“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时,把我国古代三种婚恋观进行评价与讲授:第一,《诗经》中名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现代歌曲《牵手》比较起来理解,表明婚姻是一种坚守和责任。第二,苏轼《江城子》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古人对于婚姻的相濡以沫的情感。第三,元好问《雁丘词》传递着人类美好爱情中不离不弃的情感。通过对这些耳熟能详的诗词讲解,在同学们内心和情感上引起共鸣,把较为枯燥的说教转换成对历史、文学中爱情、亲情等美好情感的记忆,并通过该记忆悄无声息地沁入自身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些知识同时也是工科高职学生所缺乏的,甚至有些内容是第一次了解。因此,案例导入法能诱使学生思考问题,同时也能扩大学生掌握知识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职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知识,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学者指出:“让学生学会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1]高职院校思政课老师应该积极探讨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面对许多人文知识上的困惑。

在讲授法律观念时,笔者以热点的“彭宇案”为例,通过对该案的起因、一审和二审结论讲解等以及留给同学们思考风险社会中如何做雷锋?如何理性看待社会对于助人为乐的评议?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同学们认识了有关法律原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界限等人文知识,也使他们培养了法律的证据思维和理性思维,法律意识也能逐步形成。

案例导入法区别于高中阶段的填鸭式教学,后者使学生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和发展。坚持应试教育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更不能满足企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需求。有学者指出:“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师生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分别采取讨论启发、提问启发等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2]可以看出,案例给予学生不仅生动活泼的课堂和对知识的深刻记忆而且对于学生从高中到大学思维转换的培养取到重要作用。

模拟法庭是法律案例导入法的重要形式。在学生具备一定分析法律案例能力基础上,提供一个法院已经判决的案例,让学生自愿组织模拟法庭并组织其成员,让他们担任该模拟法庭中的法官、检察官、法警、证人、辩护人、书记员、被告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代理人,而老师仅作为法律上和组织程序上的答疑者,任何角色都不参加,甘当学生组织模拟法庭活动的顾问。其意义更在于:“在模拟法庭辩论审案的过程中,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有明确的角色担当,负有一定的责任,为了确保自己的团队胜诉或判决得当,学生会表现得相当积极主动和配合。”[3]为把模拟法庭活动组织好,模拟法庭成员自觉集中在一起排练,分析和探讨案例以及对每个角色扮演上如何与实际更加相似等都认真地去准备。在模拟法庭实践中,给很少接触法律的高职学生更多展现自己机会,既有情景剧的表演,又能学到法律知识和了解法律程序。

三、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授课需要耐心的育人态度

前述讲到在工科高职院校中,由于受制于三年学制的限制以及学生到企业实训的要求,学校也受制于学生的就业压力,在有限的学时内就会分配更多的学时给予专业课,使得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培养上课时不能得到满足。甚至有学者毫无避讳地批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这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最大教学失职。”[4]该种观点认为以专业和学科建设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忽视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人生观教育,最终因为没有正确对待“育人”的问题可能导致教学的失败。这种现象真实地反应了当前某些高职院校办学功利性的现状,单纯地强调授业而轻视造就人才道德素质的培养,可能是某些高职院校和某些专业老师观念上的通病,当然也是学校与教师的失职。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高职从事人文素质教育者而言,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课时耐心给学生讲授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高职学生中文化功底差,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还有些不好习惯甚至恶习,耐心地塑造人格和提升道德的教育就非常重要。

在高职院校配置人文素质课时相对较少情况下,教师应处处为学生思想境界和认识世界能力的提高着想。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课时在布局上轻重有度,应重点针对学生对于社会认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上作大量讲解。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收集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们思维上在即使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可以互相讨论和发表对社会现象的看法。老师进而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分别加以指正并把较为正确的处理办法传达给学生,老师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看法或者态度与同学们分享。总之,人文素质教育课的老师在课堂内外都应该为学生着想,把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态度和激情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高职院校内接受技能培养时也能感受到人文情怀的洗礼,做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和尊重他人的人。

素质教育课如果仅仅是空洞的说教,对于文化起底比较低且学习兴趣不浓的高职学生来说,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让他们对这些课程感到厌烦。因为学生在高中时期就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各门学科都是反反复复的说教中度过,若仍遵循说教式的讲课方式,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就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素质教育课应遵循人文社会科学基本规律,讲授某个原理应把书本与现实结合起来,渗透教师自己的情感在社会事务判断和人生看法上与学生形成共鸣,既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又使学生养成对社会关注和建设的美好情感。素质教育课老师应乐意同认识或者不认识的高职学生讨论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上热点问题分析、对法律问题甚至他们在情感上的困惑等问题的解答,也应愿意用客观、公正和中立的立场来答疑解惑,使高职院校学生养成和保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自我发展定位上思考,而不是仅仅成为公司和企业需要的“高级技工”。

高职院校在面对学生就业压力和生源竞争的漩涡中,重视学生的学科和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有其自圆其说的逻辑前提。但是,高职院校也属于高等学校范畴,培养的学生直接进入社会进而影响社会也被社会影响,因而,任何高校都有责任对所培育的人才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且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从而不被纷繁复杂的社会所感染,而是为社会注入清新的空气和活力“感染”社会和影响社会。人文素质教育课本身具有对大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功能,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和塑造。素质教育课老师就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用心用情地把对生活和社会的正确见解和看法传递给学生,也让学生带着对人生思考的强烈兴趣期待着你去讲解下一课程,用现实社会中正面的案例激励、鼓舞学生,也用某些反面案例警示学生和引导学生。

近年来,用人单位反映工科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出现缺失诚信和职业道德的现象。重庆暨两江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需求大量高职院校人才以满足不断入驻的公司、企业用人要求,重庆高职院校应培养出具备高技能与高人文素质的人才,重视人文素质课及其教学效果为社会提供讲诚信有道德的合格高端技能型人才。

[1]王冬梅.高职法律基础课教改浅思[J].辽宁高职学报,2003(3):86-88.

[2]唐治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经济,2007(10):134-135.

[3]李立新.借鉴日本经验 促进法学教改[J].法制与社会,2009(34):298-300.

[4]谢从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观念[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55-57.

责任编辑 时红兵

梅象华(1969-),男,河南信阳人,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民族学博士后研究人员,法学博士,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民族习惯法。

2013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教学教改研究一般项目“重庆高职人才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两江新区人才需求为背景”(编号:133271),主持人:梅象华;2013年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一般项目“思政课教师实践素质培养长效机制研究”(编号:GZJG131813),主持人:梅象华。

G712

A

1001-7518(2015)17-0067-04

猜你喜欢
教育课人文素质
劳动教育筑未来——吉安市初中劳动教育课例展示活动有感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疫情是一堂特殊的教育课——开学之际,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