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学生满意度提升策略

2015-01-31 13:21杨红燕
职教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社团院校满意度

□杨红燕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学生满意度提升策略

□杨红燕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学生满意度对于高职院校和高职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满意度的概念和影响满意度的三个因素,总结了影响高职院校社团建设学生满意度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从“明确社团内涵品质定位、创新与第一课堂紧密衔接的社团发展模式、健全严格合理的社团制度、形成有吸引力的社团文化、打造品牌化社团精品工程、搭建全方位多资源的平台、推进信息化的新媒体手段和营造凝心聚力的社团氛围”八个方面的提升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满意度提升;策略

高职院校作为中国高校的一支大军,从1980年最初的13所职业大学一路发展至如今千余所的规模,可以说,高职院校已经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4年6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分别做出重要指示,并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的重要支撑。然而,高职教育真的让学生满意么?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真的达到学生预期的要求了吗?每个人都有大学梦,尤其在传统观念较强的中国,大学就是本科的代名词,进入高职的这些学生,他们或是因高考失利,或是因成绩不够好而放弃本科,他们对自己所就读的高职院校的满意度本来就不高,他们就会把更多的期望放在自身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高上,自然而然,学生接触最多的社团这个平台就成为了他们提升能力的首选,如果不能把握好他们对于社团的满意度,那么,高职院校的办学满意度必然会陷入恶性循环,高职学生好的评价才能给高教育带来更多的发展前景。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和满意度的相关概念

学生社团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丰富校园文化、创建校园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因为建校历史短,校园文化底蕴也没有一些百年本科院校那么深厚,高职院校如何“搭好这个台”,如何尽快让社团成为校园文化的品牌,如何让学生“在这个台上好好唱戏”来不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以获得专业以外的“第二张名片”,最终让学生对这张“名片”满意,是高职院校社团需要遵循的建设宗旨。

满意度实际上属于一个心理意义上的概念,它体现了个人的心理需求,在马斯洛夫的需求理论中属于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价值追求。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市场化程度最高国家之一的英国大学,早在2005年就有了政府组织的基于市场经济消费者理论的全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这一理论认为,大学生是高等教育服务的提供者——高等学校的顾客,是教育产品的消费者,拥有是否投资教育并且决定投向哪所院校的权力[1]。大学生在消费教育产品或服务的事前期望与实际使用产品或服务后所得到实际感受相等或者高于事前期望时,他们才会对学校感到满意。满意度测评结果可以帮助学校准确地找到学生期望还没有得到满足的地方,有效推动学生和学校全面发展。

“社团活动”被英国大学学生满意度调查列入重要指标,如今也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办学质量满意度评估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学校的满意度。目前国内对高校办学质量满意度调查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拥有良好共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

二、影响高职院校社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满意度研究模型(TCSI)从消费者体验过程出发,给出了影响满意度的三个原因:品牌印象、预期服务质量、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高职学生作为社团消费者,他们从了解社团、选择社团、加入社团、感知社团质量和价值直至退出社团,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社团这个学校产品的消费过程,也是很好地去感知“影响满意度原因”的亲历过程。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进行时间上的分割:“品牌印象和预期服务质量”就是学生在加入社团前对社团满意度的了解和判断,他们可以从社团展示现场、学长口碑和自身需求等途径去做出自己的决定,换句话说,就是选择自己相对满意的社团。而“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则是在学生加入社团后,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社团的整体做出自己的主观评价。学生从做出选择到亲身感知,都是对社团满意度的一个评价过程。纵观当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影响社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方面。

(一)缺乏准确的管理理念,核心竞争力不强

构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也就是基础竞争力的管理。高职院校的社团也好比是一个企业,它的竞争对手遍布全国各地,管理不到位就必定会影响其核心竞争力,更不用说与那么多资深本科院校的品牌社团去竞争了。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晋升而来,且晋升时间大多在10~15年左右,建设时间相对较短,而且初期学校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新校区建设或者是教学管理上,对于大力建设和发展社团“第二课堂”的时间必然就更短了,社团的管理还停留在晋升前的中职教育经验上,没有很好地围绕当前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进行研究和活动的开展,导致社团缺乏应有的内涵品质和准确定位。

(二)缺乏社团文化品牌意识,吸引力不强

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较短、文化积淀较少,校园品牌文化稀缺,社团不能围绕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打造自身品牌和特色内涵,社团建设品味不深、社团活动层次不高。另外,学校大环境的影响进而也导致了社团打造文化和品牌意识的低下,导致社团各项建设不能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和学生的普遍需求,吸引不了学生的眼光。比如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一些学生“在意”的创业类、创新类社团的建设状况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很多社团管理者自己都不太清楚这类社团发展的理念和关键之处。

(三)缺乏合理有效的发展规划和考评机制,持续力不强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学生社团数量异军突起,“百团大战”的规模在高职院校并不少见。由于管理者缺乏制定发展规划、考评机制的能力,指导力量不能全面顾及,即便通过学习交流从外面借鉴一些机制,但是因为没有经过实践的积淀,无法与本校的实际情况很好地契合到一起,相关制度就是一纸空文。另外,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弹性学分制的实施和学风建设力度的加大,尤其高职院校学制短、课程紧的特色,学生社团与第一课堂之间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严重地制约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很多专业老师对社团活动甚至产生了抵制情绪,认为社团活动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社团的发展模式亟待更新。

(四)缺乏各方面软硬件的支持,影响力不强

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建设新校区的时候,往往没有提前估算到生源上万的学生规模,所建的一些硬件设施尤其是社团的活动场地都偏少,社团要开展活动,缺场地,缺设施,社团活动的影响力也就没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随着新媒体的异军突起,社团活动从传统阵地发展为传统阵地与网络阵地并存,信息化时代对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如何运用好新媒体阵地来加强社团的自身建设和影响力,急需加强研究并实施。

(五)缺乏社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凝聚力不强

集体成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在管理学上来讲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它不仅仅代表着人际关系的范畴,更突出地显现出一种现象,那就是集体凝聚力不强。成员之间切断了沟通的渠道,社团成员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那么很大程度上也就切断了这个集体发展的道路,有的社团甚至出现两个人同在一个社团一年,两人之间却互相不认识的情况。

以上这五个因素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与满意度研究模型中给出的三个影响满意度的原因紧密契合,贯穿于学生加入社团前后的整个过程,影响着高职学生对于社团的满意度评价。

三、提升学生对高职院校社团满意度的基本策略

(一)明确社团内涵品质定位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和任务,高职院校也不例外。社团作为高职院校众多子元素之一,在活跃“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共同的目标指向,促进社团必须按照科学发展、核心发展的要求,主动服务人才培养[2]。首先,学生社团作为共青团工作的“两翼”之一,需要加强自身建设、主动作为,必须定位在协助完成共青团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实践育人、成长服务等工作目标上;其次,学生社团建设定位应坚持强化特色、质量为重、注重实效、扩大影响的原则,避免形式化和表面化;再次,学生社团的发展定位必须主动适应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找准契合学生培养目标、重视学生需求,跟上时代节奏和社会发展要求。

(二)创新与第一课堂紧密衔接的社团发展模式

高职院校通过把第一课堂的运行管理机制运用到学生社团组织管理中,使其既能利用第一课堂的优势,又能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宽广的实践平台[3]。以公共选修“课程”的形式把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学习培养纳入教学计划,按照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式,社团负责人在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教务部门的相关考核认定,对社团成员进行年度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计入学生所修大学三年教学计划的总学分,而聘请的专业指导老师则从原来的主授者变成为辅导者,不仅对社员进行专业培训,还能对社团活动的组织和设计进行监督和指导,形成专业指导老师认可、学校学分认定、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发挥主作用的社团多元化发展的新模式。

(三)健全严格合理的社团制度

一是健全严格的社团申报审批制度。在协调学校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社团类别和社团发展战略,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相关重点社团的建立和政策支持。二是健全严格的会员准入制度。对社团有兴趣、自愿参加社团活动和相关工作者入,一旦入会至少一年内不能随意退出,而且必须严格遵守社团纪律和规章制度,以确保会员制度的严肃性和社团的稳定性。三是健全严格的活动申报制度,社团活动的开展要实行项目化管理,能充分调动社团自身及广大社团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帮助社团更好地规划活动内容、提升活动质量。四是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考评激励制度。社团评价体系的制定应以发展向上为最终目标、开放多元为衡量指标,以社团日常考评为基础,另加入社团品牌文化、社团凝聚力、社团影响力等三项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严格与激励机制挂钩,严格奖惩制度落实到位,实行末位淘汰制。只有在机制完善时,才能促发社团成员发挥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活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让社员真正感知社团质量和社团价值。

(四)形成有吸引力的社团文化

社团文化,是指大学生社团在长期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大学生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团活动、社团形象、价值观、社团精神、社团品牌和文化产品等主要方面[4]。有效依托学校已有校园文化品牌,集结已有文化资源,结合学校重视和大力发展的文化内涵,精心策划和开展社团活动,以动态表现的形式形成社团活动的特色和影响力,社团形象可以通过社团LOGO、社团文化衫、社团宣传片等具体的形式来体现。价值观是社团文化的核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作为社团文化建设的理论武器,注重活动的思想性引导,激发和满足社团和学生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社团长期的活动中凝练和形成社团精神,凸显每个社团的特色;社团文化产品可以把社团文化通过物化形式展示出来。

(五)打造品牌化社团精品工程

社团必须树立品牌化建设的理念,按照示范型、引导型和带动型的要求,在众多社团类型中着重建设一批社会需要、学校需要、学生需要的精品社团。首先,专业类社团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讲,无疑应是社团建设的重中之重。专业类社团的建设要立足于学科专业并与专业实践教学紧密融合,组建如兴趣小组、特长生工作室等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的第二课堂专业社团形式,实行专业导师制,以兴趣培养和竞赛孵化为培养路径,通过各级竞赛平台展示学生培养成果,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形式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实现自身价值。其次,就业创业类社团是目前大学生最为“在意”的“实用性”社团类型,学校社团的建设必须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组建大学生创业就业俱乐部,成为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先锋队和骨干社团,主动承担组织策划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等活动,积极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为广大同学提供各种培训学习、参观实习的机会,搭建起学校与社会、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平台。再次,就是文化类社团的建设,国家的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社团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具备弘扬民族文化不可估量的优势。”[5]文化类社团要围绕理论研究和实践传播等不同层面,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精华,积淀校园人文底蕴,发挥自身“文化传承”的价值。

(六)搭建全方位、多资源的平台

学校领导层面和主管层面要尽力为社团争取资源,搭建平台。一是利用校内资源,将社团建设和发展放到为高职学生增值的一个重要位置,各职能部门要为社团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社团的发展过程中给予社团更多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在资金、场地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通过组织社团文化节、社团PK赛等促进社团成果展示。二是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等方式,促进社团与企业、乡镇合作,为社团争取尽可能多的各类资源,使得社团在“企校共建”和“区校共建”中发挥作用,也让广大同学通过社团提升实践能力[6]。三是与上级团组织或兄弟院校团组织进行沟通和合作,通过参加一些项目的立项、联合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来争取和寻求各方资源,不断提升社团水平,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社团进行高品位的商业化运作,培育和扶持相关社团承担各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七)推进信息化的新媒体手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特色和主流,社团的建设必须不断与时俱,不断融入时代主题特色和社会发展需求,才能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要充分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针对学生对新媒体参与面广、使用频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将社团文化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宣传和展示。要注重与学校或团委的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有效联通,进一步关注青年对于新媒体的使用偏好,增强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将社团活动设计成“更贴近青年、更贴近时代、更贴近实际”的活动方式进行宣传和互动,有效融入青年学生的生活习惯中,不断扩大社团的影响力。

(八)营造凝心聚力的社团氛围

学校、社团的指导教师、社长和全体社员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大家庭氛围。学校要为社团的管理者创造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让社长要迅速成长起来;社团联合会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对社团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指导老师负责协助社团规划本社团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社长要能够面向全体社员、组织全体社员、服务全体社员,强化社团参与广度;社员要在社长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的策划、组织中,力争圆满完成所有任务。其次,互帮互助。要工作留人,更要感情留人,社员之间要互相关心帮助,多创造互相沟通交流的机会,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方面,要让社员觉得,社团是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学生满意度提升任重道远,要牢牢把握影响满意度的三个因素,站在社会、学校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深化内涵、努力积淀、打造文化、健全制度、搭建平台,才能办成让高职学生满意的社团,办成让高职学生满意的高职院校。

[1]杨晓明.学生满意度调查在英国大学管理中的作用[J].大学教育科学,2008(1):101-103.

[2]周旸,王管.高校转型发展视域下的学生社团内涵发展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50-52.

[3]柏贞尧,王培.以第一课堂机制创新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模式[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5): 36-38.

[4]何海兵.论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探索,2002(4):118-121.

[5]王运东.高校学生社团在弘扬民族文化中的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3):9.

[6]吕红梅.大学生社团建设:问题与对策[J].钦州学院学报,2007(5):73-76.

责任编辑 秦红梅

杨红燕(1979-),女,江苏常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管理研究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电气类专业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实践研究”(编号:2012SJBFDY008),主持人:陶大伟。

G717

A

1001-7518(2015)17-0088-04

猜你喜欢
社团院校满意度
缤纷社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