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2015 年湖北高考考生作文反思

2015-02-01 04:27徐敢良
中学语文 2015年25期
关键词:讲道理泉水作文题

徐敢良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2015 年湖北高考考生作文反思

徐敢良

2015 年高考结束后,笔者参加了语文作文题阅卷工作,有幸一睹新鲜出炉的学生作文答卷。果然是惟楚有才,考生们或写人叙事、或议论说理,或磅礴,或婉约,有以理服人,有以情动人,或巍巍乎志在高山,或汤汤乎志在流水,不一而足,叹为观止。当然,数量达 33万之众的试卷,难免鱼龙混杂、瑕瑜互见。在此,笔者就亲眼所见以及与同仁交流汇总得到的意见,直陈考生作文答卷在审题立意、文体特征、发展项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揣冒昧,聊表浅见。

一、审题立意狭窄、保守,发散性、个性化不够

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 考生可从不同角度、层面,通过辩证分析、类比联想、推理想象、综合比较,有机融合侧向与反向、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合等立意思维方式,来自主命题和立意,正所谓戴着镣铐跳舞,考生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具体到今年的作文题,既可以站在泉水、喷泉、两者关系等几个角度,也可以赋予泉水和喷泉不同的实指义和虚指义,也可以采取移花接木的办法将自己个性的观点巧妙地嫁接进材料,更可以运用人类历史与现实中的经典思辨题材,所以考生展示自身积淀和才华的空间非常开阔。

意外的是成千上万的答卷立意高度集中: 要么站在“泉水”的角度,写幕后那些默默付出积极准备的个人或者集体、国家;要么从“泉水”和“喷泉”两者关系的角度, 强调背后默默付出积极准备的人与绚丽光辉的前台人。考生的目光集中在“但”“其实”“正是”“才有”“默默不语”“不断”“聚集”这些词语,不约而同地赞颂成功背后的辛酸、付出、磨难、挫折、努力、积淀、准备、坚守、尝试、奉献、忍耐……考生的命题一般有: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贵有恒、卑微者的力量、细节决定成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人物的力量、成功者背后的团队、甘于做配角等等;或者厚积才能薄发、问渠哪得清如许、沉潜、蓄势待发、蓄积力量静待花开、潜力、低头做事、沉默的爆发、厚积薄发、量变引起质变、量的积累质的飞跃等,不一而足。从中不难看出,绝大部分试卷作文立意比较趋同,角度较狭窄、集中,广度不够,发散性、个性化的选择较少。

在利害攸关的考场,考生出于求稳的功利目的,在审题立意上一般采取驾轻就熟的套路来写, 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此大数量的考场作文出现如此集中的立意,暴露出考生思维能力与文字能力上的欠缺:考生缺乏事实素材与思想素材去面对人类历史与现实中的经典思辨题材, 缺乏与人类历史中的与中国当下现实的思辨话题的联系。

二、文体特点不清,文体感不清晰

题目要求“文体”不限,但是考生一旦根据题意和内容确立一种体裁就要严格按这种文体要求, 来排列组合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表达方式。行文要把握文体规范,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有清晰的文体感:议论文体就要分析说理、阐述理由、以理服人;记叙文体就要记叙描写、写人叙事、以情动人;说明文体就要以说明为主、以知授人。

考场上出现的问题有:一会儿细致地描写,一会儿讲道理举例子;看着像记叙文,又像议论文;议论文的观点表层化,讲道理空洞说教,举例子老生常谈,结构程式化;记叙文人物形象不够丰满,缺少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议论文体的作文来看: 一是论点没有更深的提炼,“是什么”谈得比较多,“为什么”和“怎么办”谈得少,思维上缺少深入的领悟思考,哲理思辨色彩少;二是举例上摆脱不了马云、王宝强、李娜、感动中国人物、司马迁、爱因斯坦、郭美美等几类老生常谈的人物;三是讲道理缺少广度和深度,理性色彩不浓;四是口语代替事理说话,语言不凝练,缺少个性化、独到的见解;五是结构程式化, 解题—— 立论—— 举两个例子—— 结尾,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六是举例子、讲道理多,比喻论证、正反论证运用得少。

选择记叙文文体的比例低,质量一般不高。考生写父爱、母爱,写老师,讲清洁工、食堂工作人员,写平凡人的故事,写成功者奋斗的经历,写最近监利沉船事件中的人物,这类作文不但数量少,质量也参差不齐。记叙文本来是考生最熟悉的文体,也是最能感染人、打动人、吸引人的文体,但是出现的问题有:写出的事迹过于琐碎和平淡,描写上人物形象不够丰满、鲜明,人物形象显得单薄、干瘪,表现力、感染力不够,缺乏观察和体验;直抒胸臆偏多,情感表达缺少必要的铺垫,表达过于生硬,要么流于浅显,要么比较生硬,甚至流于虚假,感情的抒发没有说服力。这和常规教学中对记叙文的本质—— 表现对人尊重不够有密切关系, 也就是不重视记叙文写作,过多强调记叙文的技巧,侧重于巧用修辞、锤炼动词、漂亮的开头结尾等,放弃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

三、发展项可圈可点少

发展项的考察点—— 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依据 13 个评分点,不要求面面俱到,只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尽管只有 10 分的分值,但是它和内容项、表达项实际上是水乳交融的。因此,要求考生议论中蕴涵哲思,由表及里、由果溯因、由此及彼,讲道理由小及大、由点及面;要求重视积累,多角度思考问题,恰当使用材料;要求用词生动形象、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句有意蕴;要求突破思维定式、开展创造性思维、勤于思考、见解新颖。

具体到本题的审题立意, 绝大部分考生偏重于写平凡,写积累,写隐忍,似乎形成思维定式,而缺乏用全面、联系、发展、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开展创造性思维。思路不够开阔,难以做到推陈出新、标新立异。站在“深刻”、“有创新”的角度,很难说这些“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见解新颖”、“有个性色彩”。这个题目,关注到“骄傲”“众人瞩目”“奔向远方”, 考生可选的还有 “喷泉”的角度,从逆向思维和展现年轻学子个性的立场出发,写泉水经过积累一飞冲天的骄傲,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渴望,写大鹏展翅恨天低的壮志,写书生意气指点江山的踌躇满志,书写成功人士的骄傲,等等。沿着这个思路,可以写好男儿志在四方、男儿当自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敢为人先等等。

在举例上, 大部分答卷举例所用材料是大家用滥了的,是在平时作文中总出现的那几个“永久”的例子。今年用的最多的是淘宝掌门人马云,譬如说他有梦想,他为了成功不断积累, 他身后有一个默默无闻支持的团队, 他有一个好妻子……马云俨然成了所有高三学子的男神。其他如感动中国人物、陈欧、乔布斯、王宝强、黄渤、史泰龙、李娜……同时出现对重大历史事件的陈述错误、理解肤浅,对历史人物的一知半解。站在“深刻”、“丰富”、“有创新”的角度,很难说“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材料新鲜”。

总体而言,作为收官之年,今年作文题比较平和,出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材料作文,由于有一定的标向,绝大部分考生注意到了材料明显的旨意标向句,注意到了材料明显的感情倾向,部分学生也注意到了材料的思辨性,基本上能做到符合题意,很少出现偏离题意。但是考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立意、文体、发展项上出现的硬伤, 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累和沉淀的欠缺, 反映出作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学生需要更加宽泛的阅读、更加活跃的思维。作文题作为分值最高的考题,它承载着高校选拔人才的神圣使命,它对考生的要求是表达应用的能力层级, 综合地考察考生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较全面地反映考生的语文素养。正所谓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就像材料所云,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像“泉水”一样“在地下蓄积”,这样在高考考场上,才能“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

[作者通联:湖北黄石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讲道理泉水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讲道理”的面包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解读
讲理的八大戒律
泉水与盐水
讲道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