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角色定位和责任
——构建“行业制定标准,院校负责培训,政府实施监督”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

2015-02-13 08:33龙德毅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产教职业院校

龙德毅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天津 300250)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角色定位和责任
——构建“行业制定标准,院校负责培训,政府实施监督”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

龙德毅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天津 300250)

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新要求,在建立和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制度的实践过程中,必须明确参与各方即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各自的角色定位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行业制定标准,院校负责培训,政府实施监督”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行业标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增速换档、结构升级及创新驱动为特征的新常态。职业教育历来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反应最为敏感的一类教育, 因此,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速的调整、民生的保障与改善、人力资本的需求以及资源配置、依法治国等方面呈现的新常态,都会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就必须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加快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现代职业教育。

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逐步成为普遍共识,然而,在建立和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制度的实践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必须进一步明确参与各方即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在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中各自的角色定位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行业制定标准,院校负责培训,政府实施监督”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

一、行业是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制定者

主动服务于产业,服务于区域经济和国家战略,是现代职业教育最核心的功能与价值。要实现这一功能和价值就离不开与行业的紧密结合,要提供好这种服务,靠谁指导?只能是行业。因此,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乃至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也必须由行业来制定,而不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职业院校自己制定。行业才是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最有权威的制定者,这也是国际职业教育的成功做法。

行业制定的标准,是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最基础、最准确、最权威的保障。

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服务对象,而行业标准就是职业院校的的服务质量标准。行业标准是这一行业历史形成,随着行业进步、产业升级、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反复修订并为企业共同遵守、实施的权威性的基本文件,在这些标准中包含了行业企业所需要的包括文化素养、职业精神和技术技能在内的核心职业能力,同时也能从中寻找到训练形成这些能力的方法途径。

由行业制定教学标准,必然体现该行业所必须的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术标准与行业工作标准;反映在人才培养上,则体现为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胜任能力的标准、以及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行业标准可以认为是一个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体系,职业标准决定着学校“教什么”和“考什么”。而这些具有极强的行业导向性的标准和规范恰恰是职业院校追求的目标。

能否真正建立起校企紧密合作, 工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取决于行业企业的参与介入的程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经过10年的努力,从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和工业强国,这就需要实现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行业企业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企业应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要“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并要求完善相应的支持保障性配套措施,这就从国家层面明确并强化了企业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所应发挥的主体作用,也为行业制定标准提供了政策保障。

目前部分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但是总体看,行业指导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这就需要切实贯彻《决定》精神,不再仍是停留在一般号召、鼓励上,而是制定明确的、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并在法律上予以规定。应该看到,我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还很薄弱,现有法律也没有完全执行好。新常态下,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亟需加强包括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法律规定在内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支撑,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尽快突破法律和政策障碍,真正有法可依,健康、持久、深入的发展,使之成为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新常态,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成功模式。

二、院校是行业教学标准的实施者

行业标准是制订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依据,对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行业标准可以使院校正确地了解、准确把握相对应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大体上确定出某专业所必需设置的专业课程及内容。

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又是教学工作的基础。职业院校应认真遵照行业标准和企业的实际要求,设计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建立起能真实反映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实际生产服务业务流程的,能满足行业企业要求的课程体系。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调整必须主动适应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的要求,在行业的参与指导下,最大程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总量需求和结构性需求。

人们注意到,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德国的国家竞争力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增强,并且支撑了欧盟经济的发展。从教育的角度和层面上看,一些国内外专家将德国与希腊、意大利等国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德国之所以在危机背景下,对欧盟经济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决策力、支撑力,除了别的因素外,德国的教育体系、教育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本原因在于德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结构,始终为着经济结构、为产品升级服务的,应该说,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对经济支撑的贡献功不可没,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事实证明,职业教育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人力资源的重要指标。

行业标准对现代职业教育实施产教融合具有巨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职业院校要坚持依据行业制定的教育标准,建立与新的运行机制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不断深化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认识,从根本上逐步解决职业教育不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的问题。就教育谈教育,只能让人眼界狭窄;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站在经济新常态的角度看待职业教育,才能针对问题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和科学结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离开了行业企业和行业标准,关起门自起炉灶,那只是自娱自乐,偏离职业教育基本规律,永远不会进步。

近年来,行业课程标准已在部分行业、不同范围进行了试点,如化工行业委托行业协会和全国化工高职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行业分析和职业分析制订了部分行业课程标准;信息产业部委托高校和行业专家通过科研立项的方式制订行业课程标准。机械行业启动并推进了“行业标准引领深度高教融合服务工程”,以培养行业运用性人才为目标,以产教融合、职业能力建设为抓手,推进机械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为职业院校提供专业建设咨询服务、就业岗位信息交流等服务项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分会和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委员会牵头成立太阳能光伏产业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联盟(集团),由行业主导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培训教师提供实训设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按照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的组织机制,多数竞赛内容都是根据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规范确定;竞赛项目都是由行业根据产业发展的紧缺岗位需求设计;评委由聘请专家担任。大赛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更为清晰,教育与产业的联系更加密切,同时也形成了具有职教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但是,目前大多数行业课程标准还未进入制定实施阶段。

当然,现行的有些行业标准是职业岗位任职的最低标准或者入门要求,有的时效性相对较差,另外,行业标准制定的所考虑问题的角度和要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考虑问题的角度和要求存在某些差异。这就要求除采取措施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的同时,职业院校自觉强化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意识,积极搭建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等平台,主动追踪和掌握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最新信息。

行业标准不能完全替代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是,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满足现有的行业标准及其要求。

三、政府是行业教学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监督者

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发挥着加强统筹、分类指导,制定规划、改善办学条件、营造制度环境、加强管理和监督指导等作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将推动产教融合纳入顶层设计,从宏观上构建好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体系、体制和政策。在这个管理体制下,行业教学标准制定和实施,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角色则应当是监督者、服务者,而不是直接的参与者。

十八大以来,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正在加快职能转变的步伐,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的措施正在逐步推出。理想的状态,正如《决定》所指出的“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

既然行业是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最有权威的制定者,那么就应由政府赋予行业制定标准的法定权利和义务。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以国家级行业组织、行业协会为主,组织制定教学标准,并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实施监督,做好服务。

政府监督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强化教育的督导评估。在职业教育评价评估这一关键制度的改革中,推行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打破原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内部的封闭体系,建立起政府委托、监督,向全社会开放的评价体系。这将极大强化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有效增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是由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跨界”教育。这就决定了这个类型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必须由各个参与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推进,才能保证法律具有足够的权威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现行的职业教育法规,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在逻辑结构上,法律法规中要求的包括假定、处理、法律后果和奖惩的原则,体现的不够明显、充分。特别是对行业企业这个重要参与主体的相关规定尚不明确、完备。因此,在实践上,行业企业作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受到抑制,成为制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的瓶颈。完善法律法规,对行业企业而言,除了给责任义务外,还应给位置、给平台、给激励。给位置,就是要给行业企业明确的法律地位,明确行业企业具有职业教育重要的指导者的地位;给平台,就是要明确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规范的参与方式、组织形式和活动程序;给激励,就是要给予与其 法律责任相一致的权力以及包括经营、税收等方面优惠等实际利益。

事实上,职业教育存在的难题,大多是法不健全、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所造成。健全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就教育行政部门而言,重要的是善用法律思维,用法治方式解决产教融合的难点问题,“法无授权不可为”,制定权力和责任清单,划定行为边界,管好该管的,把本该是社会、学校的权力坚决的放下去,按照客观规律推动事业的发展。就职业院校而言,则应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依法治校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将此作为对院校依法治校和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督导、评估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健全的法律框架下,明确参与各方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用法律规范约束各方的行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有了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最基本保障。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职业教育发展由行业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由行业制定,这实际上是职业教育向其本质的一种回归。总结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不难发现,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衔接,实行行业制定标准,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坚持就业导向,只有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才能为社会输送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才能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主动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培养出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先进技术的转化应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职业教育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行业制定标准,院校负责培训,政府实施监督”应当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之一,这就要求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院校找准自己的角色,认准并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不缺位、不越位,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努力使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和目标落到实处。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4-02.http://www.moe.gov.cn/2014.

[2]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EB/OL].2014-02-26.http://www.news.cn/2014.

Role Positioning and Responsibi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Pattern of Producing-Teaching Combin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Establish Basic System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That the Industry Develops Standards,Schools Take Charge of Training, and the Government Implements Supervision

LONG De-yi

(WorkCommitteefor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ChineseSocietyofTechnicalandVocationalEducation,Tianjin, 300250)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actively meet new requirements of economy’s new normal. During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attern and basis system of producing-teaching combin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of participants,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vocational schools, have to be clear. And on that basis, establish the basic system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that the industry develops standards, schools take charge of training, and the government implements supervis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ducing-teaching combination; industrial standard

2015-03-06

龙德毅(1947-),男,天津市人,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主任、中国职教学会校企合作委员会主任。

G71

A

1673-582X(2015)06-0003-04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产教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