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基于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辅导案例的研究

2015-02-13 08:33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英汉汉语差异

韩 琳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基于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辅导案例的研究

韩 琳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英汉思维模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语言的表达。本文结合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辅导案例,分析了英汉思维模式三个方面的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并提出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模式的对策。

思维模式差异;英语写作;对策

一、前言

英语写作技能是英语应用能力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2010年,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应运而生。这一赛事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旨在深化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引导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并进一步关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整体提高,推动全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总体发展。在近年来的参赛学生选拔和赛前指导过程中,笔者发现,中国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时普遍存在连贯性差、表意不明、主题不明、中式英语泛滥等问题。经过对比、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汉思维模式差异造成的。

思维和语言紧密相连,相互依存。一方面,思维是人类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语言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它能够反映出人类思维方式的特点。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主体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中西方在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所以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很多不同。因此,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想要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首先必须了解西方的思维方式,并掌握如何用这种思维方式组织语言。

本文从英汉思维模式差异中与英语写作密切相关的三个方面着手,结合选拔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写作大赛的案例进行分析,阐述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具体影响,并提出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模式的对策。

二、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一)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1.汉语的整体思维与英语的个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注重思维的整体性,强调整体定位、和谐统一。而这种“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思想反映到语言上就形成了汉语“以意统形”的特点,也就是借助句子内在的意义或逻辑关系实现句子的连接,即所谓意合(parataxis)。与中国传统思维不同,西方人习惯于把自然界中的事物化整为零,按照独立个体分别去研究,强调个体思维的独立性。这一特点反映在语言上就形成了英语语言句式结构清晰、句子成分明确的特点,也就是说借助语言形式手段来实现句子的连接,即所谓形合(hypotaxis)。

2.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具体影响

(1)句子组织上的影响

受个体思维影响,在语言组织上,英语注重句子的形式,通常会使用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介词等连接词保证句子的完整性。与之相反,汉语的表现不受形式约束,更多地依靠词句内在隐含的逻辑关系体现句子的完整与连贯。简言之,英语句法功能呈外显性,而汉语句法功能呈内隐性。如果在英语写作中不注意这个问题,就无法写出地道的英文句子。

下面结合辅导学生参加写作大赛时的一例加以分析。图表描述是写作大赛辅导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描述某个图表时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子:The percentage of using electricity for lighting,TV and radio is same as that for vacuum cleaners,food mixers and electric tools,15%.从字面上看,学生要表达的意思不难理解,即:用于照明、电视、广播的电量比例和用于真空吸尘器、食物混合器、电动工具的电量比例是相同的,为15%。但是由于受中式思维影响,只注重句子内在逻辑含义上的完整与连贯,忽略了英语注重形合的特点。在汉语里,最后的“15%”很好理解,指的是前文所提到的电量比例,而在英语中就显得成分不明确。如改为:The percentage of using electricity for lighting,TV and radio is same as that for vacuum cleaners, food mixers and electric tools,which is 15%.就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2)篇章组织上的影响

汉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上的差异同样对英文写作的篇章组织产生影响。前文提到,汉语注重意合,因此在篇章构成上主要依靠内在含义实现思路的清晰与连贯,几乎不追求形式上的连贯性。中国学生受汉语思维影响,大都认为只要文章的上下文意义相关,篇章就会形成自然流动。因此,中国学生在写英语文章时常常会有连接词使用不足的问题,写出来的文章读起来缺乏连贯性,不符合英语“形合”的特点。下面以学生的习作“On Ambition”中的一段为例:

Everyone dreams of gaining success in his career.However, the way to success is not a smooth one.It is always full of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Facing the setbacks,those who have a strong ambition will hold on straight to the end,the people who have little ambition will be easy to give up.

这段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清晰,但最大的问题是行文缺乏连贯性。如果把第二三句合并为一个长句子,用从句体现其逻辑关系,此外最后一句用连接词体现出前后对比关系,文章就会显得更加连贯、流畅。修改后的文章如下:

Everyone dreams of gaining success in his career.However, the way to success is not a smooth one which is always full of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Facing the setbacks,those who have a strong ambition will hold on straight to the end while the people who have little ambition will be easy to give up.

(二)曲线思维与直线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1.汉语的曲线思维与英语的直线思维

中国经历过漫长而稳定的封建社会,因此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思维模式呈曲线型。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体现在说话办事注重客套礼数,表达观点时较为含蓄。儒家思想中更是有“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说法。与之相反的是西方英语国家的直线思维模式,它起源于欧洲古希腊学者,然后被罗马、中世纪欧洲和后来的西方思想家们所继承和发展,也被称作亚里士多德线条式(Aristotelian-linear)。在日常生活中,这一思维模式主要体现在西方人说话办事不善于拐弯抹角,一般习惯于就事论事、直话直说。这与西方社会崇尚独立、张扬个性的社会文化观念和直率而外露的民族性格不无关系。因此,汉语的曲线思维模式和英语的直线思维模式对中国学生进行英语写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体现在词法、句子组织、篇章组织等方面。

2.曲线思维与直线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具体影响

(1)词法上的影响

曲线思维与直线思维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修饰语和中心词的位置关系。通常来说,汉语里无论修饰语长或短、繁或简,都置于中心词(也就是被修饰语)的前面。而英语则恰恰相反,英语的修饰语,如介词短语、定语从句、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动词不定式等通常都放在中心词的后面。例如:The whole world scientists focus on finding an efficient way to make the air clean. 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全世界的科学家致力于找到一种净化空气的有效方法。英文原句中的主语是典型的汉语曲线思维模式——修饰语在前,中心词在后。按照英语中心词在前、修饰语在后的表达,应修改为The scientists all over the world. 而英文原句中的宾语an efficient way to make the air clean 就很好地按照英文直线思维模式进行了表达。

(2)句子组织上的影响

受曲线思维模式的影响,汉语的句子成分一般按照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排布,通常来说先描述、再下结论,句子的重心落在句末。而英语句子受直线思维模式影响,主谓结构清晰,是全句的纲领,通常是先下结论、再描述,句子的重心位于句首。试举一例:We just have enough time to relax,then we can have a good mood,thus do things efficiently.学生写的这个句子典型受到汉语曲线思维模式影响,所要表达的意思按照因果逻辑关系排布,句子的重心位于句末,即:我们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放松,然后我们就有了好心情,这样可以高效率地做事。而按照英语直线思维模式,采取先下结论再描述,把句子重心放在句首。建议修改为:We will have a good mood to do things efficiently as long as we relax ourselves enough in the spare time.

(3)篇章组织上的影响

在曲线思维模式的影响下,汉语写作在篇章组织上一般先从侧面阐述客观原因或条件,摆出事实依据、说明问题产生原因,最后才点出主旨思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而直线思维模式影响下的英语写作,通常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先在文章开头以主题句的形式表明作者的论点,然后层层展开、分点论述。

在写作大赛辅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用英语直线思维方式布局谋篇是重要的一项内容。特别是大赛的第二项:根据关键词、段首句、规定情景、提纲或围绕某一主题等作文。在辅导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开头啰嗦,按照汉语写作习惯过于注重对主题的铺垫,显得文章条理不够清晰。如下例所示,笔者布置的作文题目是“Stress and Emotion Management”。学生在第一段这样写道:As a student,are you boring with your examination? As a clerk,do you feel much pressure when you can’t gain a promotion? As s common individual,do you feel you can’t control your emotion sometimes? If your answer is “Yes”,it means you should manage your stress and emotion properly.显然,学生受母语曲线思维影响,在段首采用三个与主题有间接关系的问句,最后才点明文章主题——压力与情绪管理。而且并没有把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交代清楚。而按照英语直线思维模式,应当在段首说明文章主题,再进行具体论述。建议修改为:In the modern society,stress is a normal part of life which can not be avoided,whether you are an employer or a student.However,too much stress will do harm to our emotion,even health.Therefore,we’d better learn to relieve stress and manage emotion.因此,在写作训练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在英文写作中的主题句意识,让学生学会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在文章开头交代写作主旨和目的。

(三)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1.汉语的主体思维与英语的客体思维

中国传统思维认为主体自身是宇宙的中心,认为认识了自身也就认识了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道家的“万物与我为一”、儒家的“万物皆备于我”都反映出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研究事物的主体思维模式。而西方英语国家把主体视为旁观者,然后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究,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分离。

2.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具体影响

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上主要是对句子的组织产生影响。因为汉语的主体思维模式强调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作用,注重“人怎么样了”,因此汉语多用人称作主语。而英语的客体思维模式注重人和客观事物的分离,多用客观事物或抽象名词进行表达,强调“事发生在人身上”,因此英语多用非人称主语。例如:“她总是很不幸。”这个句子学生用英文表达为She is always unlucky.这句话用人做主语,典型受到了汉语主体思维模式的影响。如修改为Misfortune always accompanies her.更符合英语用物作主语的客体思维模式。

此外,受客体思维模式影响,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以客观事物作主语,表现出客观、中立的态度。而汉语中较少适用被动语态,即便使用,在形式上也多为隐含。试举一例。学生在一篇环保主题的文章中,写出这样的句子:We can’t sacrifice our environment for short-term economic benefits.虽然句意表达较为清晰,语法上也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把句子改为被动语态会显得更加地道。建议修改为:Our environment should not be sacrificed for short-term economic benefits.

三、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模式的对策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学生若想写出地道的英文作文,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之外,还要学习英语的思维模式并在英语写作中主动加以运用。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下面几个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模式的对策。

(一)注重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王佐良先生曾经指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因此,英语教学实际上既包括语言形式的教学,也包括文化意义的教学。具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遣词造句、写作方法等写作基础知识,更要传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特别要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帮助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客服母语负迁移心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

增强文化意识绝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浸润与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留意中西方文化差异,抓住教学内容中的一词、一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文化渗透。

(二)培养学生阅读英文原著的习惯

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说论”认为,理想的输入要具备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需要连续不断地广泛阅读和大量会话。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中国学生而言,想要培养英语思维模式,大量阅读母语为英语的人写的文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外媒新闻播报”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通过阅读甚至背诵英语新闻报道和新闻短评,学生不仅能够积累英文词句,更可以学习英语文章的布局谋篇、句型句式,增强英语语感,从而潜移默化地构建起英语思维模式。此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在英文阅读过程中关注中英文写作的各方面差异,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写作时中式英语的出现。

(三)加强写作实践训练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实践不足和训练方式单一是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实际上,英语写作训练不仅仅通过学生写作、教师点评来实现,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形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前文中所提到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为例。受这一差异影响,中国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时习惯于用内在含义表达逻辑关系,因而在句子之间乃至段落之间时常缺少必要的连接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英文写作连贯意识。首先,以英文阅读的形式让学生找出英语写作中常见的连接词。接下来,指导学生把这些连接词按照不同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并熟记。最后,教师给出学生以往所写的缺乏连接词导致文章不连贯的例子,让学生加以修改。这样的练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连接词的敏感度,进而增强在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的使用能力。

此外,英文句子仿写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训练方式。在大量的英文阅读之后,仿写既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到的句式、篇章写法,而且相对于创作而言,仿写的难度较低,有利于学生克服畏难心理,由浅入深地学习英文写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和思维关系紧密。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见的诸如逻辑不够清晰、文章不够连贯、词句不够地道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汉思维模式差异造成的。因此,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除了传授语言技能和写作技巧之外,更要关注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带来的影响,采取对策帮助学生排除汉语思维的干扰,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1]Quirk,R,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2]Joan Pinkham.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荣开明.现代思维方式探略[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4]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5]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6]何煦之.试论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及其写作[A].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hinking Patterns on English Writing and Countermeasures——Based on Coaching Case Study of National English Writing Contest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AN Lin

(TJYouthProfessionalCollege,Tianjin, 300350)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inking patterns and such differences influence the expression of language. Combining with coaching cases of National English Writing Contest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hinking patterns on English writing from three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students’ English thinking pattern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difference of thinking patterns; English writing; countermeasure

2015-04-25

韩琳(1983-),女,天津市人,毕业于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翻译硕士、文学学士。现为天津青年职业学院讲师,英语教研室负责人,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英汉翻译研究工作。

H315

A

1673-582X(2015)06-0063-05

猜你喜欢
英汉汉语差异
学汉语
相似与差异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