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复习指导的策略与方法

2015-02-13 16:44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标试卷中考

季 红

物理中考复习指导的策略与方法

季 红

(珲春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珲春 133300)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对提高复习的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复习效率要做到:研读课标、研究试卷、重视双基、突出专题、重视实验、先练后讲。

物理中考;复习指导;策略;方法

现在各个学校的中考复习的法宝都是采用大量的习题进行训练。力求在中考前做更多的各种类型的习题。老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苦。作为物理学科,是学生所学的学科之一,在中考中的分数只有70分,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对提高复习的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对初中物理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研读课标,明确复习重点

这是每个初三的老师都做过的事情,每一位教师都要专门花时间来研读课标,在教学中,教师在平时上试卷讲评课时就可以带上课标,讲完试卷后在让学生整理归纳的过程中,教师把试卷中出现的个别知识点与课标中要求相对照,了解这一知识点在课标是如何要求的,每节课不求把试卷上的每个知识点都看到,一节课只看几个,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对课标内容有一些了解,也对各个知识点的目标定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还在复习中及时根据课标内容发现有没有知识点遗忘,避免留下知识复习的盲区。在研读课标过程中,我们会了解到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分为“知识技能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其中知识点总计135个,其中认知性目标分三个层次,即:了解、认识、理解。属于“了解”水平要求的是95个,属于“认识”层次要求的是11个,属于“理解”层次要求的是7个。属于“独立操作”层次要求的是11个。体验性目标分三个层次,即:“经历”“认同”“内化。”属于“经历”层次的要求是19个,属于“认同”层次的要求是6个,属于“内化” 层次的要求是1个。

深入了解课标后,教师在复习课时就能抓住复习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复习《密度》一章时,教师首先要查看课标对《密度》这一章的要求。在课标课程标准“物质的属性”内容要求1.2.3是这样描述的:“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活动建议(13页)中写道:测量一些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如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方案,测量酱油、食用油、醋、盐、塑料制品、肥皂和牛奶等日用品的密度。因此,在复习时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请你设计实验,你能想出几种测盐水密度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然后小组交流,组内交流时每个同学要说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组内其他成员评价、补充。最后小组展示,全班讨论,其他小组学生认真聆听,进行评价,共同归纳出测盐水密度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试卷,熟悉中考题型

中考试卷最能体现中考命题的思路和趋势,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就会弄清楚了哪些知识点出现的几率高,会以什么形式出现,不同块的知识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大。经研究发现,每年的物理中考试卷中,力学和电学各占总分值的约为40%,命题涵盖了选择、填空、计算、简答、实验、作图所有形式等;热学占总分值的约为10%,光学占总分值的8%,其中热学知识和光学知识大都以选择、填空、简答、实验等形式出现,信息、能源问题占总分值的约为2%,命题基本以填空形式出现。按分值计算的话,物理总分70分,其中力学和电学28分左右,热学8分左右,光学6分左右,信息和能源有时候考有时候不考,如果考大约占2分,这样出其中一个内容一般的是热学就少2分。对中考命题的思路有一定认识后,就可以在复习中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复习的效率。

三、重视双基,提高学生能力

每年成绩考得最好的不一定是常说的最聪明的学生,但是他一定是基础最好的学生。夯实基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初中物理有70%的知识是需要学生记忆的,中考试卷90%以上的内容源于课本。中考命题基本上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所以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针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进行专题复习训练,从不同角度,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抓住课本,注重落实基础知识,不追求难度。抓基础就是抓课本,在第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夯实基础,重要的是剖析课本中的知识因素和考点素材,其实教材中的内容可分为四部分,让学生看书的时候从这四部分入手,第一部分就是书的定理定义内容,同时要注意和定义定理内容一个部分的例子。二是课本插图与表格,注意插图与表格下配文,三是课本的实验无论是演示还是分组探究,学生都要明白实验如何进行的。四就是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包括想想议议内容。教师在复习时可先按照考试说明所列出的知识点要求,准备好复习提纲,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课时对章节知识进行梳理,第二课时章节练习。梳理知识时有时也很枯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验的补充来调节学习气氛。如:在复习“大气压强”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自己制作的“鸡的卫生饮水器”带进课堂;在复习“近视眼远视眼成因”知识点时,可用“水透镜”模拟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帮助学生理解;在复习蒸发吸热这一知识点时,可增加“烧不坏的手指实验”;在复习“电流与电阻关系”知识点时,学生对将5欧的电阻换成10欧的电阻后如何调滑动变阻器这一知识点感到模糊,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去检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物理知识,从而扎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突出专题,有针对性训练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善于突出专题,各个击破,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做大量的课外习题,通过撒大网式的排查,盲目追求复习进度和做题数量的多少,这样的复习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复习过程中,采用有针对性的专题复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达到巩固核心知识的目的。教师首先是对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各部分知识进行分类归纳,确定专题,从各专题中找共性,寻规律,明确解题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专题复习阶段,我们可以从26个专题进行复习:

专题一:运用常见器材设计并进行声音产生、传播的实验

专题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规律

专题三:光折射和透镜成像规律

专题四:物态变化探究实验

专题五:电路和电路图设计

专题六:家庭电路

专题七: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专题八:缺表法测电阻

专题九:电路变化问题

专题十: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专题十一:设计并进行电流热效应与电阻大小关系的实验

专题十二:探究:重力、弹力、摩擦力

专题十三:密度的测量

专题十四: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条件

专题十五:探究电磁铁的磁性

专题十六:杠杆平衡条件应用

专题十七: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专题十八:比较浮力的大小

专题十九:探究滑轮、滑轮组、斜面的机械效率

专题二十: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专题

专题二十一:测量工具的使用

专题二十二:电路故障问题

专题二十三:光学作图题

专题二十四:初中物理中涉及的科学研究方法

专题二十五:力学、热学作图题

专题二十六:浮沉条件的应用

具体复习中教师可以这样做:首先让学生总结各个专题所包括的内容,整理知识网络,用知识表格和框架呈现。然后教师再讲解补充。最后,选择有针对性的进行习题训练。总之,这一阶段的复习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复习,不要求快,到五月中下旬开始进入综合复习,这样,学生的复习会很扎实。另外,学生也不会有过早复习带来的疲倦,而是背水一战的兴奋,所以只到考前一个月学生还能不断提高。

五、重视实验,有针对性的训练

分析近五年吉林省物理中考试卷,实验题24分(试卷总分是70分),占全卷的35.6%.在“一轮”复习中,要加强典型的实用性实验训练。课标要求学生必做学生分组实验是20个,对这20个实验学生要掌握这些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学生要认真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

现在中考不再出死记物理概念、定律的题目了。因此在复习时,学生不能死背教材实验的题目,教师可以把教材上的某个实验图原样搬到试卷上,然后问学生:这个实验是干什么的?比如:焦耳定律的验证方法有很多,在复习课教学中采用与教材不一样的方法,例如:加热气体,看气体的膨胀程度;用凡士林油将一次性筷子分别粘上镍铬合金丝和铁丝上,加热凡士林油,看哪个物体先掉下来;将电炉丝和铁丝串联,通电,用它切割泡沫,当电压等于4伏时,铁丝切不动,电炉丝能切动。所以,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动动脑,多设计一些教材之外的实验,开拓学生思路,把这样的实验拿到课堂,学生感到很新奇,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留下印象深刻。不做实验,量筒和量杯是什么样的,很多学生都不知道。不要总是强调没有钱买实验器材,不能总是等待。我们也要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斗精神。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身边很多物品做实验。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五)写道:“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29页)。例如:小试管沿着大试管上升;试管逐渐加长做托里拆利实验;用矿泉水瓶做潜水艇模型;用塑料袋做热气球;用水气球做水球悬浮;用电吹风吹乒乓球显示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等。实验不仅能给课堂增彩,实物、图像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会比语言更加深刻。

六、先练后讲,转变复习方式

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或不会。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课后解题时一旦遇到稍有变化的新题型时却无所适从呢?这说明上课听懂还停留在“听懂”这一初级层次上,要让自己会做题,就要自己独立、主动、深入的思考,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达到举一反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高层次要求。学生在常规学习中要注重对记忆内容的意义理解和分析联想,切切实实地关注学习的体验过程,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使学生明白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才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是教师讲题,学生听讲的办法,而是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讲结合起来。把练习题发给学生让学生先做,然后再由学生讲。不管学生是不是能讲全面,只要能讲出一点思路就可以。通过学生讲,让学生说出其真实的想法,不怕学生说错了,而且要珍视学生的错误,只有让学生说,才能暴露出他们知识体系中的漏洞和连接不上的节点,才能有的放矢及时补救。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讲解,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这样既避免了复习过程中的枯燥,也能调动学生思维积极参与,使复习更有效。

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得探究精神。如果一上课教师就说:告诉你,这类题应该怎样做,记住了没有?记住了?好,做一个这样的题巩固一下……这里就缺少探究精神。

教师要深入题中与学生讨论,对题研究的通透,要高于见习题的广博。因此教师要要求自己的学生,见到一道新的习题,可以做不上来,但不能没有思路。如:在选择题的讲解时,教师要不惜时间,花在跟学生进行研讨上。在处理试卷上,教师要要求学生不仅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而且能知道为什么做错。有的题可以不讲,有的题可能用很长时间讲,不在乎答案是什么,更关注怎样探讨。一节课完不成,回家思考。尽管受到应试大环境的影响,但教学仍应强调民主、平等的科学交流研讨的重要性,因为这种交流对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对问题的表达能力、质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是至关重要的。

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能力则是更重要的。如果没有学习物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不具备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这些知识,可能在过了三、五年之后就会忘了,实际方法和能力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的。

总之,在初三中考总复习阶段教师只有对初中物理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才能使学生的复习具有巩固、深化、拓宽、综合、应用的作用,使复习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5—04—27

G633.7

A

1673-4564(2015)03—0047—04

猜你喜欢
课标试卷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中考“三数”大扫描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