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说话训练对写作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

2015-02-13 16:44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书面语口语写作能力

刘 璐

浅谈说话训练对写作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

刘 璐

(延边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中文系,吉林 延吉 133002)

写作,是语言表达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训练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然而,在现行的写作教育教学中,不难发现,阅读,在唱独角戏,殊不知,说话与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采用以说促写的方式进行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说话;写作能力;以说促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中写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写作课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往往先构思文章框架,然后就直接形成书面文字,这样做,学生常常会陷入“冥思苦想”中,不知从何处落笔,即使下笔,也只是寥寥几行,干枯无味,很难达到能力训练的预期目标,甚至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而适得其反,应该采用“以说促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点燃学生 “想说”的欲望,促使学生产生“乐说”的兴趣,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善说”的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写作的目的。

一、点燃想说的欲望

表达的欲望是写作的基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书面语完全脱离口语,就会显得生硬,影响阅读效果,只有把握好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能正确地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想让学生有说话的欲望,就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弄明白学生想说什么、爱说什么,就刚升入初中的孩子而言,新学校的环境,和新同学的趣事,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都是学生们爱说的话题。抓住初中生爱表现自我,思维活跃,积极踊跃回答问题这些特点,在课堂上,就学生感兴趣的点,多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并且老师要鼓励学生的回答,不要过分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树立学生“敢说”的观念,增强自我表达的信心,点燃学生想说的欲望。

一般来说,善于口语表达的人,写作也不会太差。相反我们难以相信一个说话卡壳的人能写出朗朗上口的文章来,我们也很难相信一个说话词不达意的人能写出经得起千锤百炼的好文章来,我们更难相信一个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的人能写出入行云流水般流畅的文章来。正如叶圣陶先生说:“写,不过是在纸上说自己的话。”(叶圣陶《写作什么》)这就能充分地证明说话对于写作的作用真是不容小觑。只有先学会用嘴表达自己,才能用笔出表达自己内心真挚情感,才能体现出写文章的真正意义——读者走进你的内心,这也从侧面有印证了叶先生说的“不善说未必善写。”我们阅读的那些能给人以力量的演说名篇就是证明“以说促写”最有利的证据。

二、触发乐说的兴趣

热爱表达是写作的关键。说话训练,使学生爱上表达,从而锻炼写作思维能力。一方面,说话是对外部信息储存、加工、处理的过程,在不断地练习中,加快头脑的反应速度,分析速度,加强思维条理性,锻炼思维的全面性和辩证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说话练习的过程中,想象思维、联想思维也得到训练,练就独立思考能力,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增加文章亮点。有不少学生热爱自我表达,喜欢给别人讲故事,但由于没有成熟的说话技巧,使得他所讲的故事冗长、拖沓,导致同学们不愿意听他说了,没有了接受者,渐渐地,他也就失去了表达自己的兴趣,这样的情绪表现在写作上,就会是对写作文的厌恶与排斥。我们知道,在中、高考语文试卷中,60分的作文占有试卷的半壁江山,可以说只有让学生热爱自我表达,产生“乐说”的兴趣,他便会自然地爱上写作,只要爱上写作,他们就会在重要考试中才会多一份把握。

说话训练,使学生爱上表达,不仅有益于眼前的中、高考,更有利于拓宽写作知识面。我们做不到随时随地写作,但是能做到随时随地讨论,讨论社会、人文、政治等热点问题,在讨论中,加强观察力练习,加强对细节的捕捉,相互交流,拓宽写作视角,扩大自己已有知识面,让学生做到写作素材能“信手拈来”这将会为其以后的公文写作积累无限的经验,必将将受益匪浅。教育不是为考试服务的,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说话训练,使学生爱上表达,更主要是为了让写作贴近现实。说话训练,是在社会现实中进行的,说话的对象和内容就是社会中的人和事。写作也应该贴近生活而不能太过脱离现实,与社会信息的碰撞,让学生们有真实感受,写出的作文也就不会脱离现实,更加具有可读性。

说话训练,使学生爱上表达,最重要的一点就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恐惧心理。由于以往在写作方面有过挫折的经历,许多学生惧怕写作,担心写作过程中词语枯燥,字数不够的情况,久而久之,失去写作的兴趣。而在说话时就不必太在意,说话句子长短随意,也不用添加过多的修饰成分,即使出现语法错误,在不影响语义的情况下都可忽略不计,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就乐于自我表达,头脑里就有能成文的语言,没有了对写作的恐惧,那么,落实到纸上的写作还有何难呢?

三、培养善说的能力

会表达是目的。只有“想说”、“乐说”是远远够的,最终目的是“善说”,即会说,导之以会说,促之以会写,实现说话与写作的和谐统一。了解学生“说什么”之后,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怎么说”不能“乱说”要有说话的顺序,不可颠三到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行之有效的方法有:

1.从说实话入手,树立真实朴素的文风。要求学生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告诉学生讲故事,要讲真故事,介绍的人物也要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不能出现写到《妈妈的爱》就集体写“我得了重感冒,妈妈冒着大雨背我到医院”这虽然很感人,但不一定是实话实说的事件,所抒发出的情感就未必是真实的,也就无法将作者的感受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当然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还有学生为了博得老师的眼球,故意使用连串的华丽个辞藻,片面地追求文章亮眼的结构而可以使用排比段,很多时候这些所谓的“靓词、华丽的结构”,反而显得文章的表达不十分真诚,没有锦上添花,而存在画蛇添足之嫌。其实,只要文章情感真挚,即使结构并不很华丽,也能引起老师、读者的共鸣。

2.从平时习作练习入手,养成良好习惯。课前让同学讲一件自己觉得有趣的小故事,或复述一个读过的故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读过的故事,而非“念”故事),之后引导同学们就故事中某一方面进行讨论,这样做,一方面学生能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持之以恒,将这些融汇成自己的只是,自然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3.从主题、立意入手,锻炼创新思维。所谓“题目”就是一篇文章滴眼睛,就像人地眼睛一样,要亮,要有神。这里的“题”既指题目,也指主题。一个好故事一定是有一个吸引人的主旨,能够另辟蹊径,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人眼前一亮。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讲到“滥竽充数”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充”字入手,进行讨论。

4.从全面分析入手,锻炼发散思维。有这样一个题目:“近朱者未必赤”,这个题目会引发学生的思考,由于我们的惯性思维是“近朱者赤”,看到这个题目就需要用不一样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近朱者未必赤”这也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考验和锻炼。

5.从情景设置入手,训练语体文。说与写的最常见的结合方式是“口头作文”,既然叫“口头作文”自然当以说话凡是进行的作文训练。所以,和一般说话训练不同的是,语体文要有文的格式,有文的结构。比如,练习议论文,就让学生进入议论的情景,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要注意说话的条理性,要有一定逻辑性;练习写自传就让同学之间面对面地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总之,设立情景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摆脱苦苦思考,却无处下笔的困境,让学生在一定环境里能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综上所述,说话与写作之间有密切联系,提高写作水平不能让阅读唱独角戏,要将说话练习放在重要位置上,以说促写,让想说的欲望触发乐说的兴趣,拥有善说的能力。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肖川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3]陈丽茵.以说促写,提高表达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1).

2015—03—26

G633.24

A

1673-4564(2015)03—0070—03

猜你喜欢
书面语口语写作能力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酒中的口语诗
口语对对碰
从语法范畴视角解释日本学生英语书面语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