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2015-02-13 16:44安松子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幼师幼儿教师幼儿园

安松子

浅谈如何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安松子

(敦化市第六小学幼儿园,吉林 敦化 133700)

影响个性发展的有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又包括社会教育环境、学校(幼儿园)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幼儿教师应着重要研究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如何发展幼儿的个性,如何充分发挥自己在幼儿个性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幼儿教师;幼儿个性发展;作用

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幼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条件。《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教师要“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如果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必然在幼儿个性发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于对不同的年龄段幼儿,根据其自身不同的身心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同时要把握好对于幼儿的关爱和严格的“度”之间的辩证施治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一、热爱幼儿是最根本的,一切应以幼儿为主

热爱幼儿应是一切幼儿工作最根本的出发点、一切幼儿工作的核心应当是以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主要的价值考量。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段,要采取不同的热爱方式。针对小班幼儿,由于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入园时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哭闹、情绪不安等现象。对此,幼师要积极采取贴脸、握手、拥抱等肢体触碰方式使他们体会母爱一般的关爱,体会到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防止和减弱攻击反抗行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及情绪调节能力的明显提高,认知趋于准确,情绪表达更加鲜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判断好坏、懂得是非、形成共感、密切配合幼师的引导。因此,幼师可以通过各个领域教学活动途径,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幼儿们在活动中感到内心满足与充盈,从而保证幼儿个性健康良好地发展。即使遇到个别幼儿对抗、攻击性的行为表现,幼师切记不能采取打骂斥责等过激的行为方式,给幼儿的身心造成不可逆的不良影响。

二、严格要求幼儿是必要的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及认知能力的提高,幼儿的个性发展更趋于稳定,但是,个别幼儿因为特殊的先天条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良莠不齐的教育方式,未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会给班级幼儿管理带来不协调的可能,甚至难免威胁其他幼儿的正常活动。此时,作为幼儿教师对其采取严格态度也是必要的,发现并及时制止个别幼儿不规范乃至危险性的行为,帮助幼儿在潜意识中树立严格的道德、人格、以及日常行为标准,树立幼儿的错误行为与惩罚后果的因果概念,不一味的牵强其错误的行为,耐心疏导、否则对他个人发展不利,势必对幼儿的个性成长乃至长大后的人格塑造都具有负面的效应,而从整个的班级管理出发、也不利于其他幼儿的正常发展。由于幼儿之间具有相互模拟彼此行为的现象,因此更加有必要严格规范幼儿的各种行为。

三、正确把握热爱的“度”和严格的“度”

事实上,独生子女受到极度的爱或超度的爱,是阻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长辈们的过多的替代作用和溺爱,往往会阻碍幼儿个性发展,甚至使得幼儿逐渐减弱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从这一点上看,家庭的关爱、在幼儿教育中常常扮演一把双刃剑的角色。广大幼儿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中,保持与家庭幼儿教育的联系,对幼儿的父母、长辈等家庭教育的参与者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说明,避免因溺爱可能对幼儿教育的不良影响,将家庭的爱保持在一个良好的”尺度”。

严格要求是真心热爱幼儿的基础。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说明对幼儿要严格要求的必要性。在实施过程中,务必要坚持适宜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个别曾受过或经常遭受家庭暴力、专制的幼儿,首先要采取非言语沟通,比如幼师对幼儿蹲下抚摸、拥抱等无微不至的关心,然后必要时适当地采取严格要求的措施。只有建立了幼儿基本的行为与道德,对其一切的关爱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幼儿的成长。

四、密切联系家长,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幼儿教育的内容,并不是由幼儿园幼师独立完成的。需要社会的投入和支持,更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可运用家长园地、家长会、亲子活动、家长联系册、网络联系等方式常沟通、多交流、勤合作,使家长及时掌握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如何、有何进步、有何不足、有何配合之处以及有何建议等。幼师也同样需要及时掌握幼儿在家中的具体表现,并能够确定今后的培养目标,做到家庭教育和园内教育的有机结合。

五、幼儿教师要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

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比较系统地掌握幼儿心理学,了解各个年龄段幼儿个性发展普遍规律和特征;其次,认真分析本班每名幼儿的个体差异;再次,不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能够正确评价幼儿个性发展情况,使每名幼儿在学前三年活动中,得到良好的个性发展。若幼儿、幼师、家长相互作用结果下,未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甚至出现负面影响,不外乎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教师本身教学态度不够积极,具体表现在幼师处在命令者的地位,导致师幼平等关系被破坏,从而失去合作,幼儿缺乏鼓励。第二,不能够重视幼儿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具体表现在有的幼师不能容忍能力不足的孩子,在不同时间,按不同标准完成同一个学习、游戏、操作课程。第三,以幼师的叙述为主,未能为幼儿创造实践、操作、练习的机会。第四,集中活动中,纪律约束过多,幼儿缺乏自主选择、自由交往的机会。如上所述,幼儿、家长、教师三者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形成的特殊关系的有机体。其中幼儿是正在发展中的,发育未完善的,认知能力较差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家长和幼师的呵护、帮助和引导。特别是幼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个性发展基础。

2015—03—20

G633.3

A

1673-4564(2015)03—0122—02

猜你喜欢
幼师幼儿教师幼儿园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我爱幼儿园
男幼师荒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