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思维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5-02-13 16:44宋艳丽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化学溶液

宋艳丽

浅谈有效思维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宋艳丽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宗旨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化学教学中的根本任务。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引发有效思维、建构和发展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思维课堂;有效问题;实验;讲评

学校教育要教给学生什么?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冯˙劳厄曾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因此,如何通过化学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设置有效问题串,问题是学生思维开始的“引发剂”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考,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在化学课堂中设置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思维注意,激发学生化学思维的积极性。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通常存在三种无效的问题:方向性不明确的问题,难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不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呢?笔者认为“问题串”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以《化学必修一--硅》一课中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教学为例,说明“问题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讲授SiO2的化学性质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试剂瓶的秘密。教师提出问题:①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②以物质性质为依据分类,SiO2属于哪类氧化物?③推测SiO2有哪些化学性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通过回顾以CO2为代表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来推测SiO2的化学性质,其再现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都得以提高。教师继续设置问题:①SiO2作为酸性氧化物能不能与水反应?②还有什么试剂盛装时要用橡胶塞?③硅酸钠的粘性带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学习SiO2化学性质后,综合应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创造性解决问题,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辐合思维得以发展。

二、重视实验,有效的实验教学可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助力剂”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更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化学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补充实验等。实验会使学生产生"兴趣","兴趣"常被比喻为"走向成功的阶梯",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学生思维。在化学实验中,往往包含多个知识点,教师要善于抓住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及时提出有关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边做边提问,内容可涉及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操作要求,实验现象及原理分析等等;在学生实验中,教师可边巡视边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讲授《化学必修一--乙酸》乙酸的酸性时,可以设计成学生实验:回忆酸的通性,药品(镁条、NaOH溶液、Na2CO3溶液、乙酸溶液、酚酞、石蕊)自选,尽可能多地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其可行性。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且提高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盐类水解原理应用(氯化铵溶液能溶解氢氧化镁)时,可首先借助演示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然后提出问题: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运用两种不同的观点解释固体溶解的原因。学生提出可能①NH4Cl电离产生的NH4+水解产生的H+与Mg(OH)2溶解出来的OH-反应,促进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可能②NH4Cl电离产生的NH4+与Mg(OH)2溶解出来的OH-反应,促进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的观点?(已知:相同条件下,氨水中c(OH-)和醋酸中c(H+)相等。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得出可用中性的醋酸铵代替氯化铵来做溶解实验。此时,教师可以继续演示醋酸铵溶液溶解氢氧化镁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对比充分说明了Mg(OH)2溶于NH4Cl溶液的本质原因,也便于学生理解NH4Cl溶液中NH4+水解的微弱性。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均得以发展。

三、精选随堂练习,习题精练是思维深化的“促进剂”

随堂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节知识要点,感受知识的系统性;更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开拓思路。适当选取“少而精”的练习题能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讲授《化学必修一--硅》硅酸的性质后,设计问题:硅酸和我们熟悉的碳酸都是弱酸,这两种酸的酸性又是什么关系呢?设计实验比较盐酸、碳酸、硅酸酸性强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思维品质,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高效讲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思维发散的“催化剂”

化学讲评课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试卷讲评课对于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讲评能帮助学生澄清模糊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一堂高质量的讲评课往往能起到做几份练习的功效,某些试题的“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善想,一道题能用多种方法解的,最好用多种方法解,讲题时要做到“讲一题,明一线”、“做一题,知一面”。例如在讲授“22g CO2通入750mlL 1mol/L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分析反应产物并书写反应化学总方程式?”一提中,采用两种方法:①列方程解未知数,②图像及守恒法。学生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两个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① NaOH+CO2=NaHCO3 ┉②确定当n(CO2): n(NaOH)=2:3时,根据图像法确定溶液中存在Na2CO3和NaHCO3两种溶质,根据质量守恒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2NaOH+3CO2= Na2CO3+NaHCO3+H2O。第一种方法学生容易想到,但有一定的计算量。第二种方法避免了复杂的计算,同时便于学生得出规律。通过对一道题多种解法的比较,学生深切体会到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妙处,学生能够自觉地注意克服“思维定势”,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一个"质"的飞跃。课堂中多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再通过一题多变,变换条件,训练学生思维。如:若n(CO2): n(NaOH)=4:5,分析反应产物并书写反应化学总方程式?通过多方设疑训练学生的思维,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中学化学课程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 学习不是事实性知识的量的积累,而是思维能力的提升。高中化学教师的职责是在化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1]毕华林,卢巍. 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

[2]王朝宪.如何在“问题”中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3]徐其彬.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3).

[4]汤忠. 如何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深刻性[J].化学教与学,2010(1).

2015—04—24

G633.8

A

1673-4564(2015)03—0134—02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化学溶液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溶液』知识全解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解读“溶液”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例析高考对“pH+pH=14”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