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

2015-02-17 09:02张建政
关键词:高考制度农业院校科目

张建政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

张建政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趋势是选拔模式由统一高考为主、按批次录取的单一模式向分类考试、不分批次的多元化录取模式转变;录取方式由以统一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的单一评价体系向由统一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转变;考试科目由“文理分科、指定科目”的固定考试内容体系向“不分文、理科,必考科目+选考科目”的更为灵活的考试内容体系转变。这些改革趋势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专业结构和教育教学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地方农业院校必须明确培养定位、优化专业布局、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招生体制。

高考改革;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5.0071

高考制度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1]。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考试形式和内容以及招生录取机制等具体内容都做了详细说明,并确定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全国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随后,上海市和浙江省也分别公布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3]、《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4],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本文试着对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趋势及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并据此对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趋势分析

综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上海、浙江两省市改革方案的文件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轮高考制度综合改革的重点仍然是围绕选拔模式、录取机制和考试科目设置展开。改革前后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高校可能产生的影响见表1。

表1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内容和变化趋势

从选拔模式上看,新一轮高考改革进一步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进程,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上海市的改革方案进一步增强了专科高职院校分类招生的吸引力,鼓励专科高职院校把特色专业招生和主要招生计划安排在统一高考之前,作为专科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通过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专科高职院校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而浙江省的改革方案则通过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的方式,实现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探索考生可报考多所高校,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的高职招生考试制度。另外,上海的春季招生考试改革,把本科院校需要通过面试等方式考核学生能力的部分特色专业招生计划投放到春季考试招生中,设立面试(或技能测试)环节,依据统一考试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或技能测试)情况进行录取。统一高考、自主招生、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春季考试等等,这些考试形式的出现和完善都体现了高考选拔模式由过去以统一高考为主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多类型选拔模式转变的趋势。

从考试科目设置上看,此次改革强调“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2]。上海市和浙江省均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取消了高考的文理分科,实行“必考+选考”的形式。两省市规定的高考科目都是“3+3”却又有所不同。相同的是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不同之处是选考科目。上海的3门选考科目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选3科,而浙江则是增加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科目,从7科中选3科。考试科目的这些变化显示了高考考试内容体系由过去较为固定、僵化的内容体系向更为灵活的内容体系变化的趋势。

二、高考制度改革对高校人才培养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前所述,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可能在以下几方面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产生影响:

(一)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定位是高等学校办学定位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不同类型不同学科高等学校其人才培养定位往往是不同的。例如,一般而言,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常常定位于学术型人才,教学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一般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而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则一般是操作性更强的技能型人才。长期以来在统一高考、集中录取模式下,大多数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常常被放在最后一个录取批次,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差生才选择职业院校”、“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误解[5]。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的分类考试、多类型、多元化选拔模式,从入口分流了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拓宽了高职院校(包括部分应用型大学)的生源渠道。同时,取消录取批次差异,为各类型的高校提供了平等竞争生源的机会,很多高校将会面临着重新调整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的问题,高校必须根据自身办学实际,确定发展方向,确定人才培养定位,确定选拔什么样的人才。

(二)学科专业结构

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在录取方式上的重大变化是逐渐取消录取批次,实行按专业平行投档。这将极大的提高专业在考生择校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6]。在以院校为单位平行投档的传统模式里,考生常常首先考虑院校的影响力而不是专业的影响力,所以院校的综合地位可以弥补其弱势专业的不足,即使是一些冷门专业也可以凭借院校本身的影响力吸引考生报考或者通过调剂完成招生计划。改革以后,实行按专业平行投档,考生首先考虑的将是专业的影响力而不是院校的综合实力,因此各个高校中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的生源不均衡状况将会更加突出,而这种生源状况的两极分化,将会影响到学校学科专业本身的生存发展,从而倒逼高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建设,增强专业吸引力。

(三)教育教学管理

由于传统的船舶领域模型受到数据来源的限制,可能导致领域统计所需数据不足的问题。随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设备的普及,海量的AIS数据为水上交通安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人、船、环境对船舶行为的影响都在AIS数据上有一定的反映,因此,通过AIS数据建立船舶领域模型更加准确和真实。同时,上述利用AIS数据建立的船舶领域模型大多基于网格密度统计的方法获取船舶领域,这就造成在网格内存在重复统计和不够精确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AIS数据提出一种针对船舶间相对运动,计算目标船到他船相对运动轨迹最近距离的船舶领域统计方法模型。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中高考科目设置的变化,将会对考生的知识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高校而言,按专业平行投档的录取方式,将会使同一所高校不同专业之间学生入学成绩的差异进一步扩大。对于学生而言,“必考+选考”的科目设置会造成即使同一专业之间学生的知识结构也不尽相同。这种学生入学成绩、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差异化、复杂化的教育生态会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当然,高考制度改革除了对高校提出挑战以外,也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积极影响。例如,改革扩大了高校在招生考试过程中的自主权,有利于学校录取到更符合专业知识结构要求、专业思想巩固的学生;改革增加了高校平等竞争的机会,有利于高校办出特色,提高办学层次等等。

三、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对地方农业院校而言,除了面对高考改革对所有高校的冲击以外,还面临着自身独有的困境与挑战。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很多高等农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学科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地方农业院校也都在向多学科型大学发展。但是,对于大多数地方农业院校来说,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仍然是传统涉农学科。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结构里,农业产业处于弱势群体,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等行业属于艰苦行业,这些行业的收入、社会地位、工作环境以及各种生活保障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因此,农业高校,特别是地方农业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局面,考生报考的积极性不高,录取的优质生源严重不足,并且涉农专业志愿填报率不高,农科专业大多是调剂完成录取。改革以后,地方农业院校的涉农专业将会面临着更加严重的生源危机,如果涉农专业不能顺利的实现转型恐怕面临的将是残酷的生存危机。

因此,在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考察人才培养工作,地方农业院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培养定位,确定生源方向

地方农业院校要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妄自菲薄,要从学校自身的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出发,确定自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选拔什么样的人才,找准学校的生源渠道,从而确定最适合学校的人才选拔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二)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改造

地方农业院校要建立健全专业预警、专业评估、专业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建设。同时结合现代农业产业转型的契机,对传统的涉农学科专业进行改造,强化专业基础,拓展专业口径,从学校传统和实际出发打造一批在广大考生中间口碑良好的品牌特色专业,逐步扩大自身专业的影响力,缓解涉农专业的生源危机。

(三)加强教学管理,推进体制改革

改革以后,同一学校学生的入学成绩、知识结构差异将会变得非常巨大,地方农业院校必须加强教学管理,逐步完善学校内部教学管理体制,切实将学分制管理制度、弹性学制、按类培养等教学管理改革落到实处,才能保证教学秩序的良好运行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四)健全招生制度,加强招生宣传

改革以后,传统的依据高考成绩依次录取的简单招生模式,将被基于自身办学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的多元化、个性化、自主化的招生录取模式代替。地方农业院校必须根据高考招生改革趋势,主动建设适合大学自身特点的人才选拔制度,建立高效、专业的人才选拔工作团队,必须加强与高级中学在招生工作中的衔接与合作,必须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工作,逐步完善学校的人才选拔长效机制。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010-07-29.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9/174543.html, 2014-09-03.

[ 3 ]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EB/OL]. http://sh.sina.com.cn/news/k/2014-09-19/1003111392_2.html, 2014-09-19.

[ 4 ]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EB/OL].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4-09-19/0919434266.shtml,2014-09-19.

[ 5 ] 熊丙奇. 分类高考能给教育带来什么[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4(2):24-27.

[ 6 ] 边新灿. 新一轮高考改革对大学教育的影响[J]. 中国高等教育,2015(2):7-9.

(编辑:杨建肖)

2015-05-26

河北省教育厅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招生考试专项):“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地方农业院校招生对策研究”(编号:KSZX201443)。

张建政(1976-),男,河北隆尧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管理。

G642.0

A

1008-6927(2015)03-0030-03

猜你喜欢
高考制度农业院校科目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探析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考制度改革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高考“新科目”
2017高考拉开帷幕 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
他山之石:看巴西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