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方案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5-02-22 03:32徐敏黄润刘霞张仪芝孙凌云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23期
关键词:肺叶饱和度胸腔镜

徐敏 黄润 刘霞 张仪芝 孙凌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092)



早期活动方案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徐敏 黄润 刘霞 张仪芝 孙凌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092)

目的 探讨早期活动方案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心胸外科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活动方案进行活动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指脉氧饱和度、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指脉氧饱和度、胸管留置时间、活动的时间、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早期活动方案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进行活动指导,可改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加速患者恢复,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早期活动方案;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康复护理

随着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的不断恶化,近年来肺部肿瘤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据调查,我国肺癌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1]。越来越多的人群因肺部肿瘤需要进行手术,但由于术后创伤、麻醉及引流管的影响,患者不愿或不敢在术后进行活动,这不仅导致术后康复缓慢,更容易引发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我院心胸外科针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特点,制订并运用早期活动方案,在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活动指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3年11月-2014年4月)和观察组(2014年5-10月),各60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9例;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4.7岁。纳入标准:(1)年龄<75岁。(2)术前戒烟一周以上。(3)术前1 s用力呼气量实测值/预测值(FEV1%)>40%。(4)清醒能合作,术前生活可自理。(5)术前未行化疗。(6)无糖尿病史。(7)无其他合并疾病。排除标准:(1)术中改变手术方式行全肺切除者。(2)术后当日未能拔除气管插管或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24 h者。(3)术后有活动性出血倾向者。(4)住院期间二次手术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疾病认识、吸烟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即术前戒烟一周以上,雾化吸入2次/d,术后取半卧位,予24 h持续给氧、胸部体疗、胸管护理、疼痛护理等。

1.2.2 观察组

1.2.2.1 方案制订 针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循证医学证据[2-3],在确保患者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研究场所的环境特点,结合病房护理工作制度和心胸外科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护理常规,制订早期活动方案。该方案初步制订后需请相关护理、医疗专家讨论,提出意见后进一步修订,并进行预实验后最终确定。在活动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及时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见表1。

表1 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的早期活动方案

1.2.2.2 实施内容 (1)呼吸功能训练:患者术后6 h,麻醉清醒后即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两手重叠放在脐部,用鼻吸气,缩唇慢慢呼出,吸呼比为1∶2或1∶3,尽量将气呼净 ,1次/4 h[4]。(2)有效咳嗽: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用手按住胸部切口,患者咳嗽时将上身前倾,尽可能地缓缓深吸气,屏气2~3 s,将声门紧闭以后突然开放声门,使气道内空气冲出。咳声应短促有力[5],4 h/次。(3)肢体活动:肢体部位活动应在患者麻醉清醒后尽早开展。术后6 h后常规取半卧位,在患者无力活动时,由护理人员或指导家属对患者做被动性活动,包括上下肢各关节的活动[5]。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在术后8~12 h,指导其进行双上肢的“爬墙”活动,双下肢屈伸、抬举,各关节旋转活动,2~3 h/次,10~15 min/次。活动幅度宜小、轻、缓,避免牵扯切口导致疼痛。帮助患者在床上进行左右侧身,术后20~24 h起可进行起坐训练,顺序是靠坐—扶坐—自坐—床边坐—垂足坐,循序渐进。(4)下床活动:术后24~48 h,如患者病情稳定,可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离床活动的顺序是手扶床站立—依扶站立—自己站立—床边小范围活动—床边大范围活动—随意活动。开始时可床边站立或坐在椅子上,如无异常,可搀扶患者绕床在室内行走,5~10 min/次,1~2次/d,或视患者身体状况决定次数及时间的长短,次日可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鼓励患者自理日常生活,如下床洗脸、刷牙、穿衣、入厕。

1.3 观察指标 (1)指脉氧饱和度。(2)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3)肺部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指脉氧饱和度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指脉氧饱和度情况±s)%

2.2 两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2.3 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比较 例

3 讨论

3.1 早期活动方案对肺功能的影响 鼓励患者在术后积极进行早期活动,可通过体位的改变,增加肺活量,利于气体交换,促使气管分泌物排出[6]。在活动的同时,促使胸腔引流管的有效引流,使胸腔和纵隔内积血、积液尽早排出体外,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丁洁芳等[2]已通过研究证明,术后24 h内下床活动是安全可行的。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指脉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 ),可能与患者术后虚弱,活动范围和活动程度有限,未能大量排出积血、积液有关。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6天的指脉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通过一系列的早期活动,能够改善患者肺部功能,调高氧饱和度。

3.2 早期活动方案对胸管留置时间的影响 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常规留有1~2条胸管, 但由于切口疼痛和体力不支,患者往往不愿意进行活动[7]。但术后恰恰需要通过体位的变化,来促进患者胸腔积液的引流。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下床活动时段内患者的胸液排出量大大多于卧床时段内的胸液排出量。表3中,观察组的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通过适当的活动,患者能人为地去促进积液的排出,从而缩短胸管留置的时间。3.3 早期活动方案对活动时间的影响 外科术后的患者及家属往往对术后的活动具有深深的恐惧、反感,唯恐因为过早的活动造成伤口的崩裂或各类意外的发生。观察组中护理人员通过对活动中的姿势、方法进行演示,并让患者及家属回复示教,帮助患者掌握活动方法。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6 h左右开始活动,第2~4天进行离床活动,术后第8~9天出院。观察组根据早期活动的原则,术后8~12 h即开始床上活动,24~48 h内进行离床活动,并按照科学的活动顺序进行。在活动过程中,无意外、不适状况发生。从表3的结果中可以得出:通过早期活动方案的实施,观察组患者术后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前,患者的病程明显缩短。3.4 早期活动方案对术后感染、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胸部术后,胸管作为一个创伤性的管道,是术后感染、发生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帮助患者了解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进行怎样的活动,怎样的方法能够帮助自身促进康复。早期活动方案一方面对整个活动的顺序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另一方面,在时间、频次上进行调整、指导。避免了患者因为活动程度不当所引起的不良反应。配合2 h/次的胸部体疗,促使肺部扩张、排出胸腔积液,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的机率。本研究显示,呼吸道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下降。

近年来,术后尽早地进行活动已经成为研究者的强烈共识,是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的优化措施之一[2]。我们应用早期活动方案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进行活动指导,可改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加速患者恢复,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1] 王健.以化疗为主综合治疗对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11(5):63-64.

[2] 丁洁芳,杨如松,杨晓歆,等.肺切除术后早期活动的可行性研究与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489-1490.

[3] 唐育青.早期活动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ADL能力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11(1):91-92.

[4] 陈美娇,林玉琴,伍景红.肺癌术后患者实施系统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0):1548-1549.

[5] 徐敏,黄润,张仪芝.胸部体疗训练促进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4,14(5):5-9.

[6] 郑梅珍,曾燕玲.腹部手术患者早期活动方法的健康指导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9):29-30.

[7] 王立娟,吴光煜.肺切除术后患者对排痰护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58.

Effect of early activity plan for the rehabilita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lung resection under thoracoscope

Xu Min,Huang Run, Liu Xia, Zhang Yizhi, Sun Lingyun

(TheAffiliatedXinhuaHospitalof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09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arly activity plan on the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lung resection under thoracoscope. Method 120 patients with thoracic surgeons lung resection under thoracoscope from November 2013 to Octo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was selected and successive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s specified in the admission 60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as guided by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guided by the early activities plan guidance. The postoperative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chest drainage tube indwelling time, activity time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was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refers to the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chest tube indwelling time, activity tim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early activity plan activities guidance in patients with lung resection under thoracoscope, can improve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 accelerate the patients recover,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The early activities plan; Under the thoracoscope lung resec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徐敏(1983-),女,本科,护师,护士长,从事心胸外科护理管理工作

黄润,E-mail:13817011342@163.com

R473.6

A

1002-6975(2015)23-2134-03

2015-07-20)

猜你喜欢
肺叶饱和度胸腔镜
糖臬之吻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柔情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