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健及运动处方对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非术侧关节的影响

2015-02-22 03:32钱建锋田润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23期
关键词:非手术处方膝关节

钱建锋 田润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专科护理·

复健及运动处方对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非术侧关节的影响

钱建锋 田润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目的 探讨复健及后期个性化运动处方对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非术侧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56例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常规对术侧进行护理;试验组术后采用对术侧常规护理模式同时,指导患者非手术侧膝关节功能复健,同时依时间阶段,分为早、中和后三期运用复健程序及后期运动处方介入用于指导患者非手术侧膝关节功能恢复。结果 试验组的膝关节HS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χ2=3.378,P<0.05)。结论 说明复健及运动处方的应用可延缓病程进展,降低对侧肢体施行关节置换的手术率,减少患者病痛及医疗费用。为单膝置换后非术側膝关节护理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临床指导和技术参考。

双膝骨性关节炎; 非术侧关节; 复健及运动处方; 护理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可有效矫正畸形、缓解疼痛、增强患膝功能[1]。然而单膝置换后,非术侧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等原发疾病并未得到处理,同时术后早期非术侧下肢承重,以保护人工关节[2],因此加快了非术侧膝关节病变的进程,同时非术侧膝关节疼痛、内外翻及屈曲挛缩畸形的加重可能对术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阻碍置换侧关节术后的功能康复。因此,单膝置换后通常会导致对侧膝关节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从而导致需要开展非术侧膝关节再次置换的几率增加。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8月对双膝骨性关节炎单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加强非术侧关节复健,制订了运动处方,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本院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晚期患者56例,诊断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标准:依据X线片、 存在骨摩擦音、骨触痛或骨关节增大并伴可触及的热感和典型的关节僵直。基于患者的X光片,根据Kellgren和Lawrence衡量标准,患者OA的严重程度均为晚期(Ⅲ~Ⅳ级),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且均由同一手术团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标准手术入路和操作程序,假体采用施乐辉公司假体(GenesisTM,Ⅱ smith&nephew,PCL替代型)。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假体的选择及手术方式、病程及症状评价(以局部及总体Lequesne指数的基础值表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后采用传统方法,常规对术侧进行护理,抬高患肢,局限于术侧单一的康复方法,并配合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治疗,训练患侧膝关节功能。

1.2.2 观察组 术后采用对术侧常规护理模式同时,指导患者非手术侧膝关节功能复健,同时依时间阶段,分为早、中和后三期运用复健程序及后期运动处方介入用于指导患者非手术侧膝关节功能恢复。

1.2.2.1 运动计划与实施 (1)早期 术后0 h~3 d,早期康复训练在手术麻醉复苏后即可进行,在术侧训练促进患肢静脉血回流,减轻肿胀,减轻周围组织粘连的同时,尽早进行非手术侧的锻炼。术侧和非手术侧,均应早期开展股四头肌和胭绳肌的肌力训练可减少肌力衰退,益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2)中期 康复训练从术后3~21 d进行。鼓励患者继续开展股四头肌和胭绳肌的肌力训练的基础上,避免利用术侧肢体支撑体位、非术侧膝关节佩戴侧向稳定型活动支具,减少关节的异常应力,使其处于正确的力线进行支撑体位。在下地行走前,说明康复原则:即非手术侧为主要负重侧,但需支具保护下进行,通过双侧的锻炼,改善手术一侧的膝关节的功能康复。练习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3)后期出院以后的康复阶段。后期康复训练在术侧已获得较好康复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非手术侧膝关节的功能。我科特制订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即以处方的形式来确定患者运动方法、运动强度、运动量等[3],对患者的康复行为进行规范、评价,使患者有章可循,能够像遵照处方服药一样安心锻炼。

1.2.2.2 根据危险因素制定运动处方 根据美国老年学会骨关节炎和运动专业小组介绍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常见危险因素(见表1),并针对可改变危险因素、潜在可改变危险因素制定相关的运动处方用于指导患者非手术侧膝关节功能恢复。具体处方为:(1)在术侧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后,采用术侧下肢相对承重为主,减少非术侧下肢的承重,适度、有规律地锻炼运动,强度应适可而止,以不引起关节疼痛为限度。(2)运动处方改变肌力(见表2)。(3)应选择能够增加关节灵活性、伸展度以及加强肌肉力度的运动项目,如游泳、散步。(4)进行中药的熏蒸、外洗以滑利关节。采用外洗方(制川乌10 g、当归10 g、肉桂15 g、赤芍15 g、制草乌10 g、南星10 g、干姜10威灵仙15 g、独活20 g、防风15 g、牛膝30 g)外洗,每天1次,每次15~30 min,连续外洗12周。(5)控制体重。

表1 骨关节炎可改变和不可改变危险因素

表2 美国老年学会的骨关节炎运动处方

注:*RM 是指能将规定运动次数重复做完时所达到的最大重量,比如只能负责运动1次的最大重量表示为1 RM

1.3 观察指标(1)HSS膝关节评定系统 该系统是1976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Insall和Ranawat等提出的标准,其评价总分为100分,分7项进行考评,其中6项为得分项目,包括: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和关节稳定性等。另有一项为扣分项目,包括:是否需要支具、内外翻畸形和伸直滞缺(extension lag)程度等。(2)其他观察指标:非手术侧膝关节活动度(ROM)、屈曲挛缩度、疼痛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珋x ± s)例

3 讨论

在单膝置换术后康复和活动过程中,术侧膝关节的功能是逐步恢复的,故在此过程中,当术侧膝关节的功能未完全恢复时,势必会导致对侧膝关节负重和活动增加,从而加快了关节的磨损和退变。因此,单膝置换后通常会导致对侧膝关节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从而导致需要开展非术侧膝关节再次置换的几率增加。因此,我们认为非手术侧也应该通过合适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以缓解其疾病进程。本文结果表明,采用对非手术侧膝关节功能复健后膝关节HSS评分试验组比对照组得分高 (P< 0.05) ,说明干预是有效的,且增加了膝关节活动度,减少了住院时间。

因此,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运用复健及后期运动处方介入同时进行非手术侧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根据患者各阶段需求、充分调动积极性,用有效的综合干预方法来促进患者双侧膝关节功能康复。

经随访1年,非术侧膝关节功能复健满意,较少患者需行二次手术(行对侧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随访内仍有较多患者需行二次手术(行对侧膝关节置换术)。说明复健及运动处方的应用有利于增强患者对于术后康复指导的依从性,延缓其病程进展,降低对侧肢体施行关节置换的手术率,减少患者病痛,降低医疗费用。同时为单膝置换后非术側膝关节护理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临床指导和技术参考,因此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Mei YX,Zhang HJ,Chen LF,et al.Zhonghua Huli Zazhi.2010,45(6):517-519.梅迎雪,张海娇,陈立凤,等.21例膝关节高度屈曲挛缩畸形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17-519.

[2] Saevarsson SK,Romeo CI,Anglin C.Are static and dynamic kinematics comparable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 Biomech[J]:2013,46(6):1169-1175.

[3] 李晓婵.浅析运动处方[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5):111-112.

[4] Keeney JA.Periprosthetic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ractures:revision arthroplasty technique.J Knee Surg[J].2013,26(1):19-25.

钱建锋(1970-),女,浙江,本科,副主任护师,从事护理护理及临床教学工作

201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2-6975(2015)23--

猜你喜欢
非手术处方膝关节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人间处方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治疗分析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