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压疮现患率调研及预防现状分析

2015-02-22 03:32杨宏李玉红秦淼杨秀兰杨丽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23期
关键词:压疮调研我院

杨宏 李玉红 秦淼 杨秀兰 杨丽芳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063000)



综合医院压疮现患率调研及预防现状分析

杨宏 李玉红 秦淼 杨秀兰 杨丽芳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063000)

目的 分析河北某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及预防现况,并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欧洲和美国的调研工具,设定统一的调研时间、方法和流程及其一致性判断标准。组织统一培训合格护士76名,对年龄≥18岁的住院患者实施横断面调研,从压疮危险因素预测评分、减压床垫和翻身计划等方面分析压疮预防现况,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有效资料1 423例,压疮现患率0.56%(8/1 423),入院时Braden计分≤16分129例(9.07%),调研时Braden计分≤16分159例(11.17%),压疮风险患者预防情况:Braden计分≤16分者占11.17%(159/1 423),5.62%的患者未使用任何减压装置,5.55%的患者使用减压装置,1.97%的患者使用动态充气垫,1.69%的的患者使用海绵垫,0.07%的的患者使用凝胶垫,0.56%的患者使用其他减压装置,1.19%的患者使用动态充气垫结合其他加压装置;8.29%(118/1 423)的患者未使用任何减压敷料,2.88%(41/1 423)的患者使用减压敷料,1.34%的使用泡沫敷料,0.35%的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0.56%的患者使用纱布敷料;在翻身方面,有4.43%(63/1 423)的患者无计划翻身,0.42%的患者每1 h翻身一次,6.04%(86/1 423)的患者每2 h 翻身一次,0.28%的患者每4 h翻身一次,6.47%的患者床边有压疮标识,0.28%的患者护士站与床边均有压疮标识,4.43%的患者无压疮标识。结论 在综合性医院中压疮预防措施未达到指南要求,需要建立压疮预警管理组织架构和分层次培训压疮预防知识,强化临床护士压疮预防意识和定期督查指导。

压疮; 现患率; 预防现状; 护理

Pressure sores; Prevalence; Prevention situation; Nursing

压疮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临床医疗负担及社会经济压力,它不仅严重限制病人躯体活动,影响病人的生活、社会活动和精神情感,也对家庭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1-2]。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医疗机构的压疮现患率也不同[3]。压疮现患率定义:在特定的时间点或特定一段时间内所测量到的患有人数与整个调研患者人数的百分比[4]。压疮不仅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成为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5]。国外研究结果显示,压疮现患率为 8.5%~29.2%[6-7],而我国对于现患率的研究才刚刚起步[8]。本研究对河北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加强压疮管理、预防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床位1 786张,除了急诊、门诊、儿科,所有病房都进行了调研。调研病人包括住院日24 h以上和18岁以上的病人,并与病人或家属签订协议书。为了使参加调研的护士能够准确辨别压疮,调研小组根据调研中心设计的(南京军区总院)调研计划和调研内容设计了培训方案,它包括调研目标、方法、时间、工具、程序,皮肤从头到脚的检查方法。调研开始2周之前,调研项目负责人培训注册护士,认定出20张关于各级压疮的图片并且描述了识别标准。根据正确的分数,≥90分被认定为有资格来参加此项调研。共有85位注册护士参加培训,76位护士被认定有资格进行资料收集工作。

1.2 调研方法 在调研当日,所有护士应用同一种程序、同一种解释方法,对病人进行从头到脚的检查,检查皮肤的完整性,观察有无压疮及对压疮预防措施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进行Braden评分。调研结束,调研护士双签名确认上交调研表。

2 结果及分析

2.1 人口学资料 我院调研有效资料总人数为1 423例,其中,男55.54%,女44.55%,压疮现患率为0.56%。家庭带入和医院获得压疮均为0.28%,其中,男6例,占0.42%;女2例,占0.14%,年龄30~50岁占0.14%,51~70岁占0.28%,71~80岁占0.09%,80岁以上者占0.9%。压疮卧床患者8例,占0.56%。与国外的研究相比,本研究结果明显低于美国1989-2009 年每年进行一次的全美调研结果 (压疮现患率为9.2%~15.5%,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为5.0%~8.6%)[9-10]。分析原因为:(1)参研医疗机构不同。美国参与压疮现患率调研的机构包括治疗性医院、大学附属医院、长期护理机构及护理之家等。(2)可能与不同人种、地域、人群的体型、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影响有关[11],要明确其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2.2 压疮高发科室现患率 我院压疮现患率的高发科室有干部科(1例,0.07%)、神外监护室(1例,0.07%)、呼吸监护室(1例,0.07%)、烧伤整形科(4例,0.28%),其患者均为卧床患者。手术与干部科和监护室患者压疮发生率最高的结果有相似之处。据国外报道[12],压疮在神经系统发生率为31.3%,在外科和ICU为18.7%和34.4%,与我院的调查结果相比较,压疮科室现患率明显低于国外,分析原因,可能与调查例数、调查对象、调查地区不同也有关。

2.3 压疮患者调研情况 本研究中住院压疮患者Braden 评分 ≤17分1例,13~16分1例,≤12分6例,仅8.15%的患者使用了减压床垫(包括动态减压垫、海绵垫凝胶垫、翻身枕等),87.5%的患者能定时翻身,但仍有12.5%的患者未使用任何保护敷料,无规律/无计划翻身。美国压疮预防指南建议,有发生压疮危险的患者,应使用减压垫,其中明确指出,即使使用减压垫也不能代替翻身,但目前尚缺乏最佳翻身频率的证据[13]。而在翻身频率中,每隔2 h 翻身者占87.5%,无计划/不规律翻身占12.5%,87.5%的压疮患者床边有压疮标识,12.5%的患者无压疮标识。2014年南京12家医院(包括大学医院和综合医院等)压疮调查发现[14],73.99%的压疮患者每2 h翻身一次,1.15%的患者3~4 h翻身一次,24.86%的患者无规律、不定时的翻身,压疮现患率为1.58%,医院获得压疮为0.63%,而我院的压疮现患率均小于此数值,究其原因,可能与我院调查患者总例数及调查所属医院性质有关。

2.4 本次住院患者Braden评分调研情况 见表1。

表1 住院患者入院时与调研时Braden评分例(%)

结果示:入院和调研时Braden评分在13~16分的变化不大,结合我院情况分析,Braden≥17分和≤12分的人数变化较大,可能有以下原因:(1)与科室有关:不同科室有不同原因。例如,外科病人入院前可以自理,但手术后需要卧床;内科如神经内科,入院时意识清醒,肢体活动正常,但随着病情逐渐加重,会有意识障碍加重,肢体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这就必定会导致患者Braden评分降低。(2)与护士对Braden评分掌握的能力有关:年轻护士不熟悉评分表,不能对患者做出正确评分。(3)与家属误导有关:例如,入院时就是卧床的患者,护士在询问病人大小便情况时,家属可能会说正常,这个正常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病人自己能够解出大小便,却不了解尿不尽、便失禁等情况,致使护士评分错误。

2.5 压疮危险者压疮预防情况 见表2。

分析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静态减压床垫使用率为0,动态减压床垫使用率也不高,可能与医院设备不足有关,设备不足可能与医院所处城市地域、经济、文化背景有关。(2)每2 h更换体位频率虽被护士认同,但比例不高,可能与护士的经验型护理,及更多的偏重于病人的治疗,疏于翻身和检查皮肤以及家属的看护敷衍了事,没有引起对预防压疮的重视有关。预防压疮措施的有效性需进一步关注。(3)减压敷料的使用率不高,与护士忙碌、未及时给患者保护有关,也与患者家庭经济有关,有的家属认为敷料较贵,拒绝使用。(4)科室二级监控不完善,没有专门的风险病人管理流程及措施。(5)护士作为护理措施实施的第一人,获取压疮预防新知识的来源仍明显不足,其观点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

3 讨论

本次调研我院的压疮现患率为0.56%,而且大部分压疮病人发生在重症监护室,重症病人有许多发生压疮的风险因素,如机械通气、营养不良、意识障碍、感觉减退、水肿、尿便失禁等,因此,通过识别重症监护室和ICU高危病人压疮的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防止压疮发生,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患者住院天数。

本组调研1 423例,其中,鼻饲患者占11.24%,禁食水患者11.95%,白蛋白<35 g/L者233例(16.37%),35~55 g/L 1 046例(73.5%),血红蛋白<110 g/L的女性患者129例(9.77%),<120 g/L男性患者172例(12.08%),110~150 g/L者957例(67.25%)。有研究表明[15],营养不良、血红蛋白较低是压疮发生的间接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清除血液内废物、增加细胞携氧能力、增加压疮部位血流灌注,也是重要的措施,但确定病因的重要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综上所述,压疮患者发生的原因有机械通气、营养不良、意识障碍、感觉减退、水肿、尿便失禁、血红蛋白较低、翻身不到位、未能按时翻身及减压设备使用不足,医院管理者和临床护士缺乏压疮预防和处理的新知识或知识层次仍停留在低水平。因此,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压疮现患率和院内压疮发生率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纳入护理质控系统中,作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部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预防的认识,增强对压疮护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更新压疮相关知识,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

[1] 徐玲,蒋琪霞.压疮现患率调研方法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28(8):25-27.

[2] 宋文静,管晓萍,李蓉.压疮患病率调研方法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2014,25(8):843-846.

[3] Tannen A,Dassen T,Halfens R.Differences in prevalence of pressure ulcers between the Netherlands and Germany- associa-tions between risk,prevention and occurrence of pressure ulcers in hospitals and nursing homes[J].Clin Nurs,2008,17(10):1237- 1244.[4] Cuddigan J,Berlowitz DR,Ayello EA.Pressure ulcers in Ameri-ca:prevalence,incidence,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An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monograph[J].Adv Skin Wound Care,2001,14(4):208- 215.[5] Hart S,Bergquist S,Gajewski B,et al.Reliability Testing of the National Database of Nursing Quality Indicators Pressure Ulcer In-dicators[J].J Nurs Care Qual,2006,21(3):256- 265.

[6] Elizabeth McGinnis.Pressure ulcer related pain in community populations:a prevalence survey McGinnis et al[J].BMC Nursing,2014,13:16

[7] Berlowitz D,Vandeusen Lukas C,Parker V,Niederhauser A,Silver J,Logan C,Ayello E:Preventing pressure ulcers in hospitals:a toolkit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care[M].In Agency of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2012:1-17.

[8] Vangilder C,Macfarlane G,etal.Boday massin-dex,weight,and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ian analysis of the 2006-2007 Internatonal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TM Sur-veys[J].Nurse Care Qual,2009,24(2):127-135.

[9] VanGilder C,MacFarlane G D,Harrison P,et al.The De-mographics of Suspected Deep Tissue Injury in the United States:an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Survey 2006-2009[J].Adv Skin Wound Care,2010,23(6):254-261.

[10]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2007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Staging Definition.Would Council of Enterostomal[J].Therapists Journal,2007,27(3):30-31.

[11] Eunkyung Kim,RN,MSN,Reusability of EMR Data for Applying Cubbin and Jackson Pressure Ulcer Risk Assessment Scale in Critical Care[J].Patients Healthc Inform Res,2013,19(4):261-270.

[12] Elizabeth McGinnis,Michelle Briggs,Pressure ulcer related pain in community populations:a prevalence survey McGinnis et al[J].BMC Nursing,2014,13:16

[13] Wound Ostomy and Continence Nurses Society.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essure Ulcers[M].Mount Laurel(NJ):Wound Ostomy and Continence Nurses Society.2010:14-22.

[14] Qixia Jiang,Xiaohua Li,Multicenter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n prevention of pressure ulcer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between two types of pressure-relieving mattresses in China[J].Int J Clin Exp Med,2014,7(9):2820-2827.

[15] Susanne Coleman,Jane Nixon,A new pressure ulcer conceptual framework[J].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1 March,2014,70(10):2222-2234.

杨宏(1976-),女,本科,河北唐山,副主任护师,护士长,研究方向:肿瘤护理

李玉红,E-mail:yuhoolee@163.com

R471

A

1002-6975(2015)23-2181-03

2015-05-10)

猜你喜欢
压疮调研我院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七味白榆散治疗压疮18例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