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随访与社区护理干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影响

2015-02-22 03:32张小青曾云珍曾秋娜侯嘉文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23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门诊青少年

张小青 曾云珍 曾秋娜 侯嘉文

(广东省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089)



·社区护理·

门诊随访与社区护理干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影响

张小青 曾云珍 曾秋娜 侯嘉文

(广东省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089)

目的 探讨门诊随访与社区护理干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18周岁的患者100例,按门诊号末位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家庭护理模式中治疗精神疾病的封闭式护理管理,由家属负责具体的护理工作;观察组建立门诊随访档案和个性化的社区护理计划,派医生及资深护士进入社区,对患者实施生活环境、认知教育、患者行为情况等各方面的干预,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由社区人员协助家属负责具体的护理工作。在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作调查,对患者生活质量情况与社会功能的恢复进行评价。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随访与社区护理干预能促进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恢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随访; 护理干预;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恢复

Follow-up; Nursing interventions; Adolescent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为反复发作性疾病,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常伴社交技能缺陷,且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率居高不下,严重干扰社区的生活与安全。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青少年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和预防复发对其家庭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各类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地控制其精神症状,但对其受损的社会功能及精神致残却无能为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广大精神科医务工作者及病人家属的关注[2]。而家庭应急和服药依从性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3]。本研究通过对建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门诊随访档案及制订个性化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制订合理治疗护理计划,旨在提高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重新回归社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诊断标准[4]、年龄13~18周岁的100例患者,入组者按门诊号末位的奇偶分组,奇数者为观察组,偶数者为对照组。每组收集病例50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17.1±3.2)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17.3±2.8)岁。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为首诊病例,且从没住院治疗和接受相关精神病药物治疗。排除脑器质性疾病,无严重的其他躯体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的家庭护理模式中治疗精神疾病的封闭式护理管理,减少患者与外界的接触,避免患者因外界环境的刺激加重病情。由家属负责具体的护理管理,如:服药、饮食、症状的观察,医生在复诊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建立门诊随访档案,派医生及资深护士进入社区,对出院后3个月内的患者每 15 d进行一次随访和护理干预,无法进入社区的进行电话随访,出院后 6个月每月随访一次。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所处的环境及家庭护理情况,建立社区管理系统,评估护理问题并制订完整的社区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全面精神康复训练。每月对干预后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存在问题并据此修订治疗方案和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小组座谈、宣传手册、培训班等形式不定期地开展学习有关精神卫生和青少年时期身体、心理特点的相关知识,提高陪护人和患者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认识,使陪护人知道应如何妥善保管药品、对待患者,如何关心患者的饮食起居,如何帮助患者适应社会等。

1.3 评定工具

1.3.1 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5]所有项目采用7级评分法,各级的标准为:无症状;可疑或很轻;轻度;中度;偏重;重度;极重。

1.3.2 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 主要依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6]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1.3.3 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5]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精神状况、生活质量评分等各项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段BPR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时段BPRS 评分比较( 珋x ± 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评分的比较( 珋x ± 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2.3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量表( SDSS) 评分比较( 珋x ± 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迁延,复发率和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如何提高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严重受损的社会功能,减轻其精神残疾程度,一直是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在传统的家庭护理模式中,治疗精神疾病一般采取封闭式的管理,减少青少年患者跟外界的接触,导致青少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显著下降。建立门诊随访档案及制订合理治疗和个性化的社区护理计划,对青少年患者实施生活环境、认知教育、患者行为情况等各方面的干预,从干预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建立门诊随访档案结合社区护理干预,指定专业人员负责,能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时修改诊疗方案,制订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对病人进行全面精神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促进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恢复,提高社会再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Juan RB,John L,Wloolam PH,et al.The psychosocial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an Update[J].Am J Psychiatry,2001,158:163-175.

[2] 侯嘉文,林永娟,张美红.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导报,2009,15(11):103-105.

[3] Gleeson JF,Cotton SM,Alvarez-Jimenez M,et al.Family outcome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of relapse prevention therapy in first-episode psychosis[J].J Clin Psychiatry,2010,71:475-483.

[4]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5]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332-355.

[6] 潘忠德,沈文龙,张国芳,等.社区精神卫生的发展概况与展望 [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6):309.

广东省梅州市科技局科研项目(编号:2013B30)

张小青(1975-),女,广东梅州,大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

R471,R473.74

A

1002-6975(2015)23-2184-03

2015-03-26)

Social functional recovery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门诊青少年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门诊支付之变
青少年发明家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