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在2型糖尿病社区康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5-02-22 03:32卢静舒王洁明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23期
关键词:专科轨道主体

卢静舒 王洁明

(1.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专家门诊,辽宁 沈阳 110024;2.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沈阳 110041)



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在2型糖尿病社区康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卢静舒1王洁明2

(1.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专家门诊,辽宁 沈阳 110024;2.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 研究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在2型糖尿病社区康复患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2型糖尿病社区康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模式的双轨道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入选者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血糖控制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其并发症出现比例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社区康复患者,可有效提高该类患者群体的疾病管理自我效能、自护能力,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可能性,获得更为理想的血糖控制率和生活质量。

糖尿病; 三主体双轨道交互模式; 护理干预

Diabetes; Three main body double track interactive mode; Nursing intervention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糖尿病罹患者数量高达4 000万例[1],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低下所导致的院外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是患者遭受神经、心脏、眼、肾等多部位、多系统并发症伤害、生活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2],故而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模式,帮助该类患者在带病生存状态期实施有效的自我管理,获得理想的血糖和并发症控制效果,是糖尿病治疗的首要和终极目标。双轨互动式干预模式是指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共同参与管理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已经多位研究者证实在糖尿病社区康复患者的疾病控制中是积极有效的[3-5]。在其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我们通过对多位研究者研究方法及成果的分析,发现相关研究者们普遍注重将专科和社区护士做为干预活动中的主体,却未对患者这一干预对象在干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加以重视,未充分激发其自我管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双轨道之间的交叉互动方面也发掘得不够深入。本研究尝试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2型糖尿病社区康复病例采用更为深入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就治于我院内分泌科并于出院后长期居住于我院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内的106例2型糖尿病病例。纳入标准:(1)血糖检测值符合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获得2型糖尿病诊断年限超过1年。(3)在充分了解本研究方案的前提下愿意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同时并存意识、认知、语言等方面障碍者。(2)同时合并存在重要脏器严重损害者。(3)并存严重的急慢性疾病者。研究开始前向我院伦理委员提交方案审查并经审批后准予实施。采用计算机随机产生的数字表法,将106例入选病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病程、男女性别比例、文化程度、治疗方案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模式的双轨道护理干预,即出院后由医院经管护士每月一次实施电话随访干预,社区护士每月一次入户随访干预,二者于每月月底进行一次碰头会,就干预对象的干预情况与进程进行沟通,干预内容主要包括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宣教。

1.2.2 观察组 患者接受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2.2.1 构建以糖尿病患者及医院专科护士为主体的医院延续护理干预轨道,在护理对象出院时,详细收集其基本信息,约定适宜的随访时间。出院当日进行一次全面的糖尿病自我护理知识与技能教育。待患者出院后,由其住院期间的糖尿病专科经管护士实施医院延续性护理干预,除每月一次电话随访外,还借助于现代化电子网络信息技术,及时更新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与技能内容,每日固定时间查看在线信息,答疑解惑,对与患者之间的控糖经验对话进行过滤,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认知及行为。观看患者或其家属在线演示血糖自我测量等自护技能,给予适时的纠偏或肯定。在整个过程中,切实将患者做为干预过程的重要主体,注意通过对血糖控制意义与重要性的强调,向患者保证会提供连续性专业指导,明确其自身在血糖控制中的绝对作用等方式,激发患者学习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内在热情,以增强干预效果。

1.2.2.2 构建以糖尿病患者及社区护士为主体的社区干预轨道 护理对象出院后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信息,建立糖尿病专科档案。由社区护士每月一次深入护理对象家庭进行随访干预,现场评价护理对象及其家属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水平,询问和查看患者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血糖自我监测行为、并发症防护等执行情况,做出肯定、强化、鼓励、纠正等针对性的反馈。除此之外,每月举办两次社区糖尿病沙龙式聚会,采用糖尿病控制知识大赛、糖尿病饮食调动患者的参与积极性,创造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同伴教育机会,进而主动发掘和应用自身疾病控制能力。

1.2.2.3 三主体双轨道的交互式作用 除采用双轨道护理干预模式外,本研究还特别将患者及其家属纳入交互式互动主体范围中,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干预过程中医院护士、社区护士及患方三者之间的广泛频繁互动。医院专科护士及社区护士于每次访视结束后均及时向对方反馈访视情况,就发现的问题和干预难点进行探讨,将专科护士经验丰富熟知患者住院治疗情况及社区护士与患者面对面信息获取方面的可信性这二者的各自优势加以结合,确定更为适宜的个性化后续干预方式及内容。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疾病管理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 分别采用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6]和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量表[7]做为两组入选者疾病管理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价工具,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含8个评价项目,采用0~4分5级评分法,各项目相加得到总分,评价分值与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呈正比;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量表含饮食治疗、运动锻炼、用药、血糖自我测试、并发症预防5个维度的评价内容,总分为35分,评价分值越高,提示评价对象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越高。

1.3.2 血糖控制效果和并发症出现比例的评价指标 采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确定的糖尿病控制标准疗效判定标准[6]做为两组观察对象血糖控制效果的评价工具,分为显效:空腹血糖(FPG)<6.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8.0 mmol/L);有效:FPG<6.0~7.8 mmol/L、2 h PG<8.0~10.0 mmol/L;无效:FPG>7.8 mmol/L、2 h PG>10.0 mmol/L三个级别,血糖控制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的病例数/总研究病例数×100%;由两名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负责对两组观察对象干预后发生的眼部、血管以及足部病变等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判定,由研究护士详细记录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判定为并发症的病例数/总研究病例数×100%。

1.3.3 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 采用SF-36 量表做为两组观察对象生活质量的评价工具,该量表含躯体健康、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等8 个维度共计36个条目,各维度评价分值范围在0~100分,评价分值越高,表明评价对象该维度的功能损害越轻,生活质量越高[5]。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病例间自我效能、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及并发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管理自我效能及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管理自我效能及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的比较( 珋x ± s)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的比较( 珋x ± s)分

2.3 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例(%)

3 讨论

3.1 三主体理念的引入和强化 充分激发了糖尿病患者这一主体在干预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常规的双轨道模式,仅将医院护士和社区护士视做干预过程的主体,忽略了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控制中的主体地位,干预虽有成效,但还存在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基于此,本研究引入和强化三主体理念,在整个干预过程中,让患者获得了疾病管理自我效能及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3.2 双轨道模式实现了医院专科护士与社区护士之间的优势互补 糖尿病专科护士在糖尿病疾病控制干预中的优势在于其专科知识丰富而扎实,而其劣势在于因工作地点的原因,无能力、无时间深入患者家中实施面对面干预;社区护士的优势在于便于深入患者家庭实时掌握第一手资料,而其劣势则在于其因全科护理工作属性所导致的糖尿病专科知识欠缺。双轨道干预模式的实施,则有效地规避了二者存在的干预局限性,实现了二者的优势互补功能,增强了干预效果。

3.3 交互式干预模式强化了三主体之间的良好沟通与有效互动 基于双轨道干预在三主体之间互动性的不足,本研究采用多种措施强化三主体之间的蛛网式互动,保证了三主体之间连续的良好沟通与有效互动,使干预对象的疾病控制知识与技能进展情况始终处于医院专科护士及社区护士的实时指导、纠偏或肯定之中,对其正确疾病控制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维持提供了全程、全方位的专业技术保障。

综上所述,采用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社区康复患者实施干预,有利于充分激发糖尿病患者这一主体在干预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干预过程中医院专科护士与社区护士之间的优势互补,强化了三主体之间的良好沟通与有效互动,弥补了常规双轨道干预在干预主体缺失、主体之间互动不足等方面的欠缺,故而获得了更为显著的干预效果,有效提高了2型糖尿病社区康复病例的疾病管理自我效能、自护能力,降低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帮助该类患者群体获得更为理想的血糖控制率和生活质量。

[1] 郭莉,范章云,陈书艾.健康教育路径在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28-29.

[2] 周志荣.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6):1376-1377.

[3] 罗利清,陈旭嘉,唐平,等.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11):961-963.

[4] 聂金桂,董桂芬.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23(3):188.

[5] 李小明,李富娟,胡明,等.双轨道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4-6.

[6] 王晓红.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门诊治疗中的作用浅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255-256.

卢静舒(1981-),女,河北,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的护理

R473.2,R473.58

A

1002-6975(2015)23-2189-03

2015-08-08)

猜你喜欢
专科轨道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基于单纯形法的TLE轨道确定
CryoSat提升轨道高度与ICESat-2同步运行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