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催吐法在救治精神障碍患者药物中毒的应用及护理

2015-02-22 03:32张伟英吴瑾瑾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23期
关键词:口服药物咽喉部精神障碍

张伟英 吴瑾瑾

(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浙江 湖州 313000)



改良催吐法在救治精神障碍患者药物中毒的应用及护理

张伟英 吴瑾瑾

(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浙江 湖州 313000)

目的 探讨两种催吐方法在精神障碍患者口服药物中毒救治中的应用,以提高口服催吐洗胃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2-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精神障碍口服药物中毒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改良催吐法;回顾2013年1-11月我院收治的20例精神障碍口服药物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催吐法。比较两组患者对洗胃的接受度、洗胃时间、咽喉部不适及催吐不成功改插胃管洗胃例数。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对洗胃的接受度高、洗胃的时间短、咽喉部不适人数少、催吐不成功改插胃管洗胃例数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改良催吐法对口服药物中毒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洗胃能提高催吐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改良催吐法; 精神障碍; 药物中毒; 护理

Modified method to induce vomiting; Mental disorders patients; Drug poisoning

洗胃是口服中毒患者的首要抢救措施,催吐洗胃法是将洗胃液经口饮入、刺激呕吐,以排除胃内容物、减轻或避免吸收中毒的方法,具有快速有效、简单易行、痛苦小、患者易接受的优点[1]。但在临床实际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患者喝了大量水却吐不出来,或需要长时间的刺激咽喉部才能吐出,导致患者接受度差,不配合,尤其在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催吐过程中更加明显。笔者使用两种催吐方法进行对照研究,以探寻适合精神障碍患者的催吐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2-12月我院收治的口服药物中毒的精神障碍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使用改良催吐法。其中,女13例,男 7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35.5±4.5)岁;回顾2013年1-11月我院收治的口服药物中毒的精神障碍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催吐法,其中,女11例,男 9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5.1±6.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CCMD-3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2],均为服用过量抗精神病药物且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中毒类型、中毒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用25~35 ℃温开水,每次500~800 mL。对照组采用传统口服催吐法,即患者喝水后由护士用压舌板压喉以刺激呕吐的方法[3],反复多次进行催吐至洗胃液澄清无色无味;实验组采用冲击式[4]加压舌板弧形轻柔刺激口服催吐法:即一名护士站在患者的一侧,一手扶住患者,一手用压舌板弧形刺激患者的舌根部或咽喉部,另一名护士站在患者的另一侧,将手置于患者的上腹部,不断用一定的力量向上呈冲击式按压,同时轻拍背部胃区,直到患者将胃内容物呕出,反复多次进行催吐至洗胃液澄清无色无味。

1.3 评价指标 患者洗胃的接受度(指患者进入急诊室到开始洗胃这段时间)、洗胃时间、洗胃液量(以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咽喉部红肿不适感及改插胃管洗胃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技术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度、平均洗胃时间、洗胃液的量、咽喉部红肿不适感、改插胃管洗胃例数比较 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接受度、平均洗胃时间、洗胃液量比较( 珋x ± s)例

表2 两组患者咽喉部不适及改插胃管洗胃者比较例

3 护理

3.1 洗胃前护理 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评估患者神志、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情况。尽快向患者及家属搜集信息,初步判断患者服了什么药,服药的数量、时间。

3.1.1 心理护理 临床上口服中毒患者大部分为轻生者,刚开始多不配合,患者情绪不稳定且排斥治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时间花费在劝解患者上。因此,急诊护士首次接触患者不能使用刺激性言语,不应强迫患者,要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对患者的需求表示理解,以便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3.1.2 洗胃前做好相关告知及解释工作 在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洗胃知情同意书的告知并嘱其签字,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给予家属心理指导,并告知其应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3.2 洗胃中护理 洗胃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面色、脉搏、血压、呼吸,洗出液的量、颜色、性质、有无血性液体及腹痛等。催吐过程中积极鼓励患者,防止患者情绪变化而终止洗胃。

3.3 洗胃后护理 洗胃结束后协助清洁口腔、面部,必要时更换污染衣裤,让患者卧床休息,观察患者有无胃部隐痛、腹胀腹痛等不适。告知2 h后可进食少量易消化流质饮食或温开水,避免生冷、粗糙、生硬等刺激性食物。

4 讨论

催吐法是口服中毒清醒患者减少毒物吸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催吐法洗胃比全自动洗胃机洗胃患者痛苦相对较小,且无侵入性操作,不良反应小,不易损伤胃黏膜,精神恢复较快[5]。因抗精神病药物有镇静作用,长期服用导致部分患者反应迟钝,且易出现椎体外系反应,最明显的表现是肌张力障碍,如喉肌肌张力障碍,影响呕吐反射[6]。冲击式口服催吐法借助外力增加腹压,使腹肌收缩增强,膈肌下降,迫使胃内容物通过食管咽部而排出体外。压舌板弧形轻柔刺激咽喉部或舌根时,通过增加接触刺激表面积,刺激患者产生呕吐感,有效地引起呕吐反射,加快胃内毒物的排出。因每次刺激都能引起呕吐,减少压舌板对咽喉部反复的刺激,咽喉部红肿少,不适感轻,病人易接受,减少洗胃所需时间。

对饭后或胃内容物较多患者,改良口服催吐能有效排出胃内较大颗粒,避免了食物残渣在插管洗胃过程中管道的堵塞及黏膜的损伤,也避免了因精神障碍患者在洗胃过程中不配合引起的不安全性。

综上所述,改良催吐法在精神障碍患者口服药物中毒的应用,患者接受快,平均洗胃时间短。咽喉部不适及催吐不成功改插胃管洗胃例数较传统洗胃法明显减少,同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非精神障碍患者药物中毒催吐成功率更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景炳文.急症急救学[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581.

[2] 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

[3] 刘桂娟,梁淑银,郁海艳.冲击式口服催吐新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双残医学,2014,22(3):236.

[4] 刘桂娟,郑小凡,周林宁.冲击式口服催吐新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67.

[5] 卢义琼.全自动洗胃机洗胃与催吐法洗胃对口服过量地西泮患者精神恢复情况的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2010,3(9):99.

[6] 喻东山.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6.

张伟英(1973-),女,浙江湖州,本科,副主任护师,从事急诊护理工作

R472,R473.74

B

1002-6975(2015)23-2202-02

2015-05-24)

Nursing

猜你喜欢
口服药物咽喉部精神障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中药穴位贴敷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咽喉部舒适度的应用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全麻手术经口气管插管中达克罗宁胶浆的应用效果
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院外口服药物治疗的干预效果观察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合理用药指导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自拟葛根鳖甲汤治疗急慢性咽炎咽喉疼痛76例临床观察
住院患者口服药物拆零调剂的思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