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城体育资源的共享与发展对策①

2015-02-26 08:25范文豹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06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大学城资源共享资源

范文豹(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6)

论大学城体育资源的共享与发展对策①

范文豹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06)

摘 要:大学城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其核心是:相对独立,资源共享。目前大学城建设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共享理念不强等问题,该文在分析当前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图为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化建设和全民健身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资源全民健身共享理念社会化

大学城资源共享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人才,大学城体育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协调规范高校场馆空间结构和人才流通,提高体育资源的效益,缓解资源紧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21世纪的今天,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公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比以往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水平。在《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提到,到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大学城体育资源的共享与发展研究将有利于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这是该研究的一个重要观点。

1 相关概念内涵的解读

大学城,英文为college town,在我国,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融资和企业开发混为一体的高校相对集中,优势互补,并对所在区域具有经济、社会和文化集聚和扩散功能的城市社区,是一个经过整体规划、谋求资源共享的整体。在我国高校是体育设施最集中,也是最齐全的地方。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全民健身的活动得到了深入开展,高校体育场馆逐渐成为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场所和赛事活动的举办场所[1]。资源,在经济学上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体育资源作为社会资源,是具有使用价值,可以被开发利用的,并在体育活动中发挥其特殊作用的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财力资源等。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说,体育资源的共享就是把各高校的体育资源优化整合,共同使用的过程。通过共享,各高校既可弥补自身体育资源短缺,改善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又可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重复投资,做到物尽其用[2]。体育资源作为社会资源,必然要承担其社会责任,因此,从前人的研究成果来看,高校体育资源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共享将成为缓解高校体育资源压力和达成《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目标的重要途径。以及在提高学生、民众锻炼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2 国内外大学城的发展简况

大学城这一教育现象首先出现于欧美,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学长期以来,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发展、构建,在地理、文化等方面不断调整、融合发展的自然现象。比如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城,英国的牛津大学城更是经历了百年的沉淀。二战后,由于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日本、德国、法国等一些国家为打破学科界限主动建立了一些大学城,如日本的筑波大学城。我国现有大学城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适应城镇化进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潮流,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政府、社会融资与高校的共同作用不断发展起来的。截止2013年,全国已有50多做大学城,部分正在研究规划当中。

表1 各系统体育场地数量及面积情况[ 4]系统类型

3 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探析

由于是自主规划建设时间尚短,我国大学城资源共享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主要解决校际间的共享以及高校资源社会化两个问题,大学城作为文化中心的象征,承载着高等教育与服务社会的双重义务,在这点上,大学城在探索高校间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要注重资源共享社会化的研究。

3.1校际间体育资源共享制约因素

大学城中一般建有一所以上的大型综合性大学,周围附有一些中小型院校,并根据所处地区的现状基础、潜在的优势、以及所处宏观环境等要素综合考虑进行建设。其中校际间的共享存在的困难,一般有如下几点。

(1)各高校隶属关系不一,行政级别不同,不能平等相待,如长沙市岳麓区环形大学城的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南大学隶属教育部、工信部、湖南省三方共建,湖南师范大学隶属湖南省教育厅,三者隶属关系均不相同,这是重要阻碍之一。

(2)各高校体育资源规划不统一,各学校体育管理部门自成体系,着力点仅仅在于满足本校师生的教学、健身等需求,从而在大学城这个总体上造成譬如重复建设、人才浪费等现象。

(3)各高校教育资源封闭,具有独立性和封闭性。各校某些体育资源属于本校科研成果,科研机密牵涉到本校利益,如湖南师范大学作为湖南省体育高考场所,很多仪器设备均自主研发,掌握着核心技术,因此体育资源共享必然存在利益方面的阻碍。

另外,别敦荣谈到高校资源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各高校缺少共

享意识,对共享的作用认识不足,把教育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看得太紧,认为我的就是我的,只能我校的学生使用,其他高校的学生就不能使用。这样一来,导致大学城中各高校只是在地理位置上靠近了,虽然“鸡犬之声相闻”,却没有多少教育上的实质性开放与互动,大学城建设的实质意义得不到发挥[3]。

3.2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的制约因素

我国为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自1954年将“国家特别关怀青年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的条款纳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和推动全名健身运动的开展,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群众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并规定了:各种国有体育场地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作为国有事业单位的高校,应该积极切实执行国家加强国民身体素质锻炼的政策,推进高校体育资源共享化的建设。

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高等院校场地设施所占比例不高,但是,高等院校拥有的体育软件资源非常丰富,其体育人才的专业性较强,在技能,教育教学,科研攻关等方面均占据优势地位。另外,中小学实施的管理是封闭式管理模式,而高校是开放式管理模式,因此实现高校资源社会化有利于缓解附近社区体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的优势,并以资源共享为纽带,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合作,谋求共同发展[5]。

体育资源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但因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国情特殊,大学城资源共享、社会化服务体系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不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政策落实不到位,国家虽出台了多项政策与意见,但校方在执行过程中并不积极,领导和教师中大多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正是这种共享意识的缺乏成为共享难的主要原因。

第二,由于校方特别重视学生的安全,现阶段,独生子女较多,在中国人命大于天的传统思想和依法治国仍待完善的社会条件下,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怕学生出事、承担责任。再者,我国人口基数大,很多社会公众缺乏公共设施的保护意识,由于涉及到设施的管理与维修,高校一般不愿对外开放。

第三,共享资源利用不足,共享形式单一,在某些高校对外开放的尝试中大多只涉及场地设施的开放,而高校是一个软硬件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尤其在社会健身指导员缺乏的当下,合理的利用好高校专业的师资队伍,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缺乏协调管理,由于高校体育资源主要针对本校师生的日常教学与训练,虽然高校体育资源具有服务社会的义务,但高校在体育资源闲置期间缺乏科学的管理,效率不高,在时间和空间上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4 大学城体育资源的发展对策

4.1善用自身优势,建立共享机制

各高校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体育资源优势,各高校先对本校资源进行研究整理,找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依托研究平台与人才流动进行整合,互补共赢。鼓励校际体育社团、俱乐部等的建立,并设立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利用网络优势,建立体育资源信息管理平台与反馈机制,并按时发布体育资源的流动信息,如学校的体育场馆开放时间。不断与学校、社会进行信息交流。

4.2进行公关策划,提高知名度

要打破单位所有制,改变现有观念,提高共享意识,就要多宣传,多进行体育资源共享的主题策划活动,如:校际间的联赛、与企业或个人合作进行合理市场运营的改革尝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吸引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齐心合理,出谋划策,进行改革。

4.3建立品牌

做好大学城品牌的树立和传播,对做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工作,以及中国文化建设都具有深远的影响[6]。品牌的经营是为了建立企业形象,对于高校这样的事业单位,品牌的树立也非常重要。其实,大学城本身便可成为一个品牌,各高校间应建立协调机制,利用好这个品牌,提高资源统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现在国内很多大学城都在建立自己的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扩大生源、吸引投资建设,大学城体育资源亦可以依托这一平台扩大品牌效应,这有利于体育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4.4完善硬件设施,提高软件分享

大学城体育资源的分享一般在硬件设施上,应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共享基础上,加强软件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师资力量、课程分享,要加强校际间课程互修及学分互认,尤其是省、国家级体育优质课程的分享。

4.5加强文化建设

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改变意识,在美国,在大学城中找不到大门和围墙,学校与社会融为一体,因此,要使大学城不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就要发展团体文化、趣缘文化。可设立大学城牌坊,树立集体意识,多开展以大学城为整体的体育活动,使高校师生认同自己是大学城这个整体的一员。

参考文献

[1]吴飞.北京高校体育场馆合作联盟的可行性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2]李国玲.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长清大学城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147-149.

[3]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大学城资源共享亟须突破“玻璃门”[N].中国教育报,2013-12-13.

[4]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N].中国体育报,2014-12-29.

[5]饶平,梁朱贵,蒋德龙,等.学校体育资源的重审与共享[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3):231-233.

[6]向铃.XJ大学品牌传播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

作者简介:①范文豹(1991—),男,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b)-0201-02

猜你喜欢
大学城资源共享资源
小学影视教育的开展现状与实施路径——以济南大学城地区为例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模式探索
金融信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与资源共享
我给资源分分类
一种P2P网络客户资源共享系统设计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遵义大学城:“独木”变“森林”
广州大学城十年破茧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