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①

2015-02-26 08:25武金萍赵亮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弱势普通高校天津市

武金萍 赵亮(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天津 300387)

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①

武金萍赵亮
(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青少年走进普通学校,加之近年来体质不达标学生数量的增多。这些被统称为体质弱势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便逐渐受到重视。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调查统计等方法,对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体育课外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体质弱势学生能够经常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活动时间以晚间、下午和清晨较为集中;校方没有举办针对体质弱势学生的活动,由于管理不统一以及锻炼伙伴的不固定性,因此,锻炼的形式和活动内容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较大,从而大大地影响了锻炼效果。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天津

①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TJTY12—37);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52WT1105)。

赵亮(1976—),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能训练与健康促进。

在课余时间学生利用各种体育方法和手段,以促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并使课余文化生活得到丰富等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就叫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我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它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更是同学之间相互切磋交流、增进友谊和学习技艺的平台。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公平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先天或后天患有身体功能障碍的学生走进普通高校[1,2]。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肥胖、瘦弱等等原因导致体质健康测试不能达标。这样便导致了这些因形体过度肥胖或瘦弱,以及病、残、弱等原因不能完成现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这一群体我们称之为体质弱势学生[3]。作为大学生的他们(她)们同样有着普通学生一样的体育参与意识,希望通过运动锻炼身体、愉悦身心。

随着我国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加,其体育活动情况开始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做好这部分学生的体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就成了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查体质弱势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既可了解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和关怀性,展示大学体育和特殊体育的融合发展;又可以进一步服务普通高校,给予学生更加科学、合理、和谐的理论指导和进行非常规的体育活动及锻炼,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因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表1 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安排

该文以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是主要采用的方法。涵盖天津市16所普通高校。考虑到办学规模、特殊的招生情况,体育院校、艺术院校、军事院校、民办高校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和电子邮件形式面向体质弱势大学生共计发放问卷320份,回收289份,其中有效问卷280,有效回收率为87.5%。

2 结果与分析

2.1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

调查发现,天津市16所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约半数以上(59.9%)能够经常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约占40%学生不从事或者很少进行自发的课外体育活动。

相较于普通学生而言,在体力方面体质弱势学生明显有很大差距,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距也在逐渐扩大。这应该与日常活动多少有密切关系。如果没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不能获得适宜的运动方法,或者说没有被提供适宜的体育运动,这一特殊群体参加体育运动是极为困难的。另外,和正常学生相比,普通高校中参加特殊体育课程的学生有更为严重的不良心理状况,往往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出现很大的心理问题。目前,在这些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并没有具体的措施扩大他(她)们的交往范围,也没有动员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们,而只是通过体育教师有限的课堂知识传授,是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的。在特殊体育课上,不能及时有效地关注和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得缺乏培养自尊心、克服自卑感的系列教育活动[4]。一方面,他们希望像正常学生那样参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某方面的异常,会产生自卑和焦躁的心理。此种情形下,使得他们不愿意跟普通学生一起参加体育活动,且与体育活动越来越疏远。

此外,通过调查问卷中我们得知,校方举办的体质弱势学生的群体活动几乎是一片空白。作为大学生活重要一部分的体育活动无疑是丰富多彩的。在当今各种体育社团充斥高校的潮流下,并没有任何适合体质弱势学生参加的体育社团或项目。因此,高校群体体育活动应不断拓宽服务对象,尽可能纳入一切学生群体。进一步发展融合教育,丰富“以所有学生为本”的学校体育氛围。

2.2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

表3 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以晚间、下午和清晨比较集中,其中晚间锻炼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最高(25.4%)。也许这表明体质弱势学生大多在人少的时候才进行体育活动,从而也反映了特殊学生课外活动的心理特点(见表1)。

晨练主要包括早操或慢跑等体育锻炼,一般是指清晨或上午第一节课前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晨练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现在的高等院校几乎不再安排有组织的早操和课间操活动。绝大部分学生出于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和锻炼身体的需要,自发的进行晨练等活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经常进行晨练的仅占22.1%,绝大部分体质弱势学生并不出勤早操。

2.3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对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调查统计可知,无直接身体对抗的隔网类项目、有氧健身运动是其主要活动内容。其中以慢跑和一些肢体柔韧和伸展性的操类练习较多。事实上,除了太极拳、太极剑外,我国其他民族传统体育保健养生项目也有着较高的保健价值,例如:五禽戏、练功十八法等,同时也比较符合体质弱势学生的身体特点。但这部分练习所占的比例极少。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一是多数学生不能通过有效途径学习掌握这类健身方法;另外就是这些传统健身项目其节奏等特点与现代学生的心理不相符,因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多数学生喜欢流行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虽然身体有缺陷,但并不能阻止他们对这些运动的喜爱。这一方面也提示我们的特殊体育教学应努力实现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竞技体育的科学结合,相应增大现代流行的体育项目的比例(见表2)。

天津市普通高校绝大部分(90%)体质弱势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是以个人或非正式群体的形式进行的,同时是和正常学生一起进行自主活动。仅有10%的体质弱势学生是相互间一起参加活动。因管理的不统一和锻炼伙伴的不固定,其锻炼的形式和内容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就较大,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实际的锻炼效果。

2.4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根据表3结果显示,影响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主要因素是适合这一群体体育活动的项目缺乏、器材设备缺乏,这一方面需要各高校大力投资体育设施等硬件,尤其是体弱病残学生的器材和专门场地。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学习、开发适合不同体质弱势学生体育活动的项目。另外,对于体质弱势者而言,因其本身心理和机能的影响,再加上时间、社会、经济的制约,存在这些限制因素,以及较弱的对障碍的自我接受能力,自信心不够,使得多数学生的生活处于被动或消极的状态。调查显示,有31.5%的学生认为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并不方便,例如:运动后洗澡、洗衣,或运动场所距离学生宿舍过远等方面,使学生的锻炼热情间接受到影响。应该注意的是,一些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惧怕参与集体体育活动,害怕被人笑话或害怕受伤,这同样影响了他们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个人身体障碍的接受程度,自我愉悦及自我观念的状态,克服障碍的意识与态度,对生活的愿景,和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社会态度,每个人在运动、休闲方面的价值观和动机的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体育锻炼或持续锻炼的行为[5]。

通过以上分析,学校和体育课程应该对影响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负责。由于体质弱势学生中多数人比正常人需要更多的生活的必需时间,这就大大减少了他们的可利用的闲暇时间。即便有空,又受到和外界接触面不宽的限制而无法及时获取信息,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这就需要应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培养体质弱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 结论

近半数以上的体质弱势学生能够经常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主要是有氧健身运动、无直接身体对抗的隔网类项目。其中以慢跑和一些肢体柔韧和伸展性体操类练习较多。活动时间以晚间、下午和清晨较为集中,而校方举办的活动基本没有,因没有统一的管理以及固定的锻炼伙伴,其在锻炼形式和活动内容上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和随意性,影响了实际锻炼效果。因此,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并不乐观,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发展融合教育以及适应体育,将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的下一个努力目标。

参考文献

[1]林致诚,郭琼珠.普通高校保健体育课课程教学的忧与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1):118-121.

[2]刘媛媛,王丽云,李丽.残疾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从用人单位视角出发[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4):25-30.

[3]吕晶红,王汉臣.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探讨[J].博硕论坛,2013,3(9):6-7.

[4]韩孝栋,许缨.普通高校建立体育保健康复室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4(3):75-77.

[5](日)竹中晃二.健康スボ-アの心理学[M].日本:大修馆书店,2002:95-103.

作者简介:武金萍(1977—),女,山东莱阳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b)-0241-02

猜你喜欢
弱势普通高校天津市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农村消费者弱势地位及其改善策略
农村消费者弱势地位及其改善策略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一个“弱势”教师说:孩子,我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管你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