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料对研究生问题意识培养的作用——以中国新文学史料研究教学为例

2015-02-27 11:52单宏军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献资料梁实秋文学史

单宏军

(新疆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文献资料对研究生问题意识培养的作用
——以中国新文学史料研究教学为例

单宏军

(新疆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从事任何学术研究,都要有问题意识,而对所从事研究学科既有研究成果的全面了解和把握,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往往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对硕士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文献资料;问题意识;阅读质疑

一、研究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是研究的重要动因,有了研究的动因才能形成研究的方向。所谓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并引发敢问、爱问和善问的学习行为。”[1]问题意识源自对研究对象深入的观察思考,尤其是对既有研究成果的充分了解和把握。因此,对所从事的学科研究成果的全面了解和把握,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参照硕士研究生“中国新文学史料研究”这门课程的讲授,和本科生偏重基础知识不一样,研究生强调的是系统的专业培养,以养成对专业研究的问题意识,也就是对学术研究的自觉意识。这种学术自觉意识,需要研究生大量阅读第一手原始材料(尤其是作品)和既有研究成果,不断摸索、熟悉、思考、讨论所从事研究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从中逐步发掘治学兴趣和潜力,让学生在业已形成的学术研究格局中,逐渐探索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明白研究什么问题才是有价值。讲授“中国新文学史料研究”,主要从文献资料入手帮助研究生在较短时间内,对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史与研究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领略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角度与多样的治学风格,由此觅得研究的门径,学会触发研究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二、文献资料对研究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研究生在专业学习中必须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树立问题意识。通过一些专业文献资料的研究,可以大大巩固加强硕士研究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以学习讨论1922年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1926年梁实秋的《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这两篇文献资料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胡适和梁实秋在文中提出的进化论文学史观以及把古今文学放到一个平面上考察评判的文学史观,就必须结合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相关文学史专业基础知识来对中国新文学进行梳理,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本科阶段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加强,而且在此基础上也很容易对胡适和梁实秋提出的两种文学史观产生兴趣和疑问,从而理解和把握这两篇文献资料的核心内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史观?它与胡适和梁实秋在文中提出的文学史观念有何异同?按照胡适和梁实秋提出的进化论文学史观,以及把古今文学放到一个平面上考察评判的文学史观该如何去描述文学发展的历程?只要再引导学生分别用胡适和梁实秋的文学史观对新文学进行重新梳理和描述,这些问题就基本迎刃而解了。

在这个对前人文献资料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家共同探讨思考,不仅让学生弄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巩固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让学生拓宽了知识视野和学习思路,有了探索和研究问题的兴趣。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相关专业文献资料的学习,可以大大巩固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阅读思考能力,才能厚积薄发从而具备了强烈的问题意识。

三、文献资料对提高研究生阅读质疑能力的重要性

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必须在对文献资料的学习研究中不断训练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质疑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文章题目开始提问。例如,在阅读学习1943年陈铨写的《“五四”运动与狂飙运动》这篇文献资料时,先要引导学生质疑什么是狂飙运动?再引导学生去质疑这两个运动之间的异同是什么?进而引导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个运动放在一起去分析和比较?通过一步步的质疑,整篇文章的思路和观点也就逐步得以显现。再比如1993年王晓明的《一份杂志和一个社团——重评五四文学传统 》这篇文献资料,就是一步步引导学生去不断质疑:“一份杂志”是什么杂志?“一个社团”是什么社团?它们与五四文学传统的关系是什么?体现的五四文学传统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重评?这样对整篇文献资料的主要内容也就完全理解了。

其次,引导学生对文献资料中阐明的核心内容提出疑问。比如我们在上文提及的陈铨和王晓明的这两篇文献资料,前者的核心内容是通过五四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比较分析,反思批判五四运动的弊端,并对民族文化重建进行深入思考;后者核心内容是通过分析研究《新青年》和文学研究会,从文学的社会机制层面检讨“五四”的内在局限性。学习过程中要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质疑:五四运动的弊端和局限性是什么?它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作者反思批判和检讨这种弊端和局限性的目的价值意义是什么?甚至也可以对这种观点结论的正确与否提出质疑。通过对核心内容的提问乃至质疑,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文献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开拓视野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要让学生对难点或不懂的内容积极主动提出疑问。以上文中提及的两篇文献资料最大难点就是对五四运动及其文学传统的理解和把握,必须引导学生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五四文学传统?具体内容和内涵是什么?对文献资料中涉及的诸如“学衡派”“甲寅派”和“战国策派”等在本科阶段基本没有接触过的内容,则要提出问题,随时解决。

四、文献资料对研究生提高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从文献资料入手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不仅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对众多的文献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学习,并不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模仿和复制,而是以问题导向寻找研究路径,分析作者的逻辑思路,发现作者的理论方法,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和核心内容。通过消化吸收他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比如在讨论学习唐小兵的《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和黄子平的《革命·历史·小说》这两部文献资料时,因为它们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再解读”研究思路的代表学术研究成果,是那个时期不同学术研究者借鉴不同的西方文学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以往作家作品的重新解读,必须告诉学生这些研究成果都是一家之言,老师的理解阐释也是一家之言,没有什么权威和标准答案,学生在对这些研究成果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学起于疑,思源于疑。疑就是学生在文献资料中能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基本要求。所以从文献资料入手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进一步引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学术潜能。[2]

[1]黎梅英.探究性阅读中问题意识的培养[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7:3.

[2]温儒敏,等.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3.

G642

A

1009-9545(2015)04-00019-02

2015-06-21

单宏军(1974-),男,讲师,主要从事现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文献资料梁实秋文学史
梁实秋谈付出
北平的零食小贩
梁实秋与冰心的友情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没留神
浅谈文献资料的特点和作用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