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014年中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综述

2015-02-27 10:27金松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1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影响

摘 要:古典经济、新古典经济、内生经济增长等理论,已经揭示了国外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通过检索知网,梳理从2003开始到2014年中国学者对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影响

中国学者对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分析,都是基于国外的模型,通过模型的中国化,来讨论两者之间关联度。进入新世纪以来,在这个过程中,其他的因素也越来越多的被考虑进来,丰富了对于该命题的研究,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周晓、朱农(2003)分析了1989年-1995年中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影响。首先利用92年对湖北农村地区的1990个样本调查结果显示的数据处理,计算得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教育回报率是1.07、1.25、1.30、1.63。在具体对29个省份进行计量过程中,通过二维面板数据处理,证明物质资本0.518与人力资本的0.466对经济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两者的地位相当,即使在加入其他的变量以后,两者依然保持稳定的状态,显示出模型的可行性。

胡永远、刘智勇(2004)在研究中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通过对1978年-1998年的数理统计中,发现1978年-1991年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21%,而在1992年-1998年间反而出现了下降只有10%。在把人力资本划分为一般、技能、创新型三种人力资本分别来考量,得到一般和技能的人力资本都出现了贡献率下降的情况,而创新型人才出现了由0.2%上升到了0.3%的情况。

边雅静、沈利生(2004)分析了东部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衡量人力资本的存量过程中,作者采用人力资本存量=从业人数*受教育系数*预期平均寿命系数。在实证的分析过程中,通过计量模型,得到了东部与西部地区物资资本弹性系数为0.5、0.6,而东部与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系数为0.5、0.3。数据的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发展还是依靠大规模的投资带动,而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的作用比较明显,通过比较对西部地区的增长方式带来了启示。

刘晓宁(2006)在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影响过程中从两个方面来考量。在一般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中,得到了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0.056与人力资本的0.24。在对因为人力资本的不平衡造成对经济的分析过程中,得到了25岁以上的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比16岁以上的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来的明显。

谭永生(2007)在计算1978年-2004年中国人力资本存量的过程中,以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卫生保健、迁徙流动四个指标之和来考核,得到1978年的人力资本存量是1656亿元,2004年的资本存量是217845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36倍,年增长率为14%。在原有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函数的基础上,引进产业结构、制度变化两个变量,得到实证的函数模型为Y=AK0.54L0.39H0.05S0.55I0.11,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8%,劳动力为5%,物质资本为54%。

刘文、罗润东、房光婷(2009)考察了环渤海地区人力资本在该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对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五个省市1978-2006年的数据处理中,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国家线下,显示出该地区相对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人力资本的弹性系数都有提高,表明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提高。

齐殿伟(2009)指出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即教育年限提高1,GDP增长28%,但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尽管有较强的受教育年限却没有显示出经济增长中的优势。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东北三省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固定资产的增长大于教育经费的增加,人才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人才资源没有有效的发挥。要改变东北地区现状,应该协调物质与人力资本的比例,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徐杰、杨建龙(2010)采用投资成本估算法与永续盘存法相结合,估算得到了初始年为1248亿元的人力资本存量,通过价格指数的调整,5.14%的折旧,得到了中国1980年-2006年的人力资本存量。通过建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模型,得到了弹性系数为0.39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了37%,0.45的物质资本弹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1%,0.15劳动力的弹性系数对增长贡献了3.5%,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有较大的提升,与物质资本的贡献率只差14%。

赵显洲(2012)关注了1987年-2010年间中部6个省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模型处理过程中因为指标的选取不适合江西省对其进行舍去。在通过平稳性检验后,得到了劳动力资本系数是山西的1.80、安徽的1.04、河南的0.62、湖北的0.52、湖南的0.97;物质资本的系数排列是山西的0.59、安徽的0.82、河南的0.64、湖北的0.73、湖南的0.71,显示出除了湖北以外的省份人力资本的较好弹性。在考量劳动力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中,山西为11%,安徽5%、河南11%、湖北6%,湖南7%,五省都低于物质资本的贡献,传统的生产方式对这些省份的影响依然巨大。

张林(2012)采集1995年-2010年间西部12个省份的数据,数据处理后得到资本的产出系数为1.2,受教育人口的系数为0.008,表明西部地区在16年的发展过程中,物质资本的贡献程度远远大于人力资本。再将受教育总人口数划分为小学、中学、中等职业、本专科四个教育层次,分别与GDP建立回归方程,得到各自的系数为1.04、0.45、0.42、0.65,表明了小学基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生产力从而导致对经济的影响也比较突出,在西部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中学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力度,通过四者的有机结合来提升西部地区整体的发展水平。

景跃军、刘晓红(2013)以1990年-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度、从业人数、平均受教育年限为指标,通过建立无生产规模限制与有生产规模限制两个模型,分别来分析对中国GDP的影响。前者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2.1%,而后者对GDP影响率为1.3%,贡献率是10.9%,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内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扩大了5倍;对比物质资本,其影响率与贡献程度是9.3%与75.4%。通过实证的分析,能够明显的发现中国发展还是依靠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通过加大人力资本的积累来扩大对经济的影响。

徐祖辉、谭远发(2014)选取了1978年到2012年间中国的教育人力资本、健康的人力资本、经济增长这三个指标,通过建立VAR数据模型讨论三者之间的关联度。通过方差分析、脉冲响应、因果检验的数量分析,得到了经济增长对教育和健康有持续的促进作用,健康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人力资本对健康、经济的作用不明显,分析得到了可能与人力资本的利用率不高有极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周晓,朱农.论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J].中国人口科学,2003(6).

[2]胡永远,刘智勇.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4(2).

[3]边雅静,沈利生.人力资本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2).

[4]刘晓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人文杂志,2006(2).

[5]谭永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6]刘文,罗润东,房光婷.人力资本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商业研究,2009(10).

[7]齐殿伟.东北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J].社会科学战线,2009(7).

[8]徐杰,杨建龙.中国人力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教育与经济,2010(3).

[9]赵显洲.人力资本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基于卢卡斯人力资本外溢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2(5).

[10]张林.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1995-2010年西部地区数据的索洛模型检验[J].湖南社会科学,2012(3).

[11]景跃军,刘晓红.基于卢卡斯溢出模型的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J].东南学术,2013(1).

[12]徐祖辉,谭远发.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6).

作者简介:金松(1987- ),男,汉族,浙江舟山人,助教,经济学硕士,单位: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