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个人金融的影响

2015-02-27 12:45江岸树许婉婷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1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储蓄消费

江岸树 许婉婷

摘 要:利率市场化是政府或货币当局逐步放松或放弃对利率的直接控制或限制,让资金市场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市场利率水平的利率机制变迁的过程。文章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个人存款以及消费贷款等角度出发,浅析利率市场化对个人金融的影响,并提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储蓄;消费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利率的确定将按照市场买卖双方的供需力量对比来进行,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个人将如何从改革中获利,个人金融又将面临何种新的风险?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个人金融的影响,有利于个人与社会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更好更快发展。

一、利率市场化对个人金融的正面影响

1.利率市场化提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定价能力与服务质量

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迅猛发展,仅在2012年,理财产品数量就已达到28239支,发行规模达到24.71万亿元。利率市场化对其的影响也令人瞩目。

利率市场化下,各家商业银行将自主定价存款的利率。大型商业银行上浮短期定期存款利率,农村信用社、大多数区域性商业银行都将各存期的存款利率调整到较高水平,商业银行需要从理财产品的特点、客户的信用等级、行业竞争程度,利润水平等因素出发制定定价。此外,在各互联网“宝”理财等产品的竞争下,银行拉存压力增加,迫使银行加大改革与创新的力度,各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同类的货币基金理财产品。

同时,利率市场化也将推动银行增强整体综合业务的竞争能力,面向利润更大的中间业务(如委托代理业务、金融理财业务、保险箱业务等等)。商业银行将会注重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一站式”服务,涉及股票、债券、保险、基金等。以上的种种,使得个人的选择更加多样。

2.利率市场化使得个人存款选择更加多元化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就可以采取差别化经营策略,其中包括,不同的银行同一种币种和档期将会执行不同的利率,同一银行相同的币种、相同的档期可因存款金额的大小有几种存款利率档次。

总体来看,实力强、信用度高、服务优的银行大多经营良好管理科学,存款的安全系数高,风险较低,因此存款利率可能略低一些。实力较弱的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可能将采取高利率吸引存款。如此,居民的存款选择将更加多样,既可以选择高利率银行以期获得高利息,但同时需要考虑到其中的风险因素,也可为保险起见选择利息不高但有实力、风险小的银行。

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个人的消费贷款利率市场化、规范化

利率市场化随之而来的是个人消费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从事不同职业、拥有不同学历,以及信用程度不用、资金用途不同的人将从银行拿到不同利率的贷款。例如,个人信用记录良好,学历较高,并且有稳定职业的消费者不但可以较为容易地从银行获得贷款并且利率可能较低,相反,将较难从银行取得贷款或是贷款利率较高。

银行根据个人信用记录等其他因素综合判断是否给予贷款,将有利于银行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能使得信用良好的消费者从中受益,利于推动社会信用制度的形成。观之国外经验,利率市场化下,银行存款利率相对提高,贷款利率相对下降,更加有利于推动消费。

利率市场化对消费贷款的影响,其主要传导因素在于利息。举例而言,在15年-20年期分期付款的住房按揭消费中,利息总额将占到付款总额的50%左右。这种影响在轿车、住房以及其他高档耐用品的贷款消费中十分的明显。笔者认为,鉴于在目前的国内消费市场,信贷消费并非是主流的消费方式,但其影响力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在逐年递增,不难看到,利率市场化对消费成本的影响将会逐步增强。

二、利率市场化对个人金融的负面影响

利率市场化及其催生的金融市场创新,使得国内金融更加依赖全球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全球性、系统性风险问题将会凸显。

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负面影响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的高低决定权在于市场,理财产品的风险也随之提高,其中包括:收益率风险、重新定价风险等

收益率风险,收益不确定的风险,是由银行负债期限结构和资产状况不匹配造成的。利率市场化下,存贷款利率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和形状变动不同步,发生了非平行的移动,造成以存贷差为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出现了收益减小的损失; 重新定价风险指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到期日或重新定价时间上的不一致所造成的风险。对于理财产品,由于长、短期存贷利差的波动幅度不一致而造成理财产品的定价基础不一致,从而出现了长短期的理财产品基础收益率不对称; 利率的频繁上下波动将加大了个人理财产品的风险,这也就使得个人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需要更加慎重,厘清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同时要注重关注市场上的利率变化,及时对个人的理财计划做出调整。

2.利率市场化对个人存款的负面影响

从长期来看,随着存款利率的逐步放开,商业银行可能会出现自主定价的权利,即可依据市场资金的供求和自身经营状况确定利率水平。因此,银行之间对与存款、优良客户的争夺将日趋白热化。

一方面,利率放开后利率的波动性加大,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增加。银行面临的新型经营环境对其风险管理与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竞争的加剧可能会导致银行存款利率的上升和贷款利率的下降,导致银行存贷款利差减小,削弱传统银行业的利润基础,加大了整体经营风险,其中中小银行业机构的成本压力更为明显。因此,对于储户而言,储蓄选择增加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同步增加,在收入和风险下寻找最优的投资策略将成为储户的必修課。

三、利率市场化对个人金融影响的解决策略

利率市场化改革,长期来看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制定相应的制度和采取渐进的改革策略。首先理顺现行利率关系;而后建立以基准利率为基础,以浮动利率为主体,以市场利率为补充的过渡利率体制;最后,建立基准利率调控下的市场利率体系。此外,笔者还有以下建议:

1.初步建立各种保险制度,提高风险损失应对能力

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明确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明确对存款者的保险主体、保险方式以及保险程度等内容。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总体上增强银行信用,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间激烈的优胜劣汰将导致部分经营不善的商业银行发生危机乃至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储户或是保本型理财投资者面临着银行无力担责,损失自行承担的风险。初步建立存款和保本型理财产品保险制度,当银行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2.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

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信用体系是以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以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核心;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约束体系有助于培养社会的守信观念,为经济活动建立坚实的基础。

社会信用体系的功能有三种:记忆功能,能够保存失信者的纪录;揭示功能,能够扬善惩恶,提高经济效率;预警功能,能对失信行为进行防范。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约束体系有助于培养社会的守信观念。在个人征信体系建立后,个人的信用好坏直接与其购房购车是否可以获得贷款相关,提高了个人对自身信用水平的重视,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状况。

3.完善银行监管者的监管理念、监管方法,提高公众对银行业的监督意识

利率市场化将利率定价权进一步交给银行金融机构,如果监管者和社会公众未提高自身监管意识,利率市场化将形同虚设。银行监管者的职责在于设定明确的规则,规定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能与禁区;定期或不定期对银行进行检查、监督。银行监管者也需要检讨自身监管是否有效或者不到位。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自律性组织的作用来保证有序竞争,严格执行国家已经颁布的限制不正当竞争的法律来约束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银行业监管者致力于明确监管原则,制定详细的监管制度,给银行创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夏林艳.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

[2]熊恩远.利率市场化:对百姓影响多大.

[3]李晓岩.利率市场化:条件、问题及对策.

[4]徐涛.利率市场化、储蓄与投资.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储蓄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40年消费流变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