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2015-02-27 12:45姚媛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1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经济增长

姚媛

摘 要:利率市场化是由资本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是国家相关部门放松或者放弃对利率的控制,是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能否更有效的理顺利率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瓶颈”,进行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经济增长;金融抑制;金融约束

一、引言

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是联系实物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变量,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枢纽。从古至今,对于利率的存在是否合理以及应否被管制的讨论就一直在进行。世界利率市场化改革潮流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得到相似的结论:即,发展经济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实行利率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转变利率管制政策。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了一些年,但我国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上还停留在初始阶段,没有涉及根本性的改革。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我们来说,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因此,此时探讨利率市场化问题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二、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我国现行利率体制管理的弊端

这几年我国金融和金融体制的改革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仍滞后于经济领域里的其它行业部门的改革,这是因为在我国,现行的利率体制是管制型的利率政策,即利率由央行这一主管部门确定,各大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按照央行规定的利率执行。这一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分析如下:

(1)利率集中管制体制影响了国内资金的最优利用,削弱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地位

利率的管制使国有银行出现了存在大量闲置资金头寸却无法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现象,与此同时,一些外资银行可以在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以较低成本将国有银行吸收的存款借为已用,再将这部分存款借贷给那些需要资金的企业。这就会使国有银行在贷款这一竟争业务中处于劣势。

(2)利率的设定不够合理,不能正确的反应市场的真实利率

一方面,我国规定,利率是由市场上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加一定的基点数构成。由于我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相对固定,不能真正的反应国债的收益,且也没有一个合理的市场机制来反应长期的利率预期,这样就不能够公允反应的市场利率。另一方面,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管理体制缺乏约束力,央行的调控程度不足,银行同业间拆借市场交易内容不够丰富。这就导致了利率不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够正确反映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

(3)违反市场效率原则,违背市场公平的原则

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内,大多进行利率管制的政策。这种政策虽然能以较低的资本成本获得资金,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经济,但由于利率是在均衡利率水平之下,对资金有超额的需求。通常,发展中国家在面对这一情况时,就只能采用信用配给的方式实现,但这很难符合市场效率原则,也不符合市场公平的原则。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阻碍了我国金融业乃至国民的发展,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刻不容缓。

2.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对于利率市场化来说,一个国家只有在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之下才能实现。对我国来说,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来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方面。如何增加利率的灵敏度和可调性,增强利率的市场功能,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

(1)对企业的要求

如果企业是一种自负盈亏的法人类型,这样企业就会具有明确的风险机制,企业就能对利率的变动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可调性,而企业对利率的预期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利润预期,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需求。因此,在我国,要使利率市场化,就要求我国的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只有当企业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就能够合理预期市场动态,并能抵御一定风险,使其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商业银行的改变

利率市场化的实现要求商业银行进行一系列的改变。首先,要使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应该要有一定的利率自主权。利率市场化则意味着利率由市场资金的供求所决定,只有这样资金才能得到最有效的配置。银行业的公平竞争能够促使银行增强风险意识,强化经营管理,拓展业务范围,从而促使其高速发展。

(3)金融监管的完善

可以预期,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引起社会经济秩序的一些波动。健全金融监管可以维护金融系统正常的秩序。这就要求央行要放弃对金融市场交易的直接干预。此外,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来约束经济主体的行为,并且对各金融部门进行监督,尤其是强化对银行系统的监管,以保证金融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建议

利率市场化得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何有效的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进行。

1.逐步形成市场化相关行为主体

市场化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政府和银行三方,即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成为自主经营的主体;政府成为一个行为很规范的高效的政府;商业银行治理的结构和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能对利率变动做出积极反应。从而使资金价格有效的约束资金的需求者,进而让资金的提供者能够定价。其次,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这就要求迅速发展直接融资,扩大货币市场的容量,提高货币市场弹性,并且增加交易产品的种类及数量,支持金融产品不断创新。

2.减少行政干预和民间资金融通限制

政府的利率管制人为的干预阻碍了经济发展,表现为部分资金配置受到了政府的行政干预,银行方面并不能有效的监管、充分地利用该部分资金,导致非正规金融市场上等额资金创造的价值比正规金融市场上等额资金创造的价值多,正规金融市场受到压制。因此政府应该要停止对资金配置的行政干预。

3.打造新型银企关系

在利率管制时政策影响下,银行在竞争性的分配资金的时侯只有选择风险最小的企业,这是以借款人的品质优劣为判断的。借款人的品质是根据借款人过去的财务报表情况、信用的等级高低、违约情况的多少等外部信息辨别的,这显然是不精确的。银行还必须更多地取得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或者与特定的投资项目有关的内部信息清楚借款人的品质。为此,银行就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监督,这种监督是银行作为潜在的贷款人,为取得与特定借贷决策相关的各种信息或者作为现实的债权人为保障其自身利益为目的而采取的“监督”,这种“监督”能够弥补信息的不完备的缺陷和防止道德风险。同时,如果中央银行建立和完善金融宏观决策所需的信息系统,就能做好运用利率政策为调控经济的物质准备。

4.理顺利率与经济增长间的传导机制

“利率→储蓄→经济增长”、“利率→消费→经济增长”和“利率→投资→经济增长”的机制是利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核心。利率市场化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条件,利率市场化改革使我国储蓄、消费、投资和实际利率的变化趋势变得平稳,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有利。在短期,利率的提高对消费的增长存在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应该要逐步理顺利率与消费的长期作用机制。同时我国利率软约束依旧存在,使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时,政策的效果与政府初衷发生偏离。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理顺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

参考文献:

[1]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萨奇.利率市场化与高利率关系的国际经验[J].国际金融研究,1996.

[3]宾国强.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1999(3).

[4]马胜杰.从国际经验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J].世界经济,2001.

[5]陈海明,段进东,贾宏刚.我国农村实际利率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检验及比较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01).

[6]韩俊才,何友玉,张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六省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5).

[7]宋芳秀.中国转型经济中的资金配置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经济增长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