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协作竞争结合交互式网络系统教学在湖北省某高校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03 02:44刘玉建贺行巍蒋建刚李柱锡王涛刘婉君王贝谭蓉高波黄芬曾和松
医学与社会 2015年6期
关键词:本科医学教育

刘玉建 贺行巍 蒋建刚 李柱锡 王涛 刘婉君 王贝 谭蓉 高波 黄芬 曾和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心血管内科,武汉,430030

小组协作竞争结合交互式网络系统教学在湖北省某高校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刘玉建贺行巍蒋建刚李柱锡王涛刘婉君王贝谭蓉高波黄芬曾和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心血管内科,武汉,430030

摘要医学课程是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医学内容广泛,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但各高校教学方法陈旧,急需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医学生。为此,对湖北某高校48名六年制本科生实行改革教学,应用小组协作竞争与交互式网络教学,编排系统教学方案替代传统授课,以完成临床阶段循环系统的医学课程革新。通过学生自主测评的方式,发现本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协作与竞争精神,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减少低效与重复教学,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课下学业负担,其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小组协作竞争;交互式网络教学;循环系统;教育,医学,本科

临床医学课程是医学生学习临床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方法陈旧,且面临诸多问题。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人数显著增多,但临床医学教学资源相对有限;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师单方面教授、缺乏双向互动和反馈、众多学生毫无差异单方面被动接受学习内容的情况,被称为“人灌”,并随着招生人数增多尚有继续恶化和加剧的趋势;虽然大力发展电化教学和网络教学,但实际上,许多教学因此变为“电灌”;临床医学教学中重复内容多,缺乏有机的整合和串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模式,大力推行医学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1]。小组协作竞争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协作并与其它小组存在竞争的学习方式,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和竞争精神;交互式网络教学即基于互联网与局域网的多媒体形式,充分展现双向性和人机交互的特点,节省教学人力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这里的网络教学并非指远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现代动态交互网络技术进行的现场教学[2]。本研究改变以往内、外、儿科、影像及其他学科单独教学的模式,将各科中循环系统内容有机的串联起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减少低效和重复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1 教学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授课内容

以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循环系统疾病为研究切入点和教学示范,以湖北某高校附属医学院2006级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48人,采取小组协作竞争结合交互式网络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授课时配备视频和图片,授课教师仅起引导和督导作用,授课内容将心血管内科、外科、小儿心血管及心血管影像等相关学科中涉及循环系统疾病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系统讲授。

1.2 交互式教学网络的组成和构建

借助该校TJ-PBL教学平台及设施,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组织,包括循环系统的各个章节以及相关的基础解剖、生理知识、病理知识和图片,内容完整丰富、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并配备教学录音。建设动态交互式的网络教学平台,减少了教师的机械灌输时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3]。

1.3 小组协作竞争的学习方式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特定时间内按教学内容、有计划的完成基本教学目标。这样小组内的学习者可以互相协作,共同进步,在相互帮助中学习和强化所学内容,发展良好的协作性;小组间的竞争通过回答课程开始前教师提出的公共问题及其他小组提出的难点和延伸内容并由提问组提交评价[4-5],然后以表扬和激励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良性竞争,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1.4 半开放交互式教学网络是小组协作竞争学习的基础

只有通过发展完善且具有开放性的动态交互网络平台,才能发展个体化的学习,才能在课堂内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学习。依靠毫无进度和内容区别的单向“电灌”平台,既没有时间和机会体现个体差异,更难谈小组的协作性,同时由于缺乏动态交互的网络,难有足够的时间和效率进行有效的小组协作评价,以及将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通过半开放交互式教学平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进入延伸的教学目标学习,促进优秀学生的培养和发展。

1.5 以学科整合为特点的授课内容

本研究以循环系统为中心,围绕循环系统的解剖、病理、生理、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组织相关科室协同教学,实现医学基础学科与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小儿心血管、影像科等临床学科间的综合、交叉教学。打破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加强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减少了学科课程内容的重复,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学习和融会贯通。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显著缩短传统教学方法教授同样课程内容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

1.6 小组协作竞争结合交互式网络教学方法的应用

为了将小组协作竞争与交互式网络教学(以下简称为小组教学)相结合,以该校TJ-PBL教学平台为基础,将实验对象随机分成4个小组,每组12人,在临床医学循环系统疾病教学期间进行先后两个病例,共6次的特定讨论,每次2个课时[6-7]。

第1步,由教师提供临床循环系统的病例,分成三幕讨论分析,即在两周的时间内分3次完成此次病例的讨论,同时每一幕都附加与教学教案有关的公共问题,进行2个课时的讨论。在学习循环系统概论后,进行第一幕学习,侧重内科病症的生理、病理、病生、组织、解剖、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原则等。每组有一名教师作为旁听,必要时给出协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主席和一名记录员。小组内先积极讨论,然后在TJ-PBL平台上找相关教案学习,对每个问题做出一个解释,这样组内成员相互协助,共同解决问题,同时也形成组内良性竞争。时间为2011年11月01日。以下为TJ-PBL 循环系统教案第一幕。

曹某某,男性,69岁,退休设计师。因“突发胸痛2小时”于2007年8月38日3pm入院。2小时前,患者与他人发生激烈争吵后突发心前区疼痛,为压迫性,范围约手掌大小,持续不缓解,与体位、呼吸无关,无放射痛,伴心慌、出冷汗,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明显呼吸困难、发热。家人立即将其送入我院门诊就诊。入院体检:患者面色苍白,满头大汗,神智清楚。体温36.5℃,脉搏10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5/100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无明显异常。心尖搏动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0.5出。心率106次/分,律齐,第一心音低钝,无明显杂音。腹部平软,肝脾不大,双下肢不肿。根据这一病例,请分析:①有哪些常见的原因可导致胸痛?②患者为什么会胸痛?为什么胸痛持续不缓解?胸痛与争吵、高血压有关系吗?③你能推测患者此前可能还会有什么症状吗?④患者胸痛的特点有哪些,据此你能做出初步诊断吗?⑤为明确诊断,接下来你应该做哪些工作?⑥如何对该类胸痛患者进行急诊处理?

第2步,在此基础上,由小组成员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难点及认为还需延伸的问题,然后第一幕讨论结束,给一定时间,在课下时间里,对未能完美解决的公共问题和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难点及延伸点进行解释,可以查找相关文献,做积极解答,这样使每个小组在课堂内外均展开竞赛。表1为平台可链接的常用数据库。

表1 常用数据库

第3步,所有成员在课下需完成第一幕留下的问题,小组内可互相分工合作,在第二幕讨论时先由各组对第一幕的问题做详述,然后组间进行补充和评价,这样每个小组之间将会有一个激烈的讨论和争辩,同时也锻炼了每个成员的收集整理资料及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有不确定的部分,也可在TJ-PBL平台上进行检索。待第一幕问题解决后,老师给出第二幕的资料,由小组内组织讨论。时间为2011年11月04日。以下为TJ-PBL 循环系统教案第二幕。

追问病史:患者此前一星期受凉感冒,一直口服抗生素治疗,无发热。半年前出现阵发性胸闷,发作不频繁,多与活动、劳累有关,休息后可缓解,无胸痛。既往史:有30年吸烟史,约1包/d。高血压病史15年(最高BP160/100mmHg,间断服用络活喜降压,BP控制在130~140/90~100mmHg)。高胆固醇血症病史10年,未坚持治疗。实验室检查:血生化:血钾3.8mmol/l;血钠139mmol/l;血糖5.8mmol/l;总胆固醇7.1 mmol/l;甘油三酯108 mmol/l;血肌酐85μmol/l;谷丙转氨酶36U/L。血常规:WBC14.02×109/L,中心粒细胞85.4%,淋巴细胞8.3%,单核细胞0.86%,RBC4.62×1012/L,HB 120g/L,PLT258×109/L。心肌损伤标志物(入院时):CK-MB 17.7ng/ml; cTnI 1.13 ng/ml; MYO808.8 ng/ml.入院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广泛前壁ST断弓背形抬高,胸片提示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主动脉根部32mm,升主动脉近端33mm,左房35mm,左室53mm,右房、右室不大,室间隔厚度11mm,左室后壁厚度11mm,前间隔及左室前壁活动幅度明显降低,LVEF52%。根据以上检查结果,请回答:①患者有哪些心血管危险因素?②血常规为什么会异常?结合病史你有什么考虑?③心肌损伤标志物分别有何变化?你推测接下来还会有哪些动态变化?④心电图有什么典型变化?说明什么问题?⑤超声心动图有哪些异常?说明什么问题?⑥综合以上资料,请做出较为完成的诊断。

第4步,在第二幕讨论中,会侧重每个小组成员对实验室检查、物理诊断、影像及其他临床辅助检查手段的熟悉和学习。这样既可加强对循环系统疾病的了解及记忆,又可在讨论中、搜索中,熟悉每个检查的意义,以及为何要做此项检查。同样2个课时的讨论和学习后,留下第二幕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点,之后便是课堂知识的学习。四天后进行第三幕,也就是最后一幕的学习。

第5步,在第二、三幕期间,同学们会在课堂上学习循环系统的课程,有了之前讨论的基础,会有带着问题来听课的效果,从而加强听课的效率。在课下,小组成员仍需收集资料,解决第二幕的问题,及其他难点、延伸点。在讨论第三幕前,完成第二幕留下问题的详述和讨论。然后,教师发下第三幕资料,时间为2011年11月08日。以下为TJ-PBL 循环系统教案第三幕。

治疗经过:入院后立即入住CCU,行监护、吸氧,即刻服用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硝酸甘油5mg iv drip,并急查三大常规、血生化、心肌标志物。尿激酶150万U于半小时内静脉滴注,记录心电图变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入院后4h):CK-MB107.4ng/ml; cTnI 100 ng/ml; MYO905.5 ng/ml。溶栓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5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R波递增不良。根据以上治疗措施,请回答:①为什么入院后立即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分别有何作用机制?②还应该立即使用哪些药物?为什么?③该患者为什么可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有哪些禁忌症?④溶栓前后心电图有何改变,说明什么问题?⑤该患者可行直接PCI吗?⑥在治疗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⑦患者出院前你应该向其交代哪些注意事项?

第6步,在第三幕安排中,会偏重疾病的治疗、预后、药物作用机制,以及对前两幕的完善和总结。同前,讨论第二幕的问题。最后对整个病案进行总结。病案的安排一般较课堂教学课程提前,这样可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同时也使接受能力强和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前进入延伸的教学内容。第一个病案结束后,安排第二个循环系统的病案,这样基于TJ-PBL平台的小组协作竞争的教学方式会贯穿整个循环系统教学。

2 教学效果的学生评价

在病案讨论结束后,进行不记名评价表格的调查。共发放48份,回收48份,有效回收率100%。对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加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将效果按高低进行5个等级的评价,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可见在综合能力方面学生反应度良好。见表2。

表2 小组教学合并系统授课效果评价表

3 结论

小组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讨论的同时培养了良好的协作竞争精神,也使接受能力强和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前进入延伸的教学目标内容学习。授课内容整合为心血管内科、外科、小儿心血管及心血管影像等相关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讲授,更有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及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减少低效重复教学。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知识记忆和框架建立,提高了学生检索、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8]。但因为需要课下检索文献、收集资料以对小组问题进行解析和展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为了开展好此次教学改革,使过程多样化,在每幕讨论中都选出新的主席和记录员,每组派专人对某个问题进行详述,详述的方式可包括板书、PPT讲稿、甚至加上角色扮演,以增加参与性。同时,积极提供一些补充材料、延伸领域的资料,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和分析,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小组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挖掘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次教学改革的建立和实施取得了初步成功,但由于初次实施此教学模式,学生和授课老师都还需一定的磨合与适应。本次教学改革只应用于一届医学生,即该校六年制本科班,在普通五年制班级还未进行实施,其确切教学效果及远期效应,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萧婷,刘涛,汪爱勤.美国哈佛医学院教学模式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启示[J]. 医学与社会,2012,25(5):91-93.

[2]严平.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4(11):159-160.

[3]安晓飞,黄志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21(4):287-290.

[4]江延姣,李瑞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106-107.

[5]李菊芳,涂海霞,陈海燕,等.小组协作互动学习在精神科护理学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3,28(7):57-58.

[6]姜萍 杨振宁等.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03):104-105.

[7]曹博 程志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122-124.

[8]卿平,姚巡等.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独立开设PBL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5):397-402.

Application on the Combination of Collaboration and Competition Study Group and Interactive

Network Platform Teaching in Teaching in a Medical College, Hubei

LiuYujian et al

DepartmentofCardiology,TongjiHospital,TongjiMedicalCollege,HUST, 430030

AbstractMedical curriculum is very important for medical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clinical medicine stage. However, the medical field is profound and needs to be recited. At the same time, we are eager to find a better teaching method instead of the old one to cultivate the contemporary medical students. Therefore, 48 six-year undergraduates were sampled and received the course which consist of the collaboration and competition study group, interactiv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and system teaching. By the independent assessment, we found it can arouse the student's curiosity, cultivate good teamwork and competition spirit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save resources, reduce the inefficient and repetition work. But in some extent, it also increased the academic burden. Its long-term effect still needs further exploration.

Key WordsCollaboration and Competition Study Group; Interactiv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System Teaching;Education,Medical, Undergradyate

(收稿日期2014-12-08;编辑易莉萍)

通讯作者:曾和松,zenghesong@163.com。

基金项目:华中科技大学2010教改基金“小组协作竞争结合交互式网络教学方法的研究”,编号为22540059。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723/j.yxysh.2015.06.030

猜你喜欢
本科医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题解教育『三问』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表演本科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